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並非說你們要造反,」婁圭感嘆道。「也沒說你們家有甲仗生意,但是我也問了,你們公孫家的人在鄰郡、本郡不少地方都擔任要職,本身就是管著甲仗兵馬的……所以你公孫文琪想要造反的話,怕是要比誰都來的方便!」

  公孫珣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你找我就是要獻個造反的奇策?」

  「你莫要以為我是在玩笑。」婁圭正色道。「這兩日我在你家會計房中學習記帳,親眼所見所聞,你們家有馬匹生意,有糧食生意,有布帛生意,周圍數郡都有貨棧、商號、商隊、下線部族,便是塞外的鮮卑、烏桓、高句麗、三韓也都與你家有交通……所以,若是有一日真的戰亂四起,你家不妨從這令支城出兵,詐取盧龍塞!」

  「然後呢?」公孫珣不解道。「怎麼說一半停了。」

  「哎呀。」婁圭不耐道。「文琪何必裝傻呢?一旦取得盧龍塞,不但能夠得到大量的軍械兵甲,更能直接隔斷河北與塞外的交通,從容進取塞外五郡。到時候……」

  「到時候安撫塞外,集結兵力,坐觀天下紛擾,河北戰亂,等到機會,直接引兵南下,蕩平河北,再效光武帝據黃河而窺天下……你是不是想說這個?」公孫珣略顯無語的質問道。「婁子伯啊婁子伯,你就不能改改這眼高手低的毛病?還好奇計?我母親居然還說你智力比我高?我莫非是豬腦子嗎,就你這智力還比我高?」

  「我哪裡又眼高手低了?!」婁圭漲紅臉道。「這難道不行嗎?」

  公孫珣一聲冷笑:「我只問你一件事,你可曉得,從盧龍塞出發,到遼西郡治陽樂城,有多遠?」

  婁圭一臉茫然。

  「五百里!」公孫珣失笑道。「中途只有柳城、管子城等小城作為依靠而已,換言之,塞外五郡的核心地區離盧龍塞最近也有五百里!你要是帶著乾糧,十幾個騎兵一人三馬,不吝馬力的話,可能一日夜就能到;你要是趕著牛車的商隊,帶足了水糧,又沒遇到強盜,日夜兼程,換著牲口趕路,那一周的功夫也是能往來的;可你非要集結大軍,穿過這五百里野地去取塞外五郡……婁子伯你與我說,你覺得這五百里,大軍要走多長時間,又需要多少糧秣?沿途士氣會沮喪到何種地步?到了那邊,萬一有一旅精銳以逸待勞又該怎麼辦?」

  婁圭面紅耳赤。

  「當然,若是在塞外五郡經營的深了,靠權謀和政略取下來不是不行。」公孫珣繼續笑道。「可即便是取下來,那也是進去了便出不來,無外乎是個避禍的去處。因為把重心放到塞外五郡後,這盧龍塞基本也就保不住了……」

  「就因為這五百里?」婁圭喏喏問道。

  「就因為這五百里。」公孫珣嘆道。「五百里還不夠遠嗎?盧龍塞於河北是咽喉,於塞外則是五百里的一處關卡……只要把重心移到塞外,那這盧龍塞必然會被河北的勢力第一時間所取。」

  「我確實是有些空談了。」婁圭尷尬不已。

  「你這叫紙上談兵。」公孫珣連連搖頭。「誤人誤事,而且咱們剛才所言還沒說到這五百里路上的其他危險……比如鮮卑、烏桓的襲擊。」

  婁圭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公孫珣無語的更正道。「你以為我家商號脈絡深厚,與那些異族相交通?我直白與你說吧,首先這烏桓是內附於大漢的,不止是我家,誰都可以去他們部族中生意的,我家與他們有生意什麼都說明不了!至於鮮卑、高句麗,其實都是那些住在邊境,窮的要餓死人的小部落才會跟我們家商號結成上下線,至於他們真正的高層,又怎麼可能跟我們一家商號有所往來?還有三韓,那破地方是大漢和高句麗都懶得納入治下的貧瘠之地,也就是人參這玩意值錢以後才稍微有了點貿易價值,跟他們有往來能有個什麼用?所以說你啊,真是眼高手低到無藥可救的地步了!」

  婁圭已經不敢說話了。

  「有這功夫,多練練算帳的手藝吧!」公孫珣忍不住嘆口氣道。「便是真的亂起,也得個七八年呢,我家安利號偏偏又不養閒人……你若是再這麼下去,只好讓你去玄菟分號去收人參了。那地方涼快,兩個冬天保證就能讓你心平氣和起來。」

  言罷,公孫珣背著手昂著頭,宛如自家老娘之前往族長那邊去時的表情一般,所謂一臉優越,趾高氣揚的就離開了此處。

  一夜無話。

  第二日,也就是公孫珣回到家的第五日,李三姨傳來消息,說這婁圭果然老實了不少。

  但第三日,也就是公孫珣回到家的第六日了,上午時分,一匹快馬忽然急速地馳入了令支城……赫然是之前派去陽樂送信的那位家中賓客!

  話說,此人非但沒能送成信,反而給公孫珣、公孫氏、令支城,乃至於整個幽州帶回了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

  遼西太守趙苞母親的車隊,也就是權傾朝野的那位趙忠趙常侍嬸娘的車隊,在出盧龍塞往陽樂城的途中遭遇到了鮮卑人,整個車隊全被俘虜!

  「你莫非在開玩笑?!」公孫珣聽完後,第一反應是難以置信。「國朝四百年,前漢後漢加一塊就沒聽過這種事情!兩千石家眷在己方境內被敵國所俘?!」

  「少君,小的怎麼會在這種事情上開玩笑?」這賓客趕緊答道。「我走到管子城就聽到消息,問清了情況就趕緊回來,剛一過盧龍塞,彼處就已經全塞戒嚴,然後信使四出了……我路熟,趕得快些,只怕要不了幾刻鐘,官家的消息就也要到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