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非是在下無端生事,」公孫珣長嘆一聲。「實在是覺得方伯有些小看我們趙國英傑人物。」

  「絕無此意。」劉焉無可奈何。「文琪眼光出眾,我哪裡不知道,實在是茂才只有一個,卻已經定下了人選……」

  「那州中從事可已經滿員?」公孫珣忽然冷不丁的一問。

  劉焉微微一怔,卻不怒反喜:「座中英傑,文琪想要向我薦誰?!」

  漢制,州中從事,乃是一州刺史的佐吏,位階很低,和督郵一樣,只有區區百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州刺史才六百石!但是,另一個和督郵一樣的特點是,這個職務的權責極重,一般而言,從事就是州中事物的常規處理者!

  至於從事這個職務的來源,乃是說一州刺史巡查到某個郡國的時候,經常都會從當地選一位能力出眾的低級吏員為自己的從事,理論上是每郡一個,然後就由此人負責這個郡的日常事物……冀州九郡國,那一般就是九個州從事。

  然而,真正到了現實中,卻並不是那麼簡單直接的。

  首先,隨著州刺史的常設和州治的常設,從事這個職務也變得制度化和常設化了,所以很多刺史離任時都會留下不少從事,新任的刺史也不可能說一上任就把前任的從事全都換光,也不大可能一郡一從事的那樣重新提拔一圈。

  其次,這個職務權責很重,原本從各地低級吏員中選拔的制度就漸漸變的不合時宜了起來……實際上,一州從事一般是能和一個縣長談笑風生的,也經常出現千石縣令卸任回家後被州刺史徵辟為從事的情形。

  到了後來,這個職務連本土化的特色都喪失了,漸漸變成了州刺史任用私人的所在。

  當然了,話還得說回來,公孫珣公開索求一個從事之位,劉焉反而是格外驚喜的……畢竟,現如今早不是劉刺史一個兒子一頭驢直入邯鄲的時候了,更不是公孫珣領著兩百騎兵輕騎上任的時候了,雙方距離區區幾十里路,知根知底,公孫珣手下的這些得力之人,他劉君郎哪裡會不曉得呢?

  甚至可以說,劉焉對審配、婁圭、王修等人早已經眼饞至極了。

  「奉先!」公孫珣緩緩點頭,然後抬手示意坐在角落一人出列。

  呂布深吸了一口氣,強行壓住心中激動之情,便起身出列。

  「此乃州伯劉公。」公孫珣正色介紹道。「劉公,此乃蔡伯喈弟子五原呂布呂奉先……其人善琴,有伯牙之能,又精通武藝,如飛將再世!文武雙全,莫過於此了!以州從事相辟,已經很委屈他了!」

  呂布當堂大拜,執禮甚恭。

  劉焉怔了半響,方才無奈點頭:「既然是蔡伯喈的弟子,又是文琪一力舉薦,且州中從事正好缺員,便請他來做一任從事吧,以後趙國的事物便由你來替州中處置!」

  呂布大喜過望……他真沒想到,當日連縣吏都求不得,如今成了蔡邕弟子,又有了公孫珣的舉薦,居然能成為一州從事,而且還是冀州這種大州從事。

  辛苦數年,居然時來運轉了嗎?!

  驚喜之下,他連劉焉的語氣都沒聽明白,更不要說公孫珣此時與婁圭微微對視頷首了。

  沒錯,這便是婁子伯的建議了——施恩、舉薦、用於他處。

  這個建議是考量了程普、高順、成廉、徐榮這四人的處置……大漢朝煌煌在立,不可能說把這些有職司的武將全都一直帶在身邊,但是公孫珣卻很少擔心這四個人將來會如何如何。

  首先,程普是鄉黨,又幾乎是公孫氏一手提拔起來的,從出任公孫昭的佐吏,到公孫珣的兩次舉薦,便是前一陣子他的假司馬轉為正職別部司馬都是公孫珣托的人情,堪稱公孫氏的門生故吏兼鄉黨……這種人,除非是公孫珣日後無能無德到了極點,否則真的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其次,高順這個人,一個自然是看中了此人的忠誠清白,另一個卻是公孫珣自問也對他有莫大恩情……從一個軍中陪隸,一舉提拔為曲軍侯,這份恩德,夠他高素卿還兩輩子的!

  至於徐榮,其實是介於兩者之間。

  安利號東遷遼東,讓他們有一些鄉黨的感覺,卻沒有程普這麼近;父子皆出身公孫域的提拔,又在公孫珣手下立功,也是標準的公孫氏門生故吏,只不過公孫域終究是遼東分支,還是沒程普那麼牢固而已;除此之外,征伐高句麗之時徐榮幾次無知闖禍,也是公孫珣一力保下來的,算是也有些恩德,卻也是不如高順那麼深重……但加在一起,又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而成廉……說白了,公孫珣不在乎,他一開始就是當獵犬養的,不差這一個兩個!

  那麼呂布的處置便是從這些人的處置得到的靈感了,所謂距離、恩德、個人觀感的綜合處置:

  首先是舉薦,大漢朝最講究的就是這個,無須再多言了,一旦呂布的仕途從此處開始,那呂奉先就要承公孫珣和劉焉一輩子的情……就好像理論上他需要感激丁原、董卓一輩子一樣。

  其次,這個處置使得二人處於一個不遠不近便於觀察的距離。

  畢竟,呂布這個州從事雖然理論上是劉焉的部下,但卻要負責趙國事物,再加上鄴城距離邯鄲實在是太近了,州從事也不需要固定在鄴城不動,這就意味著他實際上是在為公孫珣和劉焉同時工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