第7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讓緩緩頷首,卻又在燈下凝神不語。

  「常侍!」小黃門忍不住在地上低聲問了一句。「我家大人……」

  「你家大人?」神色有些憔悴的張讓微微一怔,但立馬醒悟。「你是被段常侍領入宮的對吧?老段是什麼意思?」

  「我家大人並無他意,」小黃門趕緊作答。「只是說如此局面實在難熬,所以想讓我順便問您一句,該如何是好?他願唯您馬首是瞻。」

  「我知道,我知道。」負手而立的張讓連連點頭。「如此局面是不能再繼續硬撐下去了……這樣,你現在讓人喊老段過來……不對,將宮中所有中常侍喊來,去我在宮中居所內相會。」

  小黃門大喜過望,連連在地上叩首答應。

  張讓看著地上的小黃門,也是更加無言……看來,壓力已經自上而下的蔓延到宦官底層了,確實需要下定決心了。

  夜色幽幽,南風熏熏,空氣乾燥。

  隨著張讓的邀請,很快,自大長秋趙忠以下,計有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人紛紛到來……共十二人!

  沒錯,十常侍有十二個是常識,這主要是天子身邊信重之宦官比較多,便又改了制度,變成了十二常侍,但是上百年十常侍的定例,還是讓人習慣如此指代宦官中兩千石級別的首領人物。

  順便說一句,蹇碩也不在其中,身材高大,對天子忠心耿耿的蹇碩目前只是個中黃門,升官的速度還比不上公孫珣和曹操呢!

  當然,此時不去請他,或許另有緣故。

  回到眼前,十二位兩千石級別的中常侍在宮燈搖曳的燭火下團團而坐,卻是氣氛凝固,半晌都無人開口,直到所有人的目光漸漸集中在了為首的張讓、趙忠二人身上。

  「涼州那邊鬧大發了。」大長秋兼黃門監的趙忠無可奈何開口抱怨道。「一群反賊,攻下金城郡後居然打起了誅宦的旗號?外朝更是以此發難。而新任尚書令劉虞劉伯安這個人,雖然不願意與我們作對,卻也更不會跟士人們作對,偏偏我們派過去的左昌屢戰屢敗,我在南宮也是屢屢難以應對。」

  張讓取下自己的兩千石官帽,放在地上從容答道:「左昌是走我的路子求得此位,卻丟人現眼到這份上,實在是無可救藥……我知道大長秋是來想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倒也簡單,該撤撤,該換換,若是士人有所提名的話,那個涼州刺史便讓出去好了……勝敗由人,有什麼可說的?」

  趙忠欲言又止,眾人紛紛哀嘆。

  而一片嘆氣聲中,掖庭令畢嵐越想越委屈,卻是忍耐不住出生抱怨:「外面的士人天天喊著要誅宦,之前那些將軍們也個個上疏要治我們的罪,如今連反賊都要殺我們,這世道到底怎麼了?」

  「說到底,還是我等麾下羽翼不實。」又有人開口分析道。「天下間真正的人才都不願意投奔我們,若我們手下有真才實學之輩,上去把涼州平了,哪裡有這麼多事?何至於出了誅宦的反賊,並失了涼州刺史的位置?」

  「這跟涼州沒關係。」張讓聽得膩歪,直接厲聲駁斥。「而且讓出去一個涼州刺史又如何?且不說如今涼州局面是不是換成一個士人去做就能挽回的,便是外朝全敗,又如何能動搖你我的根基?!我們是宮人,是天子近侍,萬般榮寵都在天子一人身上,若天子寵信在,則萬事可為,若無天子寵信在,則萬事不可為!這個道理,你們非得要我一遍遍說嗎?」

  「可問題在於,如今陛下已經心情不暢數月了。」趙忠在旁幽幽言道。「外面局勢愈發不穩,人人皆要誅宦,而天子偏偏又心情不佳。」

  「這正是我喚諸位來此處的緣故。」張讓冷笑一聲。「身為常侍,若不能讓天子安泰,才是真正的取禍之道。」

  舍中眾人紛紛頷首,然而旋即,多數人便看向了其中的掖庭令畢嵐。

  「畢常侍。」眼看著眾人統一了思路,張讓也略顯期待的看向畢嵐問道。「你是掖庭令,又最擅長奇巧之物,之前的銅人、大鐘、吐水的蛤蟆、自動灑水的翻車,俱讓陛下歡顏不斷。如今……」

  對方話未說完,畢嵐便連連頷首,卻復又連連搖頭。

  「這是何意?」趙忠無語至極。

  「法子總是有的。」畢嵐攏手嘆氣道。「不瞞諸位常侍,我手下能工巧匠俱全,而且天底下不缺新鮮玩意,想要造自然可以造,但卻不能造!」

  「為何?」有人懵懂詢問。

  「能為何?」畢嵐無奈伸出雙手攤在眾人面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沒有錢能造個什麼玩意哄陛下開心?你們也莫要裝樣,我是掖庭令,是掌管宮中帳簿的沒錯,可難道諸位便真不知道宮中無錢了嗎?數月間天子為何寢食難安?太后為何脾氣見長?還不是一句話……宮中沒錢了!」

  此言一出,其餘所有常侍都如同吃了個蒼蠅一般,既噁心又無奈。

  「都是之前黃巾大亂惹得。」有人無奈罵道。「十萬大軍花了大半年才平了叛亂,將西園的存錢、各地府庫的存錢全都用光了不說,便是之前西園廊下養的那麼多好馬,也全都沒了……天子與太后一脈相承,都是自小窮慣了的,手上沒錢自然是萬般難受。」

  「不止如此。」又有人補充道。「西園那邊的官錢這幾月的收入也少了很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