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卻說劉裕坐鎮彭城。一日,王仲德遣使來報,稱巨野舊河道已經開通。劉裕大喜,便率水軍由淮、泗入清河,溯河西上。先遣使者去向北魏借道。
不知北魏會否讓道,請看下集分解。
設為書籤 | 收藏到我的書房
下部 大江奔流 第二十四集 劉寄奴大擺卻月陣 王鎮惡漂艦取長安
且說北魏皇帝拓跋珪,早年去賀蘭部,見其母之妹極美,便欲收納為妾。賀太后道:“不可。過美之人必有不善;且已有夫,不可奪也。”拓跋珪於是密使人殺其夫,而後迎娶賀氏回宮,封為夫人,生子拓跋紹。拓跋紹兇狠無賴,好輕游里巷,以劫剝行人為樂。拓跋珪大怒,令將他倒懸井中,直到將死才使拉出。天賜六年十月,拓跋珪將立長子拓跋嗣為太子。按魏舊俗,凡立太子,則先殺其母:拓跋嗣乃劉貴人所生,遂賜劉貴人死。拓跋嗣性孝,哀泣不能自勝。拓跋珪乃召諭之道:“漢武帝殺鉤弋夫人,以防母后干預朝政及外戚作亂。汝當繼統,朕故效法古人,為國家長久之計耳。”拓跋嗣回到東宮,仍日夜號泣不已。拓跋珪大怒,再召拓跋嗣入宮。左右侍從勸止道:“聖上怒氣正盛,入將不測,不如且避之,待聖上息怒之後再入。”拓跋嗣大懼,只帶了心腹車路頭、王洛兒二人,逃匿城外。賀夫人於是便請立拓跋紹為太子。拓跋珪怒道:“朕最恨者,乃婦人干政,汝何敢犯朕忌諱?”即命囚禁賀氏,因天已黑,待明日處決。賀氏急使人密告拓跋紹。拓跋紹大怒,即率帳下武士,買通宮內宦官、宮女,連夜翻牆入宮,直入天安殿。殿中侍衛大驚,高喊:“有賊!”拓跋珪聞聲驚起,急摸弓箭腰刀,卻都不在,早被拓跋紹沖入,一刀砍死,年只三十九歲。
次日一早,百官齊集端門,等候上朝,而宮門遲遲不開。待到日中,拓跋紹方才從門縫後問百官道:“我有叔父,亦有兄,公卿將欲從誰?”百官愕然失色,莫有對者。良久,才知宮車已經晏駕,眾情恟恟,大哭而去。南平公長孫嵩即使獵郎叔孫俊、宗室拓跋磨渾秘密出城,去報拓跋嗣。拓跋嗣驚聞事變,當即回城,使王洛兒先告安遠將軍安同等。百官得知拓跋嗣將到,喜而相告,爭出城來迎。拓跋嗣入城,安同等已擒得拓跋紹來獻。拓跋嗣即令誅拓跋紹與其母賀氏,並斬拓跋紹帳下兵將及充當內應的宦官、宮女十數人。
十月壬申,拓跋嗣遂於平城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興。追尊生母劉貴人為宣穆皇后。為拓跋珪發喪,葬於盛樂之金陵,諡為宣武皇帝,廟號烈祖。詔長孫嵩與北新侯安同、山陽侯奚斤、白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等八人坐止車門右,共聽朝政,時人謂之“八公”。以王洛兒、車路頭皆為散騎常侍,叔孫俊為衛將軍,拓跋磨渾為尚書,皆賜爵郡、縣公。知著作郎崔浩博學多才,授為博士祭酒,常日為他講解《易經》與《尚書?;;洪範》。崔浩,字伯淵,乃吏部尚書崔宏之子,識天文,懂地理,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拓跋嗣常向他詢問天文、術數,大都應驗,由是有寵,凡軍國密謀,皆使參預。
永興五年,拓跋嗣遣使向後秦請婚,姚興許之,遂以散騎常侍姚敞為使,將其女西平公主送入平城。拓跋嗣納以皇后之禮,因鑄金人不成,封為夫人,而寵愛有加。
