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了,伯圭且出去吧,今日天色已經晚了,就在寧城這裡歇息一夜,明日再走。」夏育從容吩咐道。

  「喏!」公孫瓚這才正色告辭。

  而等到公孫瓚剛一離開寧城的校尉府大堂,夏育就不禁收斂了笑容,坐回到了自己的几案後面,並從上谷郡郡守的公文下方,抽出了一封私信,然後再一次細細品鑑起了上面的話語。

  不得不說,公孫大娘改進了造紙術後,這一年來,書籍推廣多少沒人知道,可是卻讓人和人之間的書信來往變得更加方便了起來,書信的內容也越來越詳實。

  而夏育,現在恨死這個改進了造紙術的什麼公孫大娘了……因為若非如此,也不至於讓他陷入到如此兩難的境地了!須知道,在短短十來日之間,他竟然從洛陽那邊接到了五封書信,而且一封比一封厚重,一封比一封露骨!

  同時,這些信還全都是夏育的老上司,甚至可以稱之為他故主的段熲寫來的!

  話說,這位前太尉、現太中大夫在這些信上寫了很多話,表達了很多重意思:

  有擔憂時局的,比如說朝中氛圍其實並不太好,作為一名老將軍,他敏銳地察覺到士人們在表明平靜的同時,暗地裡正積攢力量反撲,對此,作為宦官拍戲頭號打手的他心中頗為擔憂。

  也有感慨個人前途的,說是他再怎麼講都是做過太尉的人,之前卻被扔到了潁川做太守,不是說潁川不好,而是說既然已經做到了三公之位,又怎麼會看得上這種位置呢?而這次入朝擔任太中大夫,怕是他最後一次機會了,畢竟他的『至交』中常侍王甫還在執掌朝政呢!

  而且段熲還說,如今他已經五十多歲了,這年頭,四十歲就可以稱之為老朽了。而五十多歲呢,指不定哪天就自然而然的去見幽都王了。所以,希望夏育能夠體諒一個老年人的絮叨!

  當然,信中還有一些為夏育前途作想的一些話……大概就是你也快『老朽』了,得想個法子立下大功,然後他段熲再在朝中活動一下,那說不定就能得個顯位,然後光宗耀祖了!

  話說,夏育與自己的老上司多少年的生死與共,哪裡會不懂這些信的意思?實際上他接到第一封信時就已經懂了,對方不就是想讓自己儘快出兵,立下軍功,與朝中局勢相呼應嗎?而如果呼應得當,那也是在幫自己老上司的忙,讓他能夠在朝中挺直腰杆證明價值,那主導朝政的宦官們高興之餘自然會以高官顯位來酬功,只是不知道對方究竟許諾了什麼位置而已。

  然而,回到眼前,夏育才來到這寧城一年而已。正如之前公孫瓚和王門路上所說的那樣,烏桓人那裡都還沒什麼恩威呢!應對出塞大戰的軍械、糧草、民夫也統統沒看到影子!

  不是說不能打,畢竟彈汗山距離漢境不過區區三百里,率騎兵直撲過去指不定是能克建奇功的……可對面的檀石槐真是那麼好惹的,就讓自己這麼撲過去?自己此時的情況固然可以打順風仗,但萬一陷入劣勢戰局又該如何?

  未慮勝,總得先慮敗吧?

  然而話還得再說回來,段熲是自己的故主,宛如君上!對方十餘日間五封書信,他夏育怎麼可能坐視呢?

  就在夏育頭疼萬分之時,一名親近屬吏忽然快步邁入大堂:「將軍!」

  「何事?」心情正差的夏育不耐的質問道。

  「外面出事了。」這名屬吏趕緊低頭解釋。「那從渤海領著一群遊俠來投軍的高衡高玄卿,聽說將軍幾次三番招攬上谷郡的御車吏公孫瓚,對方卻不應募,所以心中不忿,便帶著人去門前喝罵,此時兩邊正拔刀露刃相持不下呢!」

  「王八蛋!」夏育勃然大怒,身上的書生氣質頓時全無。「那高衡也知道人家沒有應募嗎?也知道人家現在還是上谷郡的御車吏嗎?人家來傳遞公文,他卻領著人圍堵,還拔刀露刃,當軍中是什麼地方?!真以為還是他在渤海做遊俠的時候嗎?」

  屬吏趕緊再度俯首。

  夏育將几案上的佩劍直接擲在了地上:「你持我的佩劍,現在就去,把那個高衡綁起來鞭二十!」

  「喏!」

  屬吏自持佩劍去了,這邊夏育卻是不由哀嘆一聲,跌坐在了蒲團上……原來,他自己剛剛這番應對卻是讓他忽然想起了段熲對自己的恩情。

  想當年,他夏育在段熲的軍中,也沒少挨鞭子。可無論是還挨鞭子還是中箭,但凡受了傷,身為將領的段熲總是親自來幫他裹傷,然後小心問候。跟隨對方在邊境十餘年,自己就沒見過段熲睡過一次好覺,因為對方總是與士卒同甘共苦。

  然後夏育卻又是接著想到了當年讓自己徹底名揚天下的逢義之戰,那一戰分為春夏兩次攻勢。

  第一戰,段熲帶著自己在內的一萬多人緊急出擊,只帶著十五日的糧食,連戰連捷,然後與數倍的羌人猝然相逢於逢義山。敵眾我寡,而且力氣已盡,但漢軍卻眾志成城,上下一體,居然以少擊多,大破羌軍!那一戰,羌人血流成河,光是斬首就八千餘級,讓天下振奮。

  第二戰,也是輕騎追擊,一日夜兩百餘里,接戰時,漢軍已經斷了糧水,又累又餓,但是卻依舊在段熲的指揮下努力向前,反而把羌人的糧食和水源搶了過來!最後,羌人大潰,自己和田晏他們一起,一邊吃著東西一邊追擊,連追三日,最後徹底把敵軍軍勢給剿滅乾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