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只是造輿論,倒也容易。」許攸當即再笑。「如今黨人將起,我在袁本初處又算是得力之人……」

  「只造輿論便可,別的不要你管。」公孫珣忽然打斷對方,凜然而言。「若事成,珣為一路持節主帥,何妨許你五百金?而若事不成,我這裡錢雖然多,卻沒有一文與你!」

  許攸當即肅容,與眼前之人擊掌為誓。

  三月匆匆而去,四月惶惶而至。

  到了四月初,果然如各路小道消息所猜度的那般,當今天子實在是忍受不住黃巾軍的愈發做大,更不允許黃巾軍對洛陽的威脅日益增強……於是終於決定放開一切,動員所有力量應對眼前局勢。

  四月壬子日,天子經黃門監、尚書台正式連番下詔:

  解除黨錮;大赦天下,並召回所有徙徒,唯黃巾賊不赦;發西園藏錢、廊馬以資軍用;令公卿世家捐出家中駑馬、資材;整備北軍五校,徵發三河騎士、天下各路精兵;又詔令朝中各路公卿大臣舉薦軍事人才,推舉將門世家子弟,甚至允許任何有報國之心,又自問有將才之人前往公車署自薦為將!

  公孫珣不甘落後,來不及拜會洛中故舊,便匆忙上書言事,除了自薦之外,又直接從公車署上書,連番舉薦位於雁門的程普、高順、成廉,以及正位於北軍的校尉徐榮,還有位於趙國的董昭!

  這幾人乃是朝廷命官,必須要提前上書以作應對。

  而僅僅是兩三日後,隨著皇甫嵩等關西將門世家出身的子弟們趕到洛陽,朝廷便正式大開朝議,公開討論進兵方略,並選拔將領。

  這不是一次正式大朝會,如今也沒有那個時間進行那種儀式性的東西,但會議依然囊括了幾乎所有在朝兩千石……其中,公孫珣、皇甫嵩、朱儁三人,因為本身身份就足夠高,得以直接前往南宮嘉德殿列席討論。

  會議開始後,皇甫嵩幾乎搶盡了風頭,因為幾乎所有的公卿大臣都第一時間推舉了他,而皇甫義真本人也向高據陛上的天子面陳方略,說的頭頭是道。

  而天子也毫不猶豫,第一時間就定下了皇甫嵩為南面主帥,持節,引兵迎擊潁川黃巾的方案。

  沒辦法,換成誰是天子也應該都會選擇皇甫嵩的,這不僅是因為此人世出將門;也不僅是因為此人年愈五旬,看上去便更可靠一些;更重要的一點是,呂強之前提醒要防止黨人與黃巾賊合流之言尚在天子耳畔,故此,面對著到處是黨人的潁川、汝南,受黨人信任似乎才是這一路主將的最大前提。

  這一點上,無人能與皇甫嵩競爭……天子都是沒法更改的。

  接下來,是第二路主帥……這一點同樣極度重要,因為無論如何,都得有人持節去河北主持大局!

  那邊可是張角的主力,而且昔日漢室向來倚重的河北腹地冀州,如今已經糜爛一多半了。

  不過,從這裡開始,事情似乎變得有趣起來。

  「臣推薦涿郡太守,無慮亭侯公孫珣。」上來出言推舉公孫珣的人乃是宗正劉焉,數日前便被公孫珣打過招呼的劉君郎言之鑿鑿。「公孫太守歷任邯鄲令、中山太守、涿郡太守,素知河北地理;此番更是當先覆滅廣陽黃巾,光復幽州,戰績出色;而且其人當先請戰,忠勇之心,天下人盡皆知;更有一事,當日黃巾賊未亂之時,公孫太守尚為中山太守,便曾上書直言太平妖道之險惡,請求治罪,可見其人對太平道頗有知曉……」

  「還有這等事情嗎?!」天子倒是頗為驚愕。

  「回稟陛下。」公孫珣手持笏板,當即排眾而出。「太平道之險惡非只臣一人所知,太尉劉公,司徒楊公,前尚書劉陶劉公,還有……宗正劉焉劉公,俱曾上書言及此事。而宗正此番所言,應該是當日臣赴任中山前往洛中而來,先受時任冀州刺史的劉公所託,後請見司徒楊公,然後聯名上奏那一次。」

  「原來如此。」天子色青形瘦,聞言看了眼閉目養神的楊賜和一臉懇切的劉焉,卻又暫且按下此事,然後趁勢詢問起了公孫珣破敵方略。「若以卿為將,當如何應對河北局勢?」

  「當斬首而已!」公孫珣倒也有所準備。「河北糜爛數郡,失城數十,若是徐徐圖之,怕是失之緩慢,將有後變!所以,不如聚集兵力南北齊發,一路以幽州兵馬取北面張寶,一路以朝中精銳匯集涼並精兵,取南面張角、張梁。若三賊俱下,則河北失地便能一朝而復。」

  天子緩緩頷首,似乎頗為認可。

  然而就在此時,一人忽然排列而出,居然是一直在城外駐紮的大將軍何進:「臣有一言。」

  「大將軍請講。」天子當然會給自己大舅子面子。

  實際上,若是天子信不過自己大舅子,又如何會在亂起後第一時間封其為大將軍呢?用人唯親,本就是人之常情。

  「陛下。」何遂高今年剛過三旬不多,端是玉樹臨風,儀表堂堂,只見他昂然立於殿上,倒也是一番氣勢所在。「公孫太守所言方略我以為極佳。但如今賊軍勢大,而朝廷倉促應戰,卻也須有所謹慎。」

  「大將軍的意思又是如何呢?」天子不由蹙眉。

  「臣意方略極佳,但公孫太守過於年輕了一些,不宜為將。」何進當即回復道。「陛下,我與公孫太守素有交往,固知其人雖善用兵,卻只是善用騎兵野戰,而非長於攻堅圍城……河北多堅城,所謂斬首,怕也是要圍攻大城才行。既如此,不如採用公孫太守所謂『斬首』之策,再換一名年長宿將去北面督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