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實際上,公孫珣這一日在東阿倒是難得好好休息了半日……他占用了人家聞人縣令的縣官寺,一進城便洗了個熱水澡,復又昏昏睡下,到了下午才精神抖擻的起來,卻又和呂范隨意的房中榻上擺起了棋盤,下起了圍棋。

  可大概是聽說公孫珣已經醒了的緣故,此時卻忽然有人來訪。

  來人自然是婁子伯了。

  「軍情未明,子伯便已經有妙策了嗎?」公孫珣不禁停下棋局好奇看向了自己這個心腹。

  「非是軍情。」見到只有呂范,婁圭也是微微行禮,便隨意坐下,然後開門見山。「乃是今日早間之事……君侯,依我看程仲德早間所言俱是託辭,其人不過是審時度勢,眼見天下將亂,卻又天無二日,不知誰才是那個他該捧之日,所以不願輕易出賣身家而已!」

  公孫珣一時失笑:「既如此,你覺得我又能如何呢?」

  婁圭雙手一攤:「只是略有所得,過來提醒一下而已,能否如何,還是要看君侯自己心意。」

  這倒是婁子伯的一貫作風了,管殺不管埋,出計不出力,於是三人一起失笑,便就勢掀了棋盤,轉而一起玩起了動物牌。

  然而,牌剛打了兩局,卻又忽然聽到門前侍衛匯報,說是隨軍司馬董昭求見。

  呂范、婁圭各自怔住,倒是公孫珣早有所料一般,依舊不以為意,反而讓二人稍安勿躁。

  「公仁是來打牌的嗎?」人一進來,公孫珣便戲謔問道。「這動物牌三人可打,四人亦可打,且上榻來便是。」

  董昭見狀苦笑,也只能挨個拱手行禮,然後告罪直言:「君侯見諒,昭沐浴休息完畢,思來想去,覺得有一事應該要說與君侯,這牌等說完再打也無妨。」

  「那便說吧!」公孫珣依舊不以為然。

  董昭看了呂范、婁圭一眼,咬牙之餘倒也乾脆:「君侯,今日程仲德婉拒君侯,怕是不止是因年紀漸長,而是另有緣由。」

  「說來聽聽。」公孫珣好奇不止,而呂婁二人也一起正色相對。

  「回稟明公。」董昭肅容相對道。「怕是程仲德以明公是燕人而心有疑慮。」

  「地域嗎?」公孫珣難得一聲長嘆。「不想程仲德如此智者,也有此念?」

  「天下間風氣如此,不是只有一個程仲德的。」董昭愈發無奈。「鄉人鄉黨,以郡為國,這是哪裡都免不了的事情,便是明公你在河北不也因此得利嗎?」

  「只有此言嗎?」公孫珣思索片刻,復又沉聲問道。

  「還有一事。」董昭建言道。「終究是程仲德囿於地域,不識明公風采,我願意去幫明公再與他談一談。」

  「如此強橫人物,公仁與他談的來嗎?」公孫珣不由笑出了聲。

  董昭無言以對。

  「既然談不來便不要去談了,省的學我自取其辱。」公孫珣招手道。「且上榻來,行軍辛苦,難得清閒一日,不要多想了。」

  董昭長出了一口氣,又向呂范、婁圭二人拱了拱手,這才上榻取了一席之地。

  四人剛剛坐定,門外侍衛再度前來稟報,說是本縣程立請見。

  幾人恍然四顧,最後齊齊看向了坐在榻上東側的公孫珣身上,後者思索片刻,一邊下令請人進來,一邊卻依然坐定不動。

  這下子,其餘三人便也耐住性子坐在了原地。

  程立步入房中,迎面看見這一幕,也是一驚,但旋即醒悟,然後便立在門內從容拱手一禮:「將軍!」

  「程公且坐,不知有何事教我?」公孫珣微笑相詢。

  程立聞言先是不慌不忙在榻前高凳上坐下,然後才正色以告:「不瞞將軍,在下思來想去,覺得有一事應當坦誠相告,以免相互生疑,這才忽然來訪。」

  「說來聽聽。」

  「且問將軍。」程立捻須肅容問道。「亂起以後,將軍自涿郡至河內,又從河內直發我東郡,沿途所見,可曾見百姓流離失所,亂象叢生?」

  公孫珣聽到這話,倒也是終於認真了起來,便從塌下放下雙腿站起身來,而他這麼一動作,呂范、婁圭、董昭三人也紛紛落地,或是侍立,或是端坐。

  「不瞞程公。」公孫珣眉頭緊鎖,想了好大一會,卻還是搖頭不止。「可能是自亂起後,我心思多在軍事上面,所以實在是沒有看到過亂象叢生之事……而中途在趙國,雖然與董司馬談及過一些吏民逃亡之舉,但那些卻多是投賊之人,卻似乎不是程公所指的那般亂象……敢問程公,這是為何呢?」

  「因為時候未到。」程立板著臉言道。

  「時候未到?」婁子伯一時好奇。

  「不錯。」程立不由冷笑。「大亂剛起,黃巾賊多在攻城略地,以奪取府庫城池、大戶豪右莊園為主,很少有侵擾鄉里的舉動;而官軍倉促而出,卻兵甲齊備、庫藏充足,心思也多在戰事上;甚至,此時因為各地長吏逃散,百姓可以逃避平日的稅算,日子反而好過不少!然而……秋收之後又如何呢?戰事遷延又如何呢?」

  公孫珣負手仰頭,若有所思……他之前沒往這個方向想,但此時經過程立一點,卻是心思透亮了起來——此時不見亂象不是什麼好事!

  恰恰相反,這說明亂子太大,而漢室的天下也太大,需要時間才能顯現出來而已。

  戰事遷延下去,地方長吏又多逃竄,很快就會有大量盜匪出現;這還不是最可怕的事情,真正可怕在於秋收……公孫珣沿途所見,戰亂對青苗的毀壞是很劇烈的,而且很多非黃巾軍所占區域的農民也都紛紛棄家從賊,這意味著拋荒的地方也很多……那麼到了秋收,人還是那麼多人,卻少了那麼多糧食,一個農業社會會產生多大的動盪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