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此時不是說這個的時候。

  「我且問你們,」公孫珣吃完飯後拿起絹布擦了下嘴,這才好奇發問。「且不說什麼地方與中樞,就事論事,你們覺得要解決涼州這個局面,該從何處下手?」

  「自然是選拔能吏了!」話音未落,楊俊便拱手直言。「若能有虎臣良牧安撫地方,何懼區區叛亂,當日黃巾賊撼動七州,不也是被君侯與左右車騎兩位將軍給蕩平了嗎?」

  「非止如此。」棗祗也忍不住插了句嘴。「大家聞得涼州事紛紛色變,宛如直面大疫,乃是因為過往羌亂耗費極大。其實,此時便是護羌校尉戰死,叛軍勝了一場,也終究沒有奪取州郡,尚不如去年交州之亂。而交州之亂,便是因為朝廷派去了一位秉公執法的賈刺史,那賈公到任後安撫地方,叛亂自平……然後再去問那些反賊,他們都說並無反意,只是算賦過重,貪官所求無度,這才做了盜匪,以至於漸漸成了氣候,殺官奪城。」

  「說的好。」楊俊立即點頭稱讚。「若能有這麼一位刺史去彼處,說不定涼州也是能安撫下來的……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真的殺官造反?明擺著死路一條嘛!」

  公孫珣不以為意,只是再問:「那你們覺得,朝中如今能選拔出賈公那種官員嗎?」

  堂下諸人一時雅雀無聲。

  隔了許久,婁圭方才捻須冷笑:「西園賣官,做官須交錢,交錢後到地方自然想要將交的錢撈回來,此乃人之常情;而提拔任免的權威,又多以宦官為主……這種局勢下,出了賈公那種公直之人,乃是走了運道,出了左昌這種人,乃是尋常!」

  「閹宦誤國!」不知道誰突然喊了一句。

  說來說去,地方中樞、集權分權、異族士人……千頭百緒匯成一句話,卻還是要誅宦!不是說誅宦就能解決問題,也不是說宦官便是天下禍亂之源。而是說這個帝國的深層矛盾已經壓抑的太多、太猛、太繁雜了,需要這麼一個讓天下人團結起來的眾矢之的。

  天子此時是不能殺的,也不敢殺,那麼這個假想敵,或者說也算是正兒八經的主要責任人之一吧,就只能是宦官了。

  然而,這個道理哪裡需要眼前這些幕僚們來交,公孫珣早多少年就已經明白了。

  一念至此,衛將軍、薊侯、河內太守公孫珣面無表情,直接起身離開,回後堂抱孩子去了。

  只留下一群幕僚面面相覷,卻也只能趕緊低頭用餐。

  「子衡兄。」等到人大多走了,故意留在最後的王修王叔治方才上前,代自己的副手向呂范賠了個不是。「常伯槐非是有意頂撞,更沒有領著河內本地幕僚挑起爭端的意思,據我所知,他這人乃是天性如此……」

  「無妨。」呂范昂然起身言道。「我為總幕府,伯槐何止是叔治副手,更是我所領下屬……哪裡會跟他計較?此番爭論,俱是出於各自公心。」

  王修低頭再度行禮,也就不再多言。

  ————我是不再多言的分割線————

  「中平二年,春,正月,大疫。」——《後漢書》.孝靈帝紀

  第九章 舊俗疲庸主

  ?  中平二年的整個正月,天下的局勢都在不停的敗壞。

  關東方面,戰爭後遺症開始全面爆發,盜匪、流民、瘟疫,與此同時,偏偏戰亂後的各州郡還缺少糧食,缺少錢財,缺少軍備……這種情況下,便是有著皇甫嵩坐鎮的冀州都無法控制局面,何況其他地方?

  須知道,亂處並不只是一個冀州和中原,盜匪、瘟疫、流民全是長腿的!實際上,從傷寒爆發那一刻開始,整個關東核心地區,便開始紛紛朝著失序滑落了。

  與此同時,關西方面也不遑多讓。

  漢中的五斗米教張修依然沒有被剿滅,但始終也沒擴張,可西涼的叛軍卻在日益做大,或者說,整個正月,涼州的壞消息就沒斷過。

  大漢涼州十個郡外加一個屬國,然而自張掖往西,所謂張掖、敦煌、酒泉、張掖居延屬國,這三郡一國無論是郡國的力量還是地理限制原因,都是不可能對局勢有什麼大的影響。

  剩下的,則是武威、安定、北地、金城、隴西、漢陽、武都七郡。

  一開始叛亂是發生在隴西郡和金城郡的交界處,主要人員是隴西郡的漢民盜匪和金城郡的湟中義從胡人部落,這個時候就是典型的官逼民反,也是韓遂來洛陽前就發生的事情,算是叛亂的第一個小階段。

  然後,就在韓遂趕回去的途中,這兩撥人便迅速做大,於是他們就聯合起來,胡漢兩邊各自推舉了一個首領,也就是北宮伯玉和李文侯了,並稱將軍,這算正兒八經的扯旗造反了,同時他們的活動範圍也轉移到了金城郡內,並開始四處攻城略地。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候他們依然不能算成氣候,這點看他們大本營就知道了,他們當時的大本營還是湟中義從的老家,也就是青海湖往東面一點的那地方……這算是第二個小階段。

  緊接著,便是那場漢軍護羌校尉殉國的一戰了,這一戰漢軍全軍覆沒並戰死一位兩千石不說,更重要的是韓遂、邊章這兩個西涼州中名士被趁勢裹挾了進去,這使得整個叛亂的性質發生了改變……實際上,這支叛軍很快就公然打起了誅宦的旗號,並順勢掃蕩了半個金城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