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請公仁指教。」公孫珣當即正色。

  「其一,便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董昭侃侃而言。「將軍在黃河之上以鐵索連環諸舟船,使我軍跨黃河如履平地……既如此,便應當肆意橫行於大河上下,忽南忽北,讓卜已和他的下屬賊帥們不知所措。」

  「公仁所言甚是。」

  「君侯不必誇獎。」董昭曬笑搖頭道。「如我所料不差,君侯本就想如此行事的。」

  公孫珣也是當即點頭承認:「確實,大河之利在我,取南取北皆隨我願,既如此,完全可以借鐵索舟船南北亂行,讓賊軍失措。還有呢,公仁還請繼續。」

  「還有……」董昭不由神色一斂。「這其二,其實可以仿效黃巾賊和程立的做法,各處催動裹挾降兵與壯丁。」

  「這是什麼意思?」公孫珣不由蹙額反問。

  「敢問君侯,」董昭不慌不忙。「若我今日不來,你明日要行何法?難道要驅動我軍精銳騎士下馬攻城嗎?」

  公孫珣一時沉默,卻終於是無奈承認:「公仁的意思我懂了……不錯,若是真無良法,便只好動用黃巾賊之前白馬、燕縣的俘虜,逼迫彼輩蟻附登城了!而且下一戰,怕還是要順勢收攏韋鄉的俘虜,連續裹挾,連續攻城!」

  「但事非得已,君侯並不願如此,對否?」董昭急切問道。「不然君侯也不會獨自去查看土城破綻了?」

  「不錯。」公孫珣倒也沒做遮掩。「如此方法雖然有效,我卻不願意多做……只是,若無它法,卻也只能如此行事。公仁,我須是一軍主將,兩軍交戰,必要時總是要有所為的!」

  「其實我也不願如此。」董昭長嘆道。「我家中就在韋鄉東南處幾十里的濟陰定陶,這兗州各郡國大多地勢狹小,此處於我便如鄉梓一般,又如何願意見到如此光景呢?說不定,這韋鄉之中便有我們濟陰的同鄉呢!」

  公孫珣不由再度抬眼看向了對方:「既如此,想來公仁必然有第三個通用的平叛方略了?」

  「是還有一個。」董昭攏手而言道。「昨日聽到燕縣捷報,頗有所感……君侯,你說若是驅動本地降兵、壯丁去攻城,何如驅動此地豪強大戶去攻城呢?」

  公孫珣張口欲言,卻是恍然大悟。

  話說,公孫珣這個時候對於黃巾軍的性質已經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此時的黃巾軍頂層乃是不折不扣的宗教人士,中上層卻普遍性是各地對前途不滿的豪強大戶,而下層才是真正無立錐之地的老百姓。

  而大略而言,頂層和中層是相互利用,然後又一起利用底層百姓,藉以成事。但此時且不說頂層的頑固和下層的駭人的力量,只說這些純粹為投機者的中上層,其實反而是黃巾賊中最容易動搖的一環!燕縣一戰,清楚表明了這種現象的客觀存在。

  而所謂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但以當地豪強來攻城,便是攻城兼攻心了!

  那麼董公仁今日而來,便是要獻此策了。

  見到公孫珣恍然大悟,董昭也是跟著憨厚一笑,然後繼續剖析道:「君侯,你想想,這些豪強見到黃巾賊如此勢大,又有幾個沒有分出一些子弟跟著搏一搏呢?便是沒有,那黃巾賊中的豪強又有幾個不是他們的親朋故舊呢?」

  公孫珣回過神來,若有所思的看了對方一眼,然後壓低聲音問道:「公仁,韋鄉附近都有哪些有力人家?」

  「我不知道。」董昭連連搖頭。「我是濟陰人,如何知道東郡情形。但是在下卻知道,我們濟陰乘氏的李氏,家中隱匿戶口便何止上萬?其族人更是遍布濟陰、東郡、陳留、任城、山陽……在整個兗州都是一等一的大戶!」

  公孫珣仰頭思索良久,卻又忽然拍案而起:「我忘了在何處了,有人曾與我說過,說是濟陰李氏有一個叫李進的豪傑之士,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滿腹經綸之才,可惜卻不知為何得罪了他同鄉一個姓董的,以至於蹉跎至此……不瞞公仁,我正準備持節親往徵辟此人,你願隨我去見識一下嗎?!」

  董昭不由抿嘴。

  —————我是抿嘴不言的分割線—————

  「昭人品不足稱,然其謀略之妙,不下賈荀。」——《新燕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

  PS:李進、李典家族勢力極大,李典家在山陽,李進應該在乘氏,後來李進父子死後,根據史書記載,經歷了戰亂的李氏在乘氏就有三千餘戶,一萬好幾千人,為此李典專門請求把自己族人遷到鄴城當人質。

  還有書友群,684558115有興趣可以加一下。

  第二十一章 堂中辟一人

  公孫珣說到做到,毫不拖泥帶水。

  當日他便將大營託付給了曹操,卻又只是下令讓對方悉心打造攻城器械,等待自己引『援兵』回來再開戰,然後居然就連夜帶著韓當、關羽與八百騎往韋鄉東南側幾十里外的濟陰郡乘氏而去。

  如此舉動,搞得曹孟德莫名其妙之語也是浮想聯翩。

  而另一面,一直到越過韋鄉,進入濟陰郡以後,路上通過矮胖子董昭的詳細描述,公孫珣這才對濟陰李氏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概念:

  實力強大,這家人戶口數千,丁口萬餘,並不是誇張說法,而是事實;

  勢力也廣,這李氏以濟陰乘氏為核心,以乘氏東北側的巨野澤為私產,商業、田地沿著濮水、濟水、巨野澤一路擴展,勢力幾乎遍布兗州各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