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珣侃侃而談,旁邊的劉焉也好,魏松等人也罷,卻是漸漸沉默了下來……這其實就是這些人對公孫珣真正感到畏懼,並願意容忍他的原因了。

  有些事情……無論是世族壟斷官位,還是豪強隱匿戶口,又或者是大家一起讓老百姓沒活路,他們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懂其中的利害,更不是真的無恥到不願意去改變這個現狀。他們是這個大帝國中真正的精英,說他們沒道德,沒眼光,那是在侮辱他們!

  但是,他們總有各種各樣的畏懼與顧忌,因而不願意去說這些話,去做這些事情。

  可偏偏眼前這個年輕人,非但敢說,敢做,而且還真的做的不錯……那些自己畏懼如虎的所謂阻礙、困難,在此人的雷厲風行和滿腔魄力之下簡直如同笑話一般!

  就好像這清查戶口一事,趙國十八萬人口好像一眨眼就變成了二十三萬,一下子就多了足足五萬賦稅人口……但是這背後的恩威並濟,身為一州刺史的劉焉和就在邯鄲旁觀的魏松又哪裡不曉得呢?

  公孫珣先是將申氏滅族,然後殺了一個隔壁縣長,又強迫著魏氏、邯鄲氏他們『讓』出兩個孝廉,還逼迫國中上下有力人士一起簽名贊同那個『兩年計劃』,最後還清理了趙國境內的太行山盜匪取信於民……可即便如此,真等到清理戶口的時候,哪怕是大部分豪強族長、元老都已經點頭了,落實到宗族內部的時候卻還是困難重重。

  什麼孝廉,什麼官位,說白了還是族中核心那幾家的好處,跟其他人有什麼關係?反倒是隱匿的徒附、田地才是這些人的根本。

  於是乎,整個九月到十月,整個趙國幾乎謠言不斷,河北各地也到處都有公孫珣酷烈之名流傳,哪怕之前劉焉已經為公孫珣殺甄度一事定下了基調,此時居然也有一些另類的言論;另一邊,趙國鄉野之間更是明刀暗箭,每家每戶都在用各種手段死命抗爭清查之舉。

  昨夜,劉焉與魏松議論到此事時曾直言不諱,換成他們,基本上可能就放棄了,魏松是坦誠自己沒那個本事解決,而劉焉嘛……嘴上說是自己也很無能,其實他這種人,一開始就不會去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但是,現實中的公孫珣卻沒有任何顧忌。

  他一邊再開殺戒……非只是魏氏、邯鄲氏、李氏、張氏、王氏、魯氏都有人頭落地,便是那剛剛和公孫珣結為姻親的秦氏,居然也有三人被棄市!

  從頭到尾,騎著白馬的義從橫行趙國各地,根本沒有停手的意思,嚇得各家各戶都聞風色變,便是其餘四縣的官吏也都在兩位督郵的直接插手下,個個打起精神,加緊配合清查。

  另一邊,這位殺人如割草一般利索的邯鄲令卻又趕緊加速建起這藏書樓,用十萬卷書和與這座公學,還有這個剛剛落實的孝廉推舉承諾,硬生生的把名聲給拉了回來!

  想到這裡,劉焉也是再度想起了那藏書樓……不得不說,這十萬卷書,跟公孫珣手下那兩百義從一樣,都是讓人根本無法抵抗的東西。他剛剛忍下自己幼子劉璋之事,固然是覺得兒子多不在乎,但何嘗不想讓自己兒子在一座有萬卷書的學校中有所進益呢?

  一文一武,也確實是讓人服氣的不行。

  這種情況下,說話橫了點,攬權獨了一些,行事作風超出所謂『限度』一些……你又待如何呢?

  「方伯,方伯!」公孫珣連聲呼喊了起來。

  「哦,」劉焉恍然應聲,卻是鬱氣頓消,甚至還和氣的舉杯示意。「文琪有話直說。」

  「冒昧問一句,」公孫珣四下打量了一下周圍,方才一本正經的問道。「方伯,本州茂才你是否已有決斷?」

  筵席上再度愕然。

  劉焉也乾咽了一口口水,復又把酒杯放了回去:「文琪,慎言!」

  公孫珣一臉不以為然:「明公是冀州方伯,我是冀州治下一縣令,茂才固然是由明公決斷,可我等下吏難道沒有舉薦的權責嗎?!」

  這話說的……要是有就怪了!

  冀州一州九郡,大縣小縣上百,一年才出一個的茂才,憑啥一個縣令一張口一閉嘴的就要『舉薦』一個?

  想當初公孫珣自己柳城立下殊勛,又得到了自己岳父遼西太守和右北平王太守二人的聯手舉薦,還有他本人的家世、恩師等等背景……那劉虞都猶豫了很久才勉強許下了一個茂才,何況是人更多,官位更少的冀州呢?

  「文琪。」劉焉無語至極,他還指望用這個茂才拉攏州中幾個大族呢,但偏偏又實在是不想得罪對方,便只能勉力撒謊。「今年王刺史走的太急,我匆匆而來,日期臨近,所以惶急之下便已經把茂才許出去了……」

  公孫珣愈發悶悶不樂:「魏公之子魏暢明公也是親眼所見,如此人物,明公竟然如此瞧不上眼嗎?」

  魏松目瞪口呆,劉焉更是尷尬,席間眾人也是完全不知所措起來。

  但事到如此,劉君郎也只能腆著臉繼續說自己確實將茂才定了下來,而由於魏暢剛剛已經隨那些士子一同離開,所以魏松也只好起身連連推辭。而公孫珣卻依舊一臉憤然,就好像這雙方都欠了他一個茂才似的。

  只能說,得虧席間還有安平樂隱等河北名士,還有州中別駕、治中,還有諸如呂范、審配、婁圭、王修等人……眾人一起上陣,連番勸說,公孫珣面色方才有所轉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