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簡單。」公孫珣不以為然道。「我明日便讓你看看該如何在洛中闖蕩名聲……你現在就趕回洛中,然後去劉師府上借車子,不拒牛車、馬車,反正明日那天要儘量與我湊些空車子出來。」

  公孫范不明所以,但還是老老實實的收起紙筆,鞠躬告辭。

  就這樣,第二日,公孫珣順順噹噹的來到公車署,接收了別部司馬的綬印,拿到了蓋上了太尉府、尚書台大印的任命書,就直接去找盧植和劉寬辭行了。

  這一次盧植倒是在家,而以盧老師的精明哪裡還不知道公孫珣是被那個比千石的高位給吊住了?只不過,盧老師也覺得去雁門並無大礙……自己這個學生想用吃苦的方式換前途就隨他去好了,沒什麼可講的。

  而劉寬府上自然也沒什麼可說的,該說的早就說了,無外乎就是形而化之的一番勉勵。

  然而,走出太尉府的大門,公孫珣卻並沒有直接出城,而是和早早搜集了十幾輛車子的公孫范一起,帶著呂范、韓當,還有一眾佩刀持弓的遼西賓客徑直去了下一個去處。

  「好!」

  「蔡公之音律,堪稱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啊!」

  「能聽到蔡公的仙音,也不枉我在洛中盤桓數月啊!」

  「蔡公此曲,聞之如讓人見白雪皚皚……妙啊!」

  「說的好,正是白雪皚皚。高潔清白,如此方為君子之樂!」

  沒錯,這一日的蔡邕府上,作為京中名士的著名交際場所,依舊是熱鬧非凡,甚至可以說更勝往昔,因為這一日,大漢朝最頂尖的音樂蔡邕蔡伯喈再度親自出場為來賓奉上了一曲仙音。

  其實,也由不得這蔡邕最近心情大好。

  要知道,因為修建石經外加東觀修史的功績這蔡伯喈可是剛剛提了半級的,搖身一變,就從郎中變成了議郎!而所謂議郎,雖然是個六百石閒職,卻也是不能小看的。因為,這是郎官中的最高級別,很多兩千石大員來朝廷述職無處安放時就會暫時掛一個議郎的頭銜,而朝廷想要升黜某個人才,一般也要經過這個位置……換言之,正如三百石的三署郎是新晉官員的儲備池一樣,這議郎也根本就是大漢朝最頂級官員的儲備池。

  而既然如此的話,京中有所傳言,說什麼這仕途上撲街了幾十年的蔡邕蔡伯喈,終於也要起飛了……似乎也是人之常情嘛。

  甚至,就連蔡邕自己都信以為真了,搞得他每天都心情不錯的在自己家裡呼朋喚友,甚至還時不時的親自為來訪賓客搞音樂表演!

  「哎呀!」坐在上首的蔡邕聽完這些稱讚以後,忍不住按住琴弦長嘆一聲。「可惜啊,今日有音樂卻無文思,若是此番再有一篇好詩文,豈不美哉?!」

  「蔡公既然說了,不如座中諸位賢達且試著對剛才的仙音做一篇文章來?」在場的諸多名士中,當即就有人聞弦歌而知雅意了。「不拘詩文還是辭賦,不拘長篇還是短篇,且做上一篇來,然後請蔡公品評,若真是極好,咱們便再勞動蔡公一番,請他幫忙用那公孫紙、韋端墨、張藝筆,認真抄錄一番……如此,足可傳家啊!」

  眾人轟然應諾。

  然而就在這個美妙時刻,卻忽然有不速之客上門來了。

  「聽說此處要作詩?」公孫珣昂首按刀,帶著一眾人直直闖入了此地。「如此雅事,蔡公為何不喚我來啊?難道不曉得我來京中了嗎?」

  眾人一時愕然無語……沒轍,很多人根本就不認得他。

  蔡邕瞅了瞅對方身上跟自己一模一樣的黒綬銅印,面色青紅不定,卻還是勉力站起來迎接:「文琪說的哪裡話?非是我不叫你,而是洛中人盡皆知,你要去雁門赴任去了,所以就沒好打擾!」

  「蔡公啊!」公孫珣無奈嘆了口氣,然後快步上前走入堂中,並抓住了對方的雙手,表情也變得是一臉陳懇。「你我之間的交情擺在這裡,便是今日就要出城赴任,那也一定是來要拜會的,這麼能說這種話呢?你不曉得,我此番來洛中,連袁本初那裡都沒去,就只是去太尉府拜會了我師劉公、去東觀拜會了我另一位老師盧公,然後就直接來你這裡了。」

  「其實,文琪走前也不妨去北邙山見一見本初的,他一直對未曾與你一見頗為遺憾。」坐中名士太多,所以細細看來還是有些故人的,比如此時站起身來的南陽名士逢紀逢元圖。「正好,也為文琪此番赴任做個踐行!」

  「不去了。」公孫珣繼續捏住蔡邕的雙手,然後略顯無奈的扭頭推辭道。「還請元圖兄替我致意袁本初,就說他的好意我頗為感念,只是國事艱難,我是一刻都不願意耽擱,今日拜會了蔡公以後,馬上就直接出城,直奔雁門而去了。」

  「既然如此,便不打擾文琪的一番報國之心了。」說話又是一個故人,乃是潁川名士辛評辛仲治,這位隱約感覺到公孫珣要鬧事的聰明人趕緊站起身來替逢紀遮蔽了一下,儼然是要置身事外。

  眼看著那邊僅有的兩個熟人坐了回去,而滿堂列坐的名士個個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公孫珣這才滿意的連連點頭,復又回頭看向了蔡邕。

  蔡伯喈被對方看得心裡發毛,哪裡還不曉得這廝又要鬧事?只是一來他雙手被對方攥的生疼,根本掙脫不開;二來,他終究是聽到公孫珣今日就要滾到那雁門戍邊去了……所以,便有了捏著鼻子把對方打發走的苟且之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