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作為,說好聽點,這叫民心工程,叫做與民同樂;說難聽點,這就是一次所謂面子工程,政績虛務。

  然而,正如諫言的呂范所說那般,也正如公孫珣考量的那般……近一年的戰亂,自上而下,人心惶惶不定,這個時候好不容易熬過了冬日,還真就需要這麼一場可笑的面子工程來裝點太平,粉飾時局,也好讓人心徹底安穩下來。

  人心若穩了,接下來春耕一起,農忙時節便隨之而來,這河內也就太平了。

  實際上,閒居在家的司馬直與修武張氏的張范居然也都贊同,並親自來到射犬為新任太守捧場,並參與辯經。

  不過,一連數日,前兩日蹴鞠和祭祀倒也罷了,趙芸等人自然無話可說。但等到後來,由於在洛陽、邯鄲見多了繁華市面,對於這種野地里的春社市場,幾位衛將軍的內眷便立即沒了多大興趣,只有公孫珣本人依舊屢屢帶著幕府眾人前往參加『辯經』,並『偶爾』陪某位逛逛市場。

  「大人,為什麼這邊的房子都要開個這樣的口呢?」出聲的,乃是趴在公孫珣肩膀上一個四五歲的小姑娘,雙眸清亮有神,卻正是衛將軍的長女公孫離,也正是公孫珣這些日子屢屢不厭其煩來此處的根本原因所在。「上面一個圓,下面一個三角……」

  「那是圭窬……」公孫珣順著自家寶貝閨女手指的方向發現了一個攤位上的陶製房屋模型,然後有些不太確定的給出了答案。「下面的三角孔應該是方便牲畜、家禽出入的地方,而上面的圓孔有可能是之前高腳家具未流通前的矮窗,便於坐在蒲團上的人向外觀察的……」

  「為何遼東沒有?」阿離追問不止。

  「大概是遼東天太冷的緣故。」公孫珣無奈答道。「容易進風。」

  「可這裡冬天也冷啊。」小阿離繼續掛著自己父親的脖子言道,頭髮紮成的垂髫隨著她扭頭直接掃過了衛將軍的臉頰。「為何也要開孔?」

  「呃……」公孫珣當即卡殼,但好在他這人不恥下問,於是立即求助式的看向了跟在身後隨他步行的一眾有學問的人……這些人或是本人來參與辯經,如呂范、王修、常林等人,或是打著辯經起來來陪公孫珣參辯的,如河內本地出身的不少豪右。

  「回稟君候。」常林乾脆利落,昂然向前一步作答道。「圭窬之語是對的,圓孔為座中望孔、三角孔為犬、禽出入之處也是對的……不過,此二者並不實用,也多廢棄,之所以一定要連在一起,而且延續至今,卻是因為百姓以為二者相連宛如西王母所戴玉勝,其中頗有神異,可包平安,可避災禍,可祛病害。」

  「原來是驅邪的。」阿離聽得迷迷糊糊,但大概意思也是懂得了,當即拍手。

  見到閨女高興,公孫珣也是恍然大悟之餘不忘連連稱讚人家常林常伯槐見多識廣。

  「能買一個嗎?」這邊得到了答案,阿離卻又迅速轉移了注意力,並指著攤子上的陶製器物提出了新要求。「我自己就有錢,來的時候祖母給的。」

  「不好吧!」公孫珣尷尬笑道。「這是用來隨葬的明器……」

  「隨葬是什麼意思?」阿離繼續好奇不止。「明器又是什麼意思?」

  公孫珣聽得頭大,更是心軟,便乾脆一咬牙朝身後司馬朗努了下嘴,示意對方去買一件來。

  司馬朗可憐巴巴,卻又不敢反抗,只能離隊去買。

  然而,不要說那攤主早已經嚇得不行,便是呂范、王修都看不下去了,紛紛率眾來勸。

  「為將者,或生行疆埸,或馬革裹屍,哪裡會在乎這些?」抱著孩子的公孫珣倒也通脫。「而且人死如燈滅,不過是個寄託之物罷了……」

  眾人還要再勸,公孫珣卻是愈發不耐:「這明明是剛剛作坊中燒制的,又不是從墳中挖出來的,有什麼不吉?便是有些許忌諱,我前後臨陣剿滅了十幾萬賊人都不忌諱,難道還壓不住區區一個陶器?要我說,此地陶器經我一靠身,說不定和那圭窬一般都已經能鎮宅驅邪了呢……」

  眾人無可奈何,只能不再多言,然後任由那司馬朗問清價錢,扔下錢去捧了個陶製的房屋明器回來……而更有意思的是,這邊公孫珣剛剛抱著孩子離開此處,這攤主所制陶器便被搶購一空,其中不乏之前出言相勸的郡中顯吏、豪右,直接偷偷遣人來買。

  而攤主居然也留下數件,死活不賣了。

  花了半個時辰,眾人才逛完了市場,司馬朗也已經一如既往不堪重負,公孫珣這才抱著孩子大搖大擺來到射犬東側的一處乾淨場地里,然後席地而坐,開始圍觀司馬直講經……要再過一會,才好辯經的。

  ———我是再過一會的分割線———

  「」

  第八章 鼙鼓病氣紛紛來

  ?  後漢一朝,辯經是有所謂光榮傳統的。

  歷史上的某次正旦朝會,光武帝曾下令群臣辯經,而且下位者一旦辯倒上位者便可『奪其位』,最後有一個叫戴憑的人連續辯倒了幾十號人,奪了五十幾個席位,一路來到前三排。對此,劉秀大喜過望,當場加封其為侍中。

  那次正旦之後,洛中甚至還傳出民謠來稱讚此人,堪稱名利虛實雙收的典範。

  而河內,作為是司隸直屬的頂尖大郡,世族名門輩出,再加上此番辯經乃是官方主導,還有能賜予出身的貴人親自到場,所以理所當然的熱鬧非凡。前兩天倒也罷了,隨著事情傳播開來,這幾日,甚至還有從隔壁魏郡、洛陽、東郡、上黨、河東、陳留等地匆匆趕來的士子參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