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一個明確無誤的警告……再不老實,段熲就要轉成監察朝廷百官的司隸校尉了,到時候小心宛洛之間再一次血流成河!

  效果立竿見影,段熲的威名擺在那裡,作為可能是大漢朝目前活著的殺人最多的一個男人,雖然年紀大了一點,不敢再說什麼止小兒夜啼了,但是止名士張嘴還是能做的到的。

  於是乎,天下立即太平了……最起碼洛陽這邊是太平了。

  但就在洛陽表面上水波不驚的同時,外地郡國的車騎往來反而顯得愈發頻繁了起來,最起碼遠在幽州上谷郡的公孫瓚就看到了不少。

  「王門,這是這一旬第幾次了?」看著數騎悍勇之士從上谷郡的官道上一路疾馳而過,勒馬避讓在路旁的公孫瓚忍不住回頭詢問了一下自己的副手。

  話說,公孫瓚此時擔任的是個兩百石小吏,所謂御車是也……呃,這個職務肯定不是讓他專門給自己老岳父駕車,就好像公車署的工作也肯定不是幫著皇帝趕車一樣。實際上,這個職務也確實是和公車署的職責極為類似。

  首先,公孫瓚要負責一郡府那邊政務信息的傳達和收發;其次,他還經常要以一種儀仗隊首領的身份去迎接那些被太守公車徵辟的士人;最後,這個工作隱約還有些郡守本人直屬親衛頭子的味道。

  所以,這個職務已經算是一個非常好的美差了,不是太守最信任的人根本做不到……當然了,只是在郡吏中相比較而言的好,公孫伯圭的目標還是正經入仕。

  至於說到跟在公孫瓚身後的王門,恰恰是前者替自己岳父招募來的本地豪族子弟,因為弓馬出色被他引為御車屬吏,秩一百石。

  「得有四五次了吧。」王門也是滿臉的不解。「莫非是要動大軍了?可看著也不像是朝廷的官方使節吧?沒有節杖,也沒見到背負公文的盒子……」

  「哪裡會動大軍?」公孫瓚當即不以為然道。「若是朝廷議定要出兵,必然會下公文來咱們太守這裡,你我又怎麼可能會不知道?而且再說了,這夏育夏校尉來到此處不過一年,哪裡就能收服此地烏桓人?這邊的烏桓人可是足足有九千餘帳……沒烏桓突騎,這仗怎麼打?」

  王門連連點頭:「確實,不要說烏桓人,我覺得怕是上谷、代郡兩郡的郡卒他都還沒整備好。」

  「而且糧草、賞賜、民夫什麼的也都沒有動靜。」公孫瓚最後下結論道。「所以此事必然與出兵一事無關,乃是著夏校尉個人的交通,他從羌亂中起身,故舊親朋都是軍職,那麼往來信使多用悍勇之士也是可以理解的。」

  「伯圭兄這話是很對頭的。」王門再度點頭贊成。「那我們……還和上次一樣?」

  「和上次一樣。」公孫瓚點頭道。「咱們慢點走,讓夏校尉先收私信,至於這些公文只要今日送到便可。」

  長官發了話,其餘人自不會多言。

  而數個時辰後,天色都要擦黑了,公孫瓚一行人才慢慢悠悠的來到了上谷和代郡邊界處的護烏桓校尉的駐地寧城(後世張家口附近),並在城中大堂上向夏育呈上了上谷候太守送來的公文。

  夏育今年還不到四十歲,長得白白淨淨,咋一看像是個書生,然而誰都知道這是大漢朝目前少有的百戰名將。從軍中屬吏開始,他就與自己的老搭檔田晏一起輔佐著段熲,然後三人在羌亂中連戰連捷,前後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苦戰、惡戰,最終平定了西羌,他本人也因此一路做到兩千石,並被依仗為大漢朝廷在北疆的柱石。

  之前是北地太守,如今是護烏桓校尉……而烏桓校尉是持節的。

  不過,這位北疆柱石此刻神色中卻有幾分掩飾不住的疲憊和煩悶,一直等見到公孫瓚才不由展露笑顏:「伯圭又來傳送公文?」

  「回稟將軍,乃是關於之前上谷烏桓索求賞賜一事,我家太守與將軍所見一致,也認為不應該超出法度、越過限額,給予他們多餘的賞賜,因此他願意與將軍聯名駁回此事!」公孫瓚躬身行禮後立在堂下,只見他儀表堂堂,口齒清晰、聲音宏亮,當即就把公文大意給複述的清清楚楚。

  「好!」夏育一拍几案,立即站起身來。「我就知道侯太守是個通曉邊事的,比代郡那邊的那位強太多,這次有了侯太守的公文,我看他還能有和話說?」

  公孫瓚微笑躬身,這種話題他可不好插嘴表態。

  「對了伯圭。」夏育負手在几案後轉了兩圈,卻是不由自主的又打量起了下面的上谷太守的御車吏。「上次我與你說的事情想得如何?要不要來我軍中做個屬吏?你的武藝和性格留在郡中當吏員,實在是太屈才了。」

  公孫瓚當即苦笑一聲,他現在關於自己前途的設想又多了一個岔路……最近這個持節的護烏桓校尉居然也看上自己了!而如果自己想要在此戰立功的話,那無疑是此處更合適一些。

  然而,這事是能一時間想清楚的嗎?不如回去寫信問問族弟公孫珣?不然問誰呢?反正自己是御車,送信不要錢的。

  「我曉得了。」夏育見狀後不由失笑。「你也是家世兩千石的遼西大族出身,對前途自由一番考慮,而此事也並不急迫,但凡想好了直接來找我便是,我夏育的軍帳中總是會給你留下一個空當的。」

  「多謝將軍體諒。」公孫瓚趕緊行禮致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