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更不要說,這四個司馬在另一個人的封賞面前顯得極為黯淡——原別部司馬程普程德謀,進位校尉,一舉成為兩千石大員!

  這似乎也能說得通。

  首先,程德謀資歷很高,他少時便歷任州郡吏員,然後投軍雁門為曲軍侯,轉假司馬,遷別部司馬,一步一個腳印,走的很穩。

  其次,這次大戰中,雖然并州軍來的很晚,但戰功卓著……畢竟,按照大漢的部曲制度,高順、成廉理論上也只是程普下屬而已,他們的功勞也要算到程普頭上的。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全軍上下人人皆知,程德謀是公孫氏的鄉黨、故吏!很明顯,這是朝廷和中樞因為戰事遷延,無法對公孫珣這種級別的政治人物進行正式賞賜之餘,選擇的另類褒獎方式!

  其中,必然有公孫珣的主動暗示……或者說推崇、讓功。

  相對應的,公孫珣這次連爵位都沒提一級半級的,賞賜褒獎要啥啥沒有……就算是他這種級別的政治人物封賞需要戰後才能做出妥善安排,那也不對路啊?

  他的功勞去哪兒了,毋庸多言。

  於是乎,自程普以下,還有四名新任司馬,在接到旨意後紛紛第一時間便往公孫珣處謝恩不及……不過,卻被韓噹噹場攔住並勸回去了,因為這位持節的五官中郎將正在見客,而且是很重要的客人。

  「子遠兄辛苦。」官寺後院的樹蔭下,公孫珣正席地而坐笑眯眯的招待一位故人。「朝廷使者快馬而來時,我就想著你也會來,卻不料如此之速……」

  「辛苦是辛苦。」許攸揉著屁股小心坐到了給他預留的軟墊上,卻又立即抬了起來,儼然是天太熱的緣故,於是最終以一種奇怪的姿勢箕坐在了地上。「可文琪如今炙手可熱,我是不敢不速來的!」

  公孫珣笑而不語。

  「一共五路兵馬,兩路相持,兩路被困,唯獨文琪提一萬兵,旬日間四渡大河蕩平東郡,四萬賊人一朝覆滅……故此,朝中上下驚嘆之餘卻也對你更加重視與期待了。」許攸見狀當即言道。「文琪是聰明人,你我之間也是至交,我直說好了,此番袁本初遣我來尋文琪,乃是要試探一下文琪心意……」

  「這有什麼好試探的?」公孫珣不禁失笑。「子遠,本初兄莫非以為我這個殺了王甫之人,繞了一圈最後居然會和北宮沆瀣一氣嗎?還是覺得我會和張奐一般被人蒙蔽?子遠,我和今日這位大將軍可是貧賤之交。」

  「文琪說的極是。」許攸緩緩而笑。「但你也不要苛責本初了。不瞞文琪,如今洛中局勢格外緊張,不僅是我來尋你,便是曹孟德處,本初都派了何顒去試探,甚至連被困的皇甫嵩處都有人去……他也是生怕一著不慎全盤皆輸啊!」

  何顒,是南陽名士,很早就有為友報仇而聞名天下的舉動,二次黨錮時以黨人身份成為通緝犯後更是名重天下,而和許攸一樣,他一直是袁紹的『奔走之友』,算是以袁本初為首腦的這個黨人集團核心人物之一。

  不過,這位何伯求何先生日後在史書上之所以出名,卻不是因為他是袁紹的親信,而是他對兩個人的評價:

  一個是曹操,何顒在某一個時期對著和他關係極佳的曹孟德說出了那句『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另一個則是荀彧,很早的時候,何伯求路過潁川,突然就對還很小的荀文若來了一句『潁川荀彧,王佐之才』!

  曹操、荀彧,幾乎是漢末最頂尖最出色的那一小撮人,卻被此人一語道破天機,而且還非常準確!也不知道這何顒何伯求是真的目光如神,還是見誰都喜歡說大話,然後瞎貓碰上死耗子。

  「洛中真的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嗎?」公孫珣當然來不及思考何顒的水平問題,因為他聽得此言後,立即就緊張了起來。

  他是真緊張了,因為黨人和宦官要是真現在就有動刀兵的意思,考慮到當今天子尚在,那他這個領兵在外的五官中郎將到底該如何行事?

  「不至於到文琪想的那般。」許攸當即搖頭,然後懇切言道。「但朝堂之爭已趨白熱,雙方都在以防萬一罷了。」

  「到底怎麼回事?」公孫珣蹙眉問道。

  「文琪走後。」許攸捻須冷笑道。「天子在南宮看到了當日楊公、劉公諸位對太平道的奏章,一方面給楊公,還有咱們劉公封了候,以示褒獎,並安人心;另一面,也讓楊公去執掌了尚書台。」

  「這是好事!」公孫珣正色答道。

  「更好的事情還在後面呢。」許攸繼續冷笑言道。「誰也沒想到,楊公錄尚書事總攬朝政後,整個人性情大變,宛如木雕一般,凡事不發一言……十萬大軍在外平叛,州郡淪陷,天子都開始認真處理朝政了,又如何能忍?於是不到七八日,天子便又免了楊公的錄尚書事,以前尚書、宗室重臣,也是文琪你的老上司劉陶劉公為尚書令!」

  公孫珣恍然大悟。

  話說,如今黨錮解開,各地黨人紛紛開始活動,很多人現在就已經被徵辟了,一時實力大漲,而宦官又因為跟太平道不清不楚大受打擊……此消彼長之下,本來就一定會有朝堂上的政治鬥爭發生,不然公孫珣也不至於一上來便明白許攸口中『試探』二字的含義了。

  然而,新上任的尚書令劉陶,卻無疑會極度激化這種中樞層面上的政治鬥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