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他們消耗不起!

  這就是窮國、小國的悲哀!

  所以,真要是這麼耗下去,最先忍耐不住的一定是高句麗人……而且,他們還肯定不可能放任漢軍占據坐原,肯定會主動趁著大軍集結髮起反攻!因為如果坐原反過來落在漢人手裡,那之前高句麗數十年辛苦擴張獲取的遼河上游數百里沃土就會立即被漢人和扶餘人給重新奪回去,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而這其實就是婁圭的所謂頗具妙計——守株待兔,然後隨機應變!

  但是,所以說但是,這一切都是以公孫珣的無端猜度為前提的,十之八九是對局勢的錯誤判斷。而且,公孫珣也需要為這種無端猜疑付出代價……這也是婁圭所言的魄力了。

  當然,這個代價倒不是說他在這裡一直按兵不動,會讓真心搞政變的啞啞可慮和貫那部陷入危險之中。

  講實話,貫那部死絕了都跟他沒關係,蘑菇大王死了更好!

  真正的代價和壓力來自於後方!

  首先一條,剛才就已經說過了,如果事後證明前面一片坦途,卻只是因為公孫珣在此處耽誤了大量時間,導致後來的軍事行動無功而返的話,那『為天下人笑』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其次,隨著時間推移,拋開公孫大娘不說,遼東太守高焉也好、玄菟太守劇騰也罷,恐怕都會徹底醒悟過來,而他們會以兩千石之位階對公孫珣作出什麼樣的反應誰也不知道!

  高焉雖然懦弱,卻是公孫珣正兒八經的主君,不需要前者狠下心來,只需要一個正式簽署著他高焉太守大印的撤軍文書送到,那公孫珣要麼撤軍,要麼就要明白無誤的負擔起一個違抗軍令的罪責……洗不掉的那種;

  至於劇騰就更不用說了,一個信使過來,徐榮走不走?說白了,徐榮來這裡本身就是違背軍令的……按照原來的想法,坐原這裡碰一下,打不贏直接回去,屁事沒有,而打贏了一路高更猛進,什麼後果也都會淹沒在重大的軍事勝利中。

  現在呢?

  徐榮為何忍耐不住,公孫珣心裡真沒有點數嗎?

  「伯進!」公孫珣說完打算後,又直接起身來到對方身前。「請你放心等待,我公孫珣就算是事不成,也不會讓別人替我擔責的……劇太守那裡,我自然會告訴他坐原乃是你一力攻打下來的,有這個功勞在手,劇太守也不會為難你的!」

  「那將軍你呢?」徐榮當即反問。「若是拖到需要坐原為我贖罪的時候,將軍你又會是什麼處境,沒了坐原的功勞,你又如何向遼東那邊交代!」

  「那就是我的事情了。」公孫珣執其手而勸道。「萬事我自擔之,只希望徐司馬你安心再等幾日,而若是高句麗人真不派兵來,我也一定不會再有拖延,屆時必將身先士卒,務必在年前讓戰事有個結果!不過這幾日,還希望徐司馬多多配合,在此處嚴防死守,以防萬一!」

  徐榮當即不再言語,轉而躬身告辭。

  親自將對方送出大帳以後,公孫珣看著外面一到傍晚就出現的薄霧,也是一時感慨。

  「令君!」就在這時,一直安靜站在帳外的王修忽然出聲。

  「何事?」公孫珣被嚇了一大跳。

  「我剛剛想起來一件事情,正要提醒令君。」王修認真言道。「咱們糧草雖然充足,但主要都存放在遼河岔口大營中……」

  「這是何意?」公孫珣登時蹙眉。「你是說高句麗人會派遣奇兵突襲河口大營?真要是那樣,我們距離大營不過二十里,騎兵須臾便至,多少高句麗人也能把他們拍死在遼河邊上。更別說那裡距離玄菟本土極近,玄菟那裡最少還有三四千騎兵,不至於見死不救吧?」

  「我不是說高句麗人,我是說兩位太守。」王修正色提醒道。「令君你想想,如果使者來營中,或許還會忌憚令君你的家世、威望、人脈,然後您強硬起來,他們說不定也是無能為力。可要是眼見著直接讓你撤兵走不通,轉而派人去接管後方大營呢?留守的士兵是認太守的使者呢,還是認呂縣尉?屆時兩位太守把呂縣尉抓起來,占據遼河岔口大營,然後不發糧草,我軍也就只能自退了吧?!」

  公孫珣悚然而驚,但旋即乾笑:「換言之,若兩位太守真有使者來到坐原這裡,那我要麼急速進軍向前,要麼就只能全軍而退了嗎?」

  王修微微頷首:「屆時恐怕並無第三條路可走,或者說使者到來後再想著強行拖延就不大現實了!」

  「婁子伯的守株待兔、隨機應變……」

  「令君說什麼?是要召子伯兄來嗎?他不是剛剛奉令君命去試探那彌儒了嗎?」

  「沒什麼!」公孫珣尷尬失笑。「且再等等吧……畢竟,這都四五日了,不是還沒見到兩位太守的使者嗎?說不定高太守和劇太守給我面子,根本就沒使者呢?」

  「令君不該有僥倖之心。」王修認真諫言道。

  公孫珣當即無言變色。

  ………………

  天色愈發變暗,而坐原的薄霧也例行散開,就在這個時候,數百里外的玄菟郡郡治高句麗城中,審配卻是再度敲響了玄菟太守的官寺大門。

  「這審正南又來幹什麼?」劇騰本已經睡下了,卻又無奈起身。「我敬他是河北名士,家中也是河北巨族,屢次給他面子,連徐榮私自調兵出去也沒有追究,更沒有發出文書追索,可他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來煩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