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珣不由眼皮一跳。

  「原來是他嗎?」曹操一時疑惑未得,那邊的矮胖子董昭倒是有所醒悟了。「我聽過此人名聲。」

  董昭乃是濟陰人,濟陰就在東郡南邊挨著,此時也有城池陷落的……實際上,夏侯惇和劉備下午便動身去攻打的韋鄉就是在陳留、東郡、濟陰三郡的交界處。鄰郡中的人才,董公仁知道一些倒是尋常……何況,在另一個時空里,這二人在史書中根本就是同傳呢?

  「那此人是何等人物啊?」公孫珣明知故問。

  「回稟君候。」董昭搖頭道。「其人身長八尺有餘,美須髯,而且清瘦……與我倒是相得益彰。」

  眾人看著董昭那矮胖身材倒是不由失笑。

  「他這人很早便在周邊聞名,其人是公認的有膽識有謀略。」董公仁扔掉笑話,繼續言道。「不過,此人性格極惡,不善與人交往,如我未記錯的話,他今年應該已經四十四歲了,卻還是屈居於縣吏……倒是戰亂一至,顯出能耐來了。」

  眾人紛紛感嘆,而公孫珣卻尤其驚愕……畢竟,四十四歲,這都標準的老朽了,該抱孫子了,誰能想到這麼一位老人家,日後還能繼續橫行亂世數十載呢?

  「敢問,程仲德是如何一日便奪回城池的呢?」那邊董昭已經忍不住朝這個薛姓大戶追問了起來。

  滿堂俱是掛印配綬之人,這個薛姓豪族巴結還來不及,當然不敢隱瞞。再加上他家的親戚也曾參與其中,也確實知道一些內情,一時間倒是描繪的繪聲繪色。

  原來,東阿縣中的打著黃巾旗號作亂的首領不是別人,居然就是東阿縣丞王度,而縣令聞人生(複姓聞人,單名生)又是個軟蛋,一聽說城中有人作亂,也居然就能直接翻牆逃跑。故此一夜之間,東阿便被黃巾軍占領了。

  到此為止,其實跟大部分黃巾軍起事時失落的縣城基本上是一個套路。

  但是,所謂亂世出英雄,平日裡大家覺得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可真到出亂子的時候才是檢驗水平的時候……當時程立在鄉下公幹,聽到消息匆忙趕回,在半路上的渠丘山上遇到了很多逃亡的吏民,以及不少當地的大戶人家。

  程立先是派人去偵查城中情況,發現王度也是倉促起事,城中空虛,又覺得渠丘山上聚攏著這麼多人手,未必就不能反攻奪回!而且奪回後,仗著城中的吏民與積蓄,也未必不能固守下去。

  於是,他就聯絡起了包括本地大戶薛房在內的很多人,勸大家返身奪城!

  然而,天下承平已久,驟然遇到黃巾起事,這些大戶豪強或許還有些膽量,那些本地的吏民百姓卻沒這個膽量,只說城池在東面,裡面有賊,應該往西跑,而且要逃的越遠越好……程立當時便感慨了一句『愚民不可以共商大事』,然後便做出了一個很騷的操作!

  這程仲德居然讓人假扮黃巾軍,打著旗號從西面身後過來,然後那些大戶豪強便在逃亡的吏民中大喊,說賊人從西面來了,然後裹挾著山上的老百姓一窩蜂的往東面城中而去!

  那王度稀里糊塗,便被程立和薛房領著一群莫名其妙的返身的老百姓給活活從城中趕了出去!而等到前者醒悟過來,聚攏黃巾軍來攻城的時候,城中程立卻已經找到了翻牆而走的縣令,打起朝廷的旗號,安撫了人心,已然是攻不下了!

  「不瞞諸位貴人!」那薛姓豪族最後言道。「那王度後來逃往濮陽,見到了賊帥卜已,卜已此人無知無能,不懂得賞罰有度,非但沒有懲處那王度,反而安撫於他,又讓他領著三千惡賊,去守韋鄉……如此可笑之輩為守將,想來朝廷大軍必然能一戰而取韋鄉的!」

  饒是曹操知道對方是在拍馬,但此時聞言也不由眯起眼睛大笑:「說的好,我弟元讓年少殺人,號稱剛烈,如何攻不下如此可笑之輩駐守的一個小鄉?!」

  席中眾人自認紛紛討趣。

  然而,打臉之聲說到便到。

  三日後,燕縣先來捷報,那崔司馬筆生蓮花,說是自己如何如何善戰,又如何如何善謀,一戰而取下了燕縣縣城!

  當然,公孫珣從褚燕派來的偵騎那裡知道的清清楚楚,還是人家燕縣世族王氏起到了巨大作用……王氏之人見到崔司馬後,親自連夜入了燕縣縣城,說動了數家投奔黃巾軍的豪強。那日一戰,這幾家豪強先是鼓動當地小帥領兵出城迎戰,卻又在對方出門之後直接在城內封了城門!黃巾軍慌亂不堪,前後失措,然後又有人從那小帥身邊發動,突然取下了他的首級!等到迎面官軍鐵騎隆隆而至之時,賊軍自然不戰而降!

  但是,這種隱瞞其實也無所謂了……那幾家豪強本就只求不計前嫌,哪裡還會要功勞?至於王氏,自然請他們去尋崔司馬好了!

  然而,就在白馬城中的眾人興高采烈,以為東郡黃巾不堪一擊之時,夏侯惇卻狼狽遣人來報……那個被無能之輩王度把守的韋鄉實在難以攻克!

  而且,按照信使描述,這一路的漢軍主將夏侯惇本人還因為試圖親自上陣攀爬城牆,被城中黃巾軍守將王度從高出一箭射中……傷了肩膀!這還不算,那王度居然還就敢趁勢引兵出城反擊,將受傷的夏侯惇與失去指揮的漢軍一路追殺出十餘里!

  雖說大家都是騎兵,跑得快,並沒有因此產生什麼傷筋動骨的損失……但在後軍壓陣的劉備卻因此肋骨上挨了一刀,也是難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