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時間,黃河大堤處也是煙塵滾滾,頭裹黃布的黃巾軍主力,卷著密集的黃色旗幟,朝著身前的漢軍軍陣翻騰而來。

  曹操緊張不已,公孫珣卻一言不發,宛如木雕,連全軍上馬的命令都沒有發出。

  ……………………

  距離東武陽五里地的營寨中,李進攀著高高的營寨硬木柵欄,看著不遠處的滾滾煙塵在那一千并州兵馬前數百步的地方停駐下來,也是宛如木雕。

  平心而論,李退之此時的心情很複雜。

  首先,他很想看到這支軍隊的失敗。

  因為他知道這支軍隊是軍中主將公孫珣的老班底,若是這隻軍隊全軍覆沒或者損失慘重,那公孫珣必然會心痛不已,若如此,他憑什麼不高興呢?

  其次,他很妒忌眼前這隻軍隊。

  畢竟,從軍以後李進便發現,自家的族兵戰鬥力其實非常不賴,最起碼對付起那些黃巾賊是很利索的,與所謂河內騎士、官軍精銳之間也只是差了一匹馬和一些好的裝備而已。而說起將領素質,他李進自問也不遜於那些公孫珣信重的幽燕將領,比之所謂北軍五校出身軍官,他更是有信心。然而,那些官軍享受如此好的待遇,軍官們更是這個千石,那個六百石,宛如不要錢一般,可他李進領著三千子弟兵奮勇作戰,卻只是一屯長,還要糧草、軍械自理……那麼,面對著受到公孫珣如此倚重的一隻朝廷精銳,他又怎麼可能不憤恨?

  但是,若是這支軍隊失敗了,就意味著自家子弟兵要出戰,就意味著李氏子弟的損傷;而若是營救不及時,恐怕李氏還要受到公孫珣的報復……這如何能讓李進接受?

  於是乎,當期待、妒忌、擔憂、憤恨、鄙視……等等複雜情緒集中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也就難怪他只能面無表情,宛如木雕了!

  「全軍聽令!」密密麻麻的黃巾軍陣前,梁遠騎在一匹馬上,揮著手中長劍大聲呼喊。「先擊破當面一千漢軍,漢軍若敗,必然向漢軍大營,咱們便銜尾追擊,殺入營中……若大營再破,便可以奮勇向河堤處接應卜帥,只要兩軍合一,則此戰必勝!誰來做先鋒?!」

  「俺來做先鋒!」話音剛落,旁邊的張伯便立即舉刀猙獰喊道。「發乾、聊城的大傢伙須認得俺張伯,都跟俺一起……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黃巾軍全軍也立即呼喊助威!

  言罷,果然有兩部三四千兵馬蜂擁而出,喊殺不斷,並簇擁著張伯往凜然無聲的漢軍陣前衝鋒而去。

  和柵欄上的李進、樂進一樣,梁遠也在馬上直起身子,瞪大眼睛看著張伯所帶的那面黃天大旗向南揮舞而去,直直的撞向了剛剛舉起盾牌的漢軍盾陣。

  然而,正如不遠處黃河波浪百餘年間都沒有擊碎王景修築的河堤一般,這三四千聲嘶力竭的黃巾軍也在漢軍盾陣前陡然稀碎!

  程普居後,呼喊指揮弓弩手拋射不止;高順在前,讓大盾倚著地面前頂,長槍越盾捅出……二人皆稱得上是指揮若定、

  至於這一千人中的軍官、什伍,乃是於相當一部分普通士卒,其實都是經歷過彈汗山一役的老卒,其餘部分則是從邊地招攬來的富有戰鬥經驗的邊郡青壯……換言之,這一千人,若是綜合論經驗、論裝備、論戰術素養,恐怕是這年頭漢軍中最出色那一小部分。

  而考慮到大漢朝在此時這個星球上的輝煌與偉岸,甚至可以說,他們就是這個星球上此時最精銳的一隻軍隊!

  紀律嚴明、陣型齊整,在此番徵召調度後更是獲得了最好的裝備,如此軍勢,三四千連陣型都擺不好的黃巾軍拿什麼來衝破他們?

  腦袋嗎?

  戰鬥了大約一刻鐘,黃巾軍便在最前線扔下了上百具屍體,中間中箭之人更有不少……這若是陣型鬆散,後面的人看的清楚,說不定早就心生退意了。然而,天氣燥熱,塵土瀰漫,再加上張伯又督戰在前,後面的人根本看不清前面情況,只是繼續喊殺向前罷了。

  可忽然間,隔著盾牆,隨著一把漢軍制式環首刀被他的主人從盾牆縫隙中猛烈而又留有餘地的捅出,然後又迅速抽回……一面代表了聊城小帥的旗幟當即伏地!

  雖然這位聊城小帥人還好好的,但是周邊黃巾軍卻各自驚悚,紛紛後撤,並帶動了不少人後退。

  程普見狀當即喝止弓弩手,而高順也配合默契立即下令撤盾反撲,前排倚著地面的大木盾就勢按倒,不少跌進來的黃巾軍被刀手砍殺殆盡,然後三百長槍手陣型齊整,即刻前推,當面的黃巾軍登時失措,紛紛慌亂而逃。

  幾乎是片刻間,攻守便易勢了。

  不過,漢軍並未有追索的意思,長槍手向前數十步後,便迅速後撤,後面的弓弩手則紛紛再度集中拋射殺傷……慌亂中,便是張伯也被突然的潰退給帶著往後而走了。

  雖然早有預料,但梁仲寧看著這一幕,還是失望透頂。

  當然了,話說回來,即便是失望透頂,可梁仲寧卻也不至於因為一波預料之中的失敗而有所動搖,他當即穩住陣腳,收攏敗兵。然後,一邊再度讓張伯組織正面攻勢,一邊卻又喊來谷城、臨邑兩路小帥,讓他們帶著本部兵馬做好準備,只等張伯再度酣戰接陣之後,便從容出擊,從兩翼包抄。

  ……………………

  轉到河堤前,公孫珣一直等到黃巾軍自壯闊的黃河大堤上涌下來足足一里地時,才讓漢軍全體上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