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是如此。」公孫珣長呼了一口氣。「只是這與我家客棧開在此處又有什麼關係?」

  「少君啊!」婁圭不由嘆氣道。「你還不明白嗎?你如今頂頭上司,現任遼東太守高焉乃是一個世族文士,向來懦弱,來到遼東整日只知道興什麼教化……論名聲、論爵位、論人脈、論軍功,又如何能與少君你岳丈趙公相提並論呢?」

  公孫珣愕然當場,一時發愣。

  「子伯的意思是……如今兼領遼東屬國的乃是咱們少夫人的親父,鄃侯張府君?」韓當恍然問道。

  「不止如此。」婁圭繼續擺手賣弄道。「須知道,這五郡孤懸塞外,周圍又是鮮卑又是烏桓,又是扶餘又是高句麗,便是刺史也只能一年來一趟,所以常常有需要臨機決斷、相互支援的事情。而所謂蛇無頭不行,故雖然有五位兩千石,可決出一領袖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趙公當日柳城一戰,忠孝勇烈為天下知,塞外五郡兵馬當時也足足有四郡都在他麾下聽命,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如今又兼領遼東屬國,這塞外幾郡誰不服他?不瞞義公你說,你們當日剛走不久,咱們安利號在塞外的生意便已經有多得官府照拂的苗頭了。」

  韓當連連頷首,王修若有所思,公孫珣則愈發無言……既如此,趙芸那邊自己豈不是要更加『尊重』一些?

  當然了,總體而言是好事!

  「義公你進去尋地方安頓。」一念至此,公孫珣趕緊無奈揮手言道。「子伯與叔治隨我各自看看此處布告欄,看看又無要緊或者有意思的訊息,然後便進去……」

  眾人自然無言。

  然而,當公孫珣踱步到空無一人的布告欄前面時,卻又登時無語。

  原來,偌大的布告欄里,居然並無什麼雜亂訊息,只是赫然貼著一張張版印的大紙,從右到左,各自分明,而這麼多張大紙,居然只是一個人的『履歷』!

  沒錯,就他公孫文琪的履歷!

  而看完這份『履歷』以後,莫說是公孫珣了,便是婁子伯也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話說,這紙上開宗明義,說朝廷已經任命了新的襄平縣令,此人喚做公孫珣,於是安利號本著方便襄平人士的好意,現在將此人的履歷一一列舉,以作提醒……當然了,方便襄平(後世遼陽)人的布告,為何貼在了沓氏(後世大連),這種事情就沒必要多問了。

  說不定是安利號版印的時候印多了呢?說不定人家連樂浪郡朝鮮縣(平壤)都貼著呢!

  再往後,便是公孫珣從束髮入遼西郡府做郡吏開始,所謂的『履歷』內容了。

  說來也奇怪,別人的履歷大多是什麼時候當什麼官,可這份公孫珣的『履歷』卻是事無大小,分明清楚……無論是當日盧龍塞與韓義公三十騎夜襲之事,還是柳城之戰救回太守全家之事,又或者是火燒彈汗山,甚至是之前在朝中誅殺閹宦之事居然也全無遺漏!

  而且,這裡面敘事詳細,人物刻畫栩栩如生。

  如歠仇水前,這公孫珣是如何臨危不亂,指揮若定;又如誅殺閹宦時,公孫珣又如何去驚擾王甫,然後還大喊『遲早我為天下殺此賊』之言;甚至還有那鮮卑大汗檀石槐眼看著自家王庭被燒塌,大喊『我的王庭在何處』之語……宛如親見!

  公孫珣毫不懷疑,過幾日,這履歷中說不定又要多出自己返身入尚書台面斥曹節的情節,甚至橋玄那句『內剛而外刃,鋒利為天下冠』說不定也要出現在上面。

  「我之前在南陽,只知道這些事情的大略,」王修看完之後不由感嘆。「卻不知令君如何豪氣勃發,英武過人……」

  「哎……且進去吧!」公孫珣欲言又止,卻終於是沒多講什麼。

  而婁圭也是如此……欲言又止而已。

  畢竟,這『履歷』的修飾性的詞彙多了點,可終究如王修所言,事情大略還是對頭的……對吧?

  三人皆著布衣梁冠,與幾名侍從一起走入客棧,然後便迎面看見人流之中,那韓當和另外兩名侍從立在堂中,正與一個客棧掌柜模樣的中年人說些什麼,還時不時的指向一處地方詢問……

  「少君來的正好。」韓當見狀趕緊回頭問候。「外面可有什麼要緊布告?」

  公孫珣連連搖頭。

  「此處卻有些有意思的物什。」韓當不由笑道。「不想主……不想這安利號的客棧還有人給講故事。」

  公孫珣心裡登時就咯噔了一下,然後趕緊問道:「哪來的故事?」

  「回稟這位公子。」那安利號的掌柜倒也沒那麼巧恰好見過數年都不怎麼歸家的自家少東,便徑直上前笑言道。「我們安利號除了貨物買賣外,還刊印書籍,裡面多有一些好故事。因此,東家一開始便讓店中挑出口齒伶俐的人往遼西總號去,在那裡聽總號識字之人將書上的故事讀出來,再讓他們回來,將聽來的故事講給往來住宿之人聽……往來遼西與此處一趟也是辛苦,背誦一個故事也挺累,所以也就只是那幾個故事而已,月余才能多更新一兩個新故事。」

  公孫珣不由鬆了一口氣……話說,講評書這個點子也是自家老娘攢了多少年都沒弄成的事情,自己哪裡不知?而如今有了客棧也就難怪自家老娘如此迫不及待了。

  「那都是些什麼故事呢?」一旁的王修好奇問道。「如今書籍大多為經典,古書中的故事怕也不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