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首當其衝的,便是頓丘。

  而頓丘一戰,打得極為輕鬆……原本聚集在這裡的黃巾援兵因為公孫珣在河南作為的緣故,早已經重新部署,可曹孟德的門下故吏樂進卻因漢軍戰績趁機聯絡鼓動到了更多人!

  於是乎,李進引兵列陣攀城,尚未接戰,樂文謙便已經帥眾奪取城門,漢軍騎兵縱馬而入,張飛爭的本地小帥首級……整場戰鬥可以稱得上是望風披靡。

  這還不算,頓丘既然拿下,公孫珣卻馬不停蹄,又依照曹操所獻計策,以樂進和他的鄉黨偽裝成黃巾敗兵,當日便一路往樂進家族所在的衛國縣而去。

  衛國距離頓丘不過二三十里,敗兵本就連續不斷,慌亂中自然被樂文謙給再度當場拿下城門,緊隨其後的漢軍騎兵隨即突入城中……傍晚時分,衛國便也光復。

  「文謙作戰勇悍猛迅,膽烈過人,真有古之名將的風采!」公孫珣當晚趕到衛國縣,卻是對著這一日作戰中毫無疑義立下首功的樂進大加讚賞。「如此人物,何至於屈居於縣吏?!不如且引鄉勇從軍,隨我掃蕩黃巾,以求建功立業?」

  樂進身材矮小,在公孫珣身前只到對方鼻尖處而已。而此時他聽到如此言語雖然心動,卻還是主動看向了在一旁身材和他相仿的曹操,眼見著後者負手而笑,這才慨然應諾。

  公孫珣見狀雖然有些憋屈,卻也無奈……誰讓這樂進上來便是人家曹孟德的屬吏呢?自家老娘故事裡也好,這眼前也罷,儼然都是曹阿瞞剛一出場便自帶的那種絕對班底。

  想想也是,曹操剛成年不久就來做了頓丘令了,而樂進這個距離頓丘只有這麼點距離的衛國縣人,又如此能耐,還同樣那麼矮,也難怪曹操會這麼早便發掘他了。

  不過,公孫珣自問自己的班底也不差,看到眼前這名良將早有名分,便熄了多餘心思,大方的與了對方一個裨將的身份,就重新放到正事上來了。

  「我軍將往何處?」樂進給自己漲了大臉,嘩啦啦就打下了兩座縣城,曹操也不免得意忘形起來,直接就在城頭上捻須裝出了一副用兵如神的姿態。「我觀文琪又放那本地小帥過河去了濮陽,想來還是要調度出濮陽人馬……可頓丘、衛國俱與濮陽隔河相對,彼輩應該不會帶著被我軍半渡而擊的風險擅自往此處而來吧?不如繼續轉戰,拔除諸城,隔絕濮陽,逼迫彼輩出城決戰!」

  「孟德兄所言甚是!」公孫珣站在城頭盯著南面隱約可見的黃河大堤,倒是有些疑慮了。「可若是再往下打,該轉戰何處呢?是繼續在河北掃蕩,拿下東面東武陽、發乾諸城,徹底斷絕東郡黃巾與張角的聯繫?還是該再度跨河,擊穿咸城、甄城、范縣,打通東阿,連結青徐,徹底孤立濮陽呢?孟德兄素有高見,能教我嗎?」

  曹操思索片刻,立即放下學著婁圭捻須的手,老老實實束手而立,不再多言。

  然而,曹孟德怕是沒想到,公孫珣半是調戲於他,卻也半是不知道該如何抉擇……或者說,此時公孫珣騎步俱全,士氣充足,軍需齊備,猛將謀士更是到了溢出的地步,那麼所謂手握強兵悍將,除了一個濮陽動不得外,怕是想打哪裡就能打哪裡了!

  「說起東武陽,」就在公孫珣將要準備隨意定下進軍方略之事,難得跟在身側的審配卻忽然出言道。「我在彼處有一故友,本欲借他之力仿效今日這位樂文謙之舉的,可惜剛剛在城下問了一下本地人才知道,他如今並不在鄉中,而是早在亂起之前便去青州遊學去了……」

  公孫珣不由好奇:「既然是正南好友,想來也是位豪傑之士。」

  「然也。」審配同樣看著遠處黃河,微微頷首道。「此人姓陳名宮,字公台,素來慷慨激烈,剛直不阿,且足智多謀!」

  公孫珣怔了怔,然後不由心中暗道……若是此人,那還真怪不得與你是故交!

  只是可惜,此人居然不在!

  「只是可惜,此人居然不在。」不等公孫珣開口,審配便主動搖頭。「否則東武陽必然輕鬆可下!」

  「既然陳公台不在,那就去看看程仲德吧!」公孫珣啞然失笑。「讓牽招留守此處監視濮陽,其餘全軍明日便動身進發,當著卜已的面鐵索連環,渡河南下,務必化濮陽為孤城!」

  夕陽下的城頭上,映著遠處黃河大堤,自曹操以下,諸將紛紛拱手聽令。

  —————我是拱手聽令的分割線—————

  「太祖伐東郡黃巾,賊帥卜已引兵臨於濮陽,背河而守。太祖見而避之,數過黃河而不取。」——《新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PS:

  還有書友群,684558115有興趣可以加一下。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第二十三章 鐵騎橫百里(上)

  漢軍鐵索連舟,浩浩蕩蕩,萬餘人馬正準備第三次跨過黃河。

  而且這一次漢軍渡河的地點根本就是選在了濮陽黃巾主力的眼皮底下,濮陽正北面的黃河大堤上,上萬騎步鎧甲閃耀、旌旗招展、馬嘶人鳴,外加傘蓋儀仗,連綿數里,已經開始過河不止了……端是氣勢非凡。

  天色晴朗,萬里無雲,居高臨下極目遠眺可以看得很遠,故此,濮陽城頭上,從普通士卒到城中大小黃巾軍頭領紛紛圍攏起來,遠遠觀望漢軍動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