又改元神瑞。時北魏連年霜旱,雲中、代郡之民大多餓死。太史令王亮、蘇坦於是上言:“按讖書,魏當都鄴,可得豐樂。”拓跋嗣遂以此事問群臣。崔浩道:“遷都於鄴城,雖可救今年之飢,但非久長之計。山東之人,因見國家居於廣漠之地,以為民、畜無涯,號為‘牛毛之眾’。今一旦遷都,則必須留兵戍守舊都,南遷之人不可能住滿諸州之地,只得與漢人參雜居住於各郡各縣,如此,我們人少的情勢就會暴露,以致四方皆生輕侮之心。且百姓不便水土,疾疫死傷者必多。再者,舊都守兵既少,勃勃、柔然將有窺窬之心,舉國而來,雲中、平城必危,朝廷遠隔恆、代千里之險,難以赴救,此則聲實俱損也。今居北方,假令山東有變,我輕騎南下,分布林野之間,孰能知我多少?百姓必望塵懾服,此國家之所以威制諸夏也。來年春到,畜草滋生,奶酪將出,兼以菜果,便可延至秋熟,則事皆濟矣。”拓跋嗣道:“今倉廩空竭,已無以待來秋,若來秋又飢,將若之何?”答道:“宜簡尤貧之戶,使去山東謀生;若來秋復飢,再謀圖之,但目今不可遷都。”拓跋嗣大悅道:“唯卿與朕同意也。”遂將國中尤貧者遷往山東三州謀生。並遣左部尚書周機率眾鎮於魯口,以安集之。拓跋嗣親下農田耕種,且命有司勸課農桑。明年大熟,民遂富安。
神瑞二年九月,太史又忽奏報,說有熒惑星現於匏瓜星座,忽又隱匿不見,不知所向,於法當入危亡之國,先為童謠妖言,然後行其禍罰。拓跋嗣大驚,即召名儒十餘人,使與太史共參熒惑星所詣及星落方位。崔浩道:“按《春秋左氏傳》:‘神降於莘’,——以其初至之日可推知其物。庚午之晚,辛未之晨,天有陰雲;熒惑之亡,當在此二日。庚與午,皆主於秦;辛為西夷。今姚興據於長安,熒惑星必入秦矣。”眾人皆道:“天上失星,人間安知所詣?”崔浩笑而不應。過後八十餘日,果見熒惑星現於東井,留守句己,久之乃去。轉年,便有傳報,說後秦主姚興病死,姚泓即位,東晉劉裕大舉伐秦,眾人乃服崔浩之精妙。
不知北魏會否讓道,請看下集分解。
設為書籤 | 收藏到我的書房
下部 大江奔流 第二十四集 劉寄奴大擺卻月陣 王鎮惡漂艦取長安
且說北魏皇帝拓跋珪,早年去賀蘭部,見其母之妹極美,便欲收納為妾。賀太后道:“不可。過美之人必有不善;且已有夫,不可奪也。”拓跋珪於是密使人殺其夫,而後迎娶賀氏回宮,封為夫人,生子拓跋紹。拓跋紹兇狠無賴,好輕游里巷,以劫剝行人為樂。拓跋珪大怒,令將他倒懸井中,直到將死才使拉出。天賜六年十月,拓跋珪將立長子拓跋嗣為太子。按魏舊俗,凡立太子,則先殺其母:拓跋嗣乃劉貴人所生,遂賜劉貴人死。拓跋嗣性孝,哀泣不能自勝。拓跋珪乃召諭之道:“漢武帝殺鉤弋夫人,以防母后干預朝政及外戚作亂。汝當繼統,朕故效法古人,為國家長久之計耳。”拓跋嗣回到東宮,仍日夜號泣不已。拓跋珪大怒,再召拓跋嗣入宮。左右侍從勸止道:“聖上怒氣正盛,入將不測,不如且避之,待聖上息怒之後再入。”拓跋嗣大懼,只帶了心腹車路頭、王洛兒二人,逃匿城外。賀夫人於是便請立拓跋紹為太子。拓跋珪怒道:“朕最恨者,乃婦人干政,汝何敢犯朕忌諱?”即命囚禁賀氏,因天已黑,待明日處決。賀氏急使人密告拓跋紹。拓跋紹大怒,即率帳下武士,買通宮內宦官、宮女,連夜翻牆入宮,直入天安殿。殿中侍衛大驚,高喊:“有賊!”拓跋珪聞聲驚起,急摸弓箭腰刀,卻都不在,早被拓跋紹沖入,一刀砍死,年只三十九歲。
