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呂范失魂落魄結果名單來,便往外走去,臨出帳前復又忍不住按下萬般心思,回頭言道:「文琪!」

  「何事?」公孫珣已經重新坐下並拿起了又一份名單。

  「今日已經起北風了,天氣要涼了。」呂范認真提醒道。「張寶也該拿下了!」

  「既然天涼,那便讓張寶去死吧!」公孫珣恍然醒悟。「後日蹴鞠決賽……你去尋郭太守,便定在大後日發動吧,省的影響軍中士卒心情!」

  呂范拱手而退。

  而等他走出帳來,秋風颯颯,出了半身汗的呂子衡卻又聽見身後復傳來自家君候的幽幽一聲感嘆:「正所謂,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依然還是不懂!

  —————我是天涼王破的分割線—————

  「太祖伐黃巾,將功成,圍壘設壁,不攻。更使軍中蹴鞠為樂,兼整備營屬、汰弱選優,複選軍中勇士充白馬私兵義從。待事成,城中士氣已墮,左右皆服。」——《新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PS:還有書友群,684558115有興趣可以加一下

  第二十四章 秋風起兮白雲飛

  ?  無情的戰爭中,時間才是最無情的。

  公元184年,漢光和七年秋。

  八月二十四,下曲陽城內的黃巾軍發生內亂,部分豪強出身的小帥發動叛亂,試圖挾持地公將軍張寶投降城外漢軍,卻引發了城內的軍事衝突。

  忠於張寶的黃巾軍和發生動搖的黃巾軍進行了大規模火併,結果是漢軍大舉入城,絕望之下,忠誠於張寶的黃巾軍首領帶著爛醉如泥的地公將軍一起在城內高台上舉火自焚,寧死不降。

  昔日合兵十餘萬,縱橫河北北部,掃蕩六郡的張寶部黃巾就此覆滅。

  不過,可能是因為真正決定性的大戰早在之前滹沱河畔就已經結束了,這一戰索然無味,尤其是張寶和相當一部分首領自殺,使得像樣的軍功都沒有多少,想如河間張郃那般一戰而被表為正式的別部司馬,就未免有些痴人說夢了。

  當然了,好在下曲陽城中府庫沒有被波及太多,聚攏了六個郡的財貨被漢軍輕鬆收下,然後五官中郎將依舊大方如斯,大手一揮,除了額外留給郭典這個鉅鹿太守部分錢糧外,其餘財貨幾乎全部賞下。

  一時間,城內外軍心鼎沸。

  八月二十六,未等公孫珣的捷報送入中樞,南面廣宗的董卓就正式和從汝南匆忙趕過來的皇甫嵩進行了交接,並老老實實的坐進了檻車往洛陽而去……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當董仲穎上來做出了戰略誤判,致使攻城進度全功盡廢以後,這個下場就基本上已經註定了。

  等待他的,毫無疑問是和盧植盧老師一樣的下場——減死一等,安心等大赦吧!

  消息傳來,公孫珣無可奈何,只能又例行上了一份奏疏,請求以自己的功勞給昔日董方伯換來優待。

  九月初四日,朝廷中使到來,並未提及任何封賞和功過之論,而是要公孫珣速速提兵向南,與皇甫嵩合圍張角。

  可見,朝廷真的是等的不耐煩了……畢竟,張角一日不死,中樞一日難安。而如今越是到最後,天子和中樞就越是焦躁不安。

  九月七日,辭別了常山相馮歆,並託付了包括甄氏族人在內的公私各種首尾給對方後,公孫珣便與鉅鹿太守郭典,校尉程普、宗元一起引精選後的精兵三萬,直下廣宗。

  然而,讓所有人都有些意外和無言以對的是,就在公孫珣剛剛動身的第二日,也就是九月初八日,廣宗大局突然間有了些塵埃落定的意味!

  皇甫嵩死活都沒想到,他來到廣宗城下才數日,張角就死了!

  這簡直是黑色幽默!

  數月間,舉兵三四十萬,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讓戰火綿延七八個州、近三十個郡的太平道首領,號稱符水救人數十萬的大賢良師就這麼病死了。

  幾個月前都還有成千上萬人堅信著此人能將大漢朝掀翻,建立黃天基業,幾日前朝廷還咬牙切齒,為了殺此人而屢次更換主帥,催促合兵……但此人此時卻在廣宗城中化為了一具冷冰冰的屍首。

  城內外一片縞素,哭聲震天,做戲絕不可能做到這份上,而眼看著張梁放棄外營匆忙入城,皇甫嵩作為百戰宿將也立即醒悟戰機已到!

  要知道,此時城下漢軍有一開始盧植帶來的四萬大軍;然後董卓又帶來了一萬西涼兵;現在皇甫嵩又從汝南帶來了兩萬餘兵馬……合兵近七萬,兵力本就不弱了!再加上董卓的西涼兵乃至於羌人部隊對西涼名門的皇甫嵩也是格外尊重,所以也不存在指揮不協調的問題。

  於是乎,就在當夜凌晨,皇甫嵩盡發大軍直衝位於城外清河與廣宗城中的黃巾軍營寨。

  之前便說過,十萬之眾,一半隨張角在城內,一半隨張梁在城外,互為倚仗。而此時,一來張角新喪,城外黃巾軍絕望難承;二來指揮官張梁此時剛剛入城,城外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主帥;三來,此時兩軍實力對比也確實到了一定份上了,而且還是夜襲。

  故此,黃巾軍一戰便潰,城外五萬餘人,戰死者不下兩萬,逃走者不下一萬,剩下的……則選擇轉身向城外清河國與鉅鹿郡的界河,也是清河國得以得名的清河中赴河而死。

  此戰後,儘管張梁還帶著好幾萬人苦守廣宗,但黃巾之亂卻已經在事實上平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