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邊眾人一時沉默,便是傅燮這種視彼輩為賊所以沒有半點好臉色之人此時也不禁肅容。

  公孫珣嘆了口氣,朝著韓當擺了擺手,後者不再猶豫,一刀而起,血濺三尺,不知魂魄該往南走還是北飛的張梁便就此喪命。

  殺了張梁,可以說這最後一戰也算是有了一份交代,公孫珣百無聊賴,毫無戰意,只是讓傅燮持張梁首級還有繳獲的兩面旗幟去四處招降,他本人卻乾脆折返到不遠處一處高地上,下馬閉目養神了起來。

  而正如公孫珣以及婁圭所猜測的那樣,張梁授首後,黃巾軍當即喪失了最後一絲抵抗意圖,然後確實有很多人選擇投降,但也確實有很多人轉身往漳河而走。

  公孫珣閉目以對,也是無可奈何下的一種應對方式了……面對著明顯帶著邪教性質,而且一開始就註定要覆滅的農民起義,身為世族子弟出身的一個將軍,他自問已經做到了極致,最起碼下曲陽那邊賣到遼東的數萬戰俘可以讓他問心無愧。

  而這個時候,按照東郡那次的經驗和教訓,閉目不看、閉嘴不言,並給這些人自由選擇的機會,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他說了算的。

  「君侯!」關羽忽然引數騎來坡前匯報。「我在黃巾賊中見一故人慾投河而去,本想喊他來降,他卻不應,想來是我位卑,言語不得其信重,便只入陣好將他綁來,帶到此處請君侯承諾一句……」

  公孫珣微微睜開眼睛,卻是噗嗤一笑:「王道人,你本就是我安插在張角身側的間諜,如何也要為黃巾赴死啊?」

  被捆縛著放在地上的王憲王道人,聞言也抬起自己那張豬腰子臉強笑起來:「將軍不要取笑,更不要污我清名,我何時為將軍做過間諜?」

  「君侯!」關羽拱手而言。「王道人必然是常年在張角身側,以至於被邪教蠱惑了,請念在其人行事多有可取之處,赦免他一會吧!」

  公孫珣微微頷首。

  然而,不等這位五官中郎將配合這關羽準備救下此人時,這個全身捆縛,只能在地上勉力昂首之人卻已經乾脆大聲答道:

  「張角固然妖道,太平道亦是巫道,可我太原王憲也是妖邪之輩,皆世所不能容之物!今日死前能見到諸位故人,並與諸位相辭,已然足夠了!還請君侯與諸位故人成全!」

  —————我是懇求成全的分割線—————

  「憲自邯鄲別,不復聞也。數年,太祖伐黃巾於廣宗,將克,夜宿於營中,忽夢憲。其欲夢中白太祖曰:『今夜黃巾將往漳水,可斷之。』太祖問曰:『君道人,與張角素往來,何以告吾?』憲復應:『天下惶惶,定人心者在君不在角,且夫天下相爭,無辜者眾,願君長以仁念懷之!』太祖醒,盡發騎兵於漳水,獲張梁首,遂平黃巾。」——《舊燕書》.方士列傳

  PS:還有書友群,684558115有興趣可以加一下

  第二十七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

  ?  公孫珣沉默以對,因為他幾乎立即就明白了王道人的意思。

  一方面,這個人雖然出身太原王氏,但卻容貌醜陋,自少年便絕了仕途,所以只能學些旁門左道,然後流落江湖,無疑是個典型的不為世人所容的歪門邪道。

  另一方面,王憲雖然於造反什麼的無所求,但黃巾軍和太平道卻依舊給了他生存的價值與做人的尊嚴。

  而眼下,黃巾軍要覆滅了,那些願意尊重他,甚至可以說需要的人也要沒了。如此情狀,與其苟延殘喘於容不下自己蒼天之世,倒不如陪著這些需要他的黃天之民一起上路……恰如數年前邯鄲往鄴城路上那般。

  一念至此,公孫珣心中不由微動……他哪裡還不明白?實際上,當數年前一眾人從邯鄲一路往南,路遇流民之時,這王道人便已經做出了今日的選擇——他和所有人分道揚鑣,孤身向北,選擇了以太平道人的身份融入流民之中。

  那一日,自己沒有攔住對方,今日之事便已經註定了。

  「給他鬆綁。」公孫珣揮手示意,然後復又正色詢問道。「可有什麼交代?相識一場,必不負所托。」

  「並沒有!」被解開繩索的王憲先是恭恭敬敬朝公孫珣、婁圭、韓當、關羽等故人團團行禮,以示感謝,然後坦然言道。「諸位皆是做大事的人,一介邪道,無牽無掛,何言託付?非要問我,無外乎是希望諸位勉力加餐,保重身體,如此而已。」

  言罷,其人頭也不回,直接扶著頭上黃色抹額,便轉身往北,踉蹌而走……相比較於數年前在鄴城北面的身影,倒是堅定了不少,甚至居然有幾分急促的感覺。

  王道人這個人雖然向來有些瘋瘋癲癲,但其人廢物到人畜無害的地步,更是難得有幾分行善之心,故此,眼見著他如此坦然赴死,倒是讓關羽、韓當、婁圭等見慣了生死之人紛紛有些震動難言。

  公孫珣端坐在小坡上的馬紮上,目送對方消失在紛亂的河畔中,卻是再度閉眼。

  不過,稍待片刻,忽然又有牽招來報,說是有擒獲的一個黃巾軍小帥自稱故人,請見君侯,已然縛來。

  有王道人的前鑒,公孫珣倒也認真了起來,但等他睜開眼睛,看著地上被捆縛著的人卻又一時蹙眉:

  「你是何人,為何要妄稱我的故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