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再說了,這地方跟公孫珣自幼長大的遼西,一個是大漢朝的東北,一個是大漢朝的西南,真要是趕鴨子上架去那裡平叛,一個水土不服到地方直接一頭栽下去死了,就真的就只能馬革裹屍了!

  可憐自己剛剛訂了婚,卻只是在戰場趁機摸了下對方的手和腰而已,別的什麼都還沒來得及嘗試呢,這莫非就要客死他鄉了嗎?

  不得不說,公孫珣這下子是真慫了,莫說什麼跳過考察期直接授官,你就是直接封個兩千石他都未必敢去!

  「文琪想哪兒去了?」劉寬怔了怔,卻是當即失笑。「朝廷再糊塗也不會讓你一個遼西人去益州郡平叛的……益州那邊的事情,你來的路上朝廷就已經做了處置,先是調任了一名任官出色的鄰郡太守去彼處,然後又徵發了當地忠於大漢的蠻族,想來不日就有好消息傳來。」

  公孫珣這才鬆了一口氣,但轉而又疑惑了起來:「可若是如此,不知道何處又有煙塵?這邊患……」

  「既然是邊患。」劉寬一邊夾菜一邊苦笑搖頭道。「於本朝而言,十之八九都是那鮮卑作亂!」

  公孫珣聞言心中微微一動:「老師的意思,朝廷終於還是決定要對鮮卑主動出擊了?」

  「沒錯。」劉寬先是微微頷首卻又轉而微微搖頭。「我其實對此並不以為然,但宦官們為了哄陛下開心,一直都在鼓吹鮮卑不堪一擊,這一次遼西大勝,陛下更是信心倍增。你須曉得,自二次黨錮以來,這朝廷終究是宦官居於上風……」

  公孫珣微微蹙眉,既沒有反駁也沒有附和。

  其實,作為一個經常要跟鮮卑人打交道的遼西人,他曾經和自家老娘正兒八經的討論過鮮卑的問題……但得出的結論是,在戰術上要重視鮮卑人,畢竟人家一箭射來你是有可能真的當個死翹翹的。然而,從大的戰略上來看卻未必需要太重視!

  因為按照公孫大娘所講,鮮卑人積攢起力量擾亂中原的時候,雖然記不清具體時間,但無論如何都已經是一二百年後的事情了。換言之,最起碼這一百多年間,鮮卑人本身是不足以如何如何的。

  既然如此,這一仗是不是意味著會有個好結果呢?而且再說了,自己那族兄公孫瓚不也跑到上谷,然後試圖參與進此戰嗎?他可是個有大氣運的男人,這是不是從側面再次說明了一些問題呢?

  這一仗,說不定是有戰功可撈的!

  當然了,既然是想到了自家老娘,公孫珣卻又不禁強行按住了自己的功利心,畢竟來時他老娘可是千叮囑萬囑咐的讓他不要冒險的。

  「當然了。」劉寬也繼續說道。「既然朝廷的意思,我也無話可說。而且再說了,本朝多有兵事,素來兵精將廣,又有匈奴、烏桓等胡騎助陣,再怎麼樣想也總能全師而歸的吧?而你公孫氏本就是邊郡世家,文琪你更是早早顯出了名將之風,既如此,我就想,正是朝廷用人之際,不如就讓你去彼處鍛鍊一下,於兵事而言頗有裨益,於你己身而言將來前途也會寬廣一些。」

  公孫珣繼續蹙眉道:「那朝廷具體何日出兵呢,老師到底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出兵尚早。」劉寬輕鬆答道。「這種大兵事,需要堆積糧草、磨礪新徵召的士兵,還要提前安撫烏桓和匈奴人,讓他們到時候捨得下力氣,為師估摸著……最起碼要一兩年才能成行,甚至於兩三年。」

  聽到這裡,公孫珣愈發對此戰信心倍增了起來。當然了,也僅僅就是有信心罷了,他本人還是要尊重自家老娘的意思,留在洛陽當郎官與新郎官的。

  「至於你的去處,此戰無論怎麼打,想來都是要走雲中、雁門、代郡一條線的,所以我有意表你為佐軍司馬,去雁門輔佐使鮮卑中郎將臧旻……」

  公孫珣瞬間面色不定了起來:「老師,既然是司馬,不論是佐軍還別部,可都是千石朝廷命官!」

  「畢竟是邊郡苦差,又不是內地膏腴之地的千石縣令!」劉寬不以為意道。「你此番如此驚世之功,還是我的學生……千石又如何?怎樣,你去否?在彼處連個幾年兵,或許要去打仗,或許時局還會變化,仗也打不成,但再回來時,無路如何怕也能轉個正經的千石縣令了!當然,你若是不想去,那也無妨,我明日就給你補個三署郎!」

  公孫珣抿了抿嘴,良久不言。

  然而,眼看著坐在對面的大漢朝太尉自斟自飲,不一會功夫就要把半壺酒喝光的時候,公孫珣卻是終於忍不住壓低聲音開口了:「既然都是千石、都是司馬,能否請老師幫忙改成自領一部的別部司馬?我兄公孫瓚須與那臧旻之子有些過節,在他手下,怕有些不安!」

  劉寬拊掌大笑。

  「珣特舉勇猛知兵法,公車入洛,乃須臾不停,過私門而不入,直入太尉府中。鄉中故人陽球在座,乃戲曰:『君何其速也,憂得劣官乎?』珣慷慨曰:『國家板蕩,四海不寧,正當吾輩用命之時,珣正憂不得其職也,豈以名利患之?固求邊郡軍職,以效國家!』座中自陽球以下,皆正色避之。太尉劉公亦壯其言,乃表別部司馬,出屯雁門。」——《漢末英雄志》.王粲

  PS:感謝書友若即若離的魚的飄紅打賞,還有新書群684558115,大家有興趣可以加一下

  第二十章 辭行(6k二合一)

  別部司馬是一個秩比千石的官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