次日一早,百官齊集端門,等候上朝,而宮門遲遲不開。待到日中,拓跋紹方才從門縫後問百官道:“我有叔父,亦有兄,公卿將欲從誰?”百官愕然失色,莫有對者。良久,才知宮車已經晏駕,眾情恟恟,大哭而去。南平公長孫嵩即使獵郎叔孫俊、宗室拓跋磨渾秘密出城,去報拓跋嗣。拓跋嗣驚聞事變,當即回城,使王洛兒先告安遠將軍安同等。百官得知拓跋嗣將到,喜而相告,爭出城來迎。拓跋嗣入城,安同等已擒得拓跋紹來獻。拓跋嗣即令誅拓跋紹與其母賀氏,並斬拓跋紹帳下兵將及充當內應的宦官、宮女十數人。
十月壬申,拓跋嗣遂於平城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興。追尊生母劉貴人為宣穆皇后。為拓跋珪發喪,葬於盛樂之金陵,諡為宣武皇帝,廟號烈祖。詔長孫嵩與北新侯安同、山陽侯奚斤、白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等八人坐止車門右,共聽朝政,時人謂之“八公”。以王洛兒、車路頭皆為散騎常侍,叔孫俊為衛將軍,拓跋磨渾為尚書,皆賜爵郡、縣公。知著作郎崔浩博學多才,授為博士祭酒,常日為他講解《易經》與《尚書?;;洪範》。崔浩,字伯淵,乃吏部尚書崔宏之子,識天文,懂地理,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拓跋嗣常向他詢問天文、術數,大都應驗,由是有寵,凡軍國密謀,皆使參預。
永興五年,拓跋嗣遣使向後秦請婚,姚興許之,遂以散騎常侍姚敞為使,將其女西平公主送入平城。拓跋嗣納以皇后之禮,因鑄金人不成,封為夫人,而寵愛有加。
又改元神瑞。時北魏連年霜旱,雲中、代郡之民大多餓死。太史令王亮、蘇坦於是上言:“按讖書,魏當都鄴,可得豐樂。”拓跋嗣遂以此事問群臣。崔浩道:“遷都於鄴城,雖可救今年之飢,但非久長之計。山東之人,因見國家居於廣漠之地,以為民、畜無涯,號為‘牛毛之眾’。今一旦遷都,則必須留兵戍守舊都,南遷之人不可能住滿諸州之地,只得與漢人參雜居住於各郡各縣,如此,我們人少的情勢就會暴露,以致四方皆生輕侮之心。且百姓不便水土,疾疫死傷者必多。再者,舊都守兵既少,勃勃、柔然將有窺窬之心,舉國而來,雲中、平城必危,朝廷遠隔恆、代千里之險,難以赴救,此則聲實俱損也。今居北方,假令山東有變,我輕騎南下,分布林野之間,孰能知我多少?百姓必望塵懾服,此國家之所以威制諸夏也。來年春到,畜草滋生,奶酪將出,兼以菜果,便可延至秋熟,則事皆濟矣。”拓跋嗣道:“今倉廩空竭,已無以待來秋,若來秋又飢,將若之何?”答道:“宜簡尤貧之戶,使去山東謀生;若來秋復飢,再謀圖之,但目今不可遷都。”拓跋嗣大悅道:“唯卿與朕同意也。”遂將國中尤貧者遷往山東三州謀生。並遣左部尚書周機率眾鎮於魯口,以安集之。拓跋嗣親下農田耕種,且命有司勸課農桑。明年大熟,民遂富安。
神瑞二年九月,太史又忽奏報,說有熒惑星現於匏瓜星座,忽又隱匿不見,不知所向,於法當入危亡之國,先為童謠妖言,然後行其禍罰。拓跋嗣大驚,即召名儒十餘人,使與太史共參熒惑星所詣及星落方位。崔浩道:“按《春秋左氏傳》:‘神降於莘’,——以其初至之日可推知其物。庚午之晚,辛未之晨,天有陰雲;熒惑之亡,當在此二日。庚與午,皆主於秦;辛為西夷。今姚興據於長安,熒惑星必入秦矣。”眾人皆道:“天上失星,人間安知所詣?”崔浩笑而不應。過後八十餘日,果見熒惑星現於東井,留守句己,久之乃去。轉年,便有傳報,說後秦主姚興病死,姚泓即位,東晉劉裕大舉伐秦,眾人乃服崔浩之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