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管莊家有罪無罪,都是皇兄的臣子,該由皇兄發落才是,李家人在裡頭摻和,在臣妹看來,很不妥當。是以,李淑妃這個人,在臣妹看來,也很不妥當。若單單只是與皇兄做親,臣妹自是願意的,可臣妹信不過李淑妃。”

  “皇兄仔細想想,莊修容徹底閉門不出後,沒了莊修容的掣肘,李淑妃是不是得了好處?”

  帝王本就是多疑的生物,明宣帝自然也不例外。

  況且這次,榮泰長公主只是將她自己的顧慮剖開了與明宣帝說,並不是要替明宣帝做主,明宣帝倒也能聽進幾分。

  明宣帝沉吟片刻,對榮泰長公主道:“朕會對清鈺說清楚,待她嫁入李家,就是李家婦了,日後少聽她母妃指手畫腳。”

  “如此,便再好不過了。一想到李淑妃,臣妹便心中沒底。若是讓李淑妃干預臣妹家中之事,還不知臣妹這家裡頭會成什麼樣子呢。皇兄,臣妹看,那三侄子的婚事,皇兄還是多操心些吧,不要讓有心人利用了孩子們的婚事。臣妹聽聞,那榮家大小姐,不大妥當。先時福兒及笄禮上,那榮家大小姐的目光倒有一半時間是落在太子身上的。若說那榮家大小姐有什麼優勢,無非也就是其祖父深得皇兄信任和倚重了。榮閣老自然是個能臣、忠臣,榮大小姐卻沒能習得其祖的風骨,實在可惜。”

  “三侄子素來忠厚,皇兄當選個心術正、能勸著三侄子上進的女子與三侄子為妻才是。若是李淑妃為三侄子聘了榮大姑娘這樣一個心思多的女子為妻,日後三侄子的日子怕是不會太好過。”

  “李淑妃為何看好榮大姑娘,臣妹不知道。這些日子母后與臣妹嘮叨此事時,臣妹覺得很不妥當。當然,這是皇兄的家事,皇兄看著辦。”

  明宣帝沉默了片刻:“為皇子們選妃,是朕與皇后的事,輪不到一個小小的妃嬪做主。朕也不是偏聽偏信的人,日後,若是朕屬意哪家的女兒,自會事先打聽清楚。”

  “皇兄這樣說,臣妹就放心了,臣妹此番也只是給皇兄提個醒罷了,皇兄不嫌臣妹多嘴就好。”

  作者有話要說:  存稿完,感覺又要過上朝不保夕的日子了( ?▽`)

  第146章

  明宣帝不住地撫摩著自己手中的扳指,面色晦暗地坐在窗前看著窗外的景象。

  太子進來的時候,看到的,便是這樣的一幕。

  看來,明宣帝已經基本可以確定在背後搗鬼之人是誰了,否則,他不會這樣猶豫。

  “父皇可是有什麼煩心的事?若是有,不妨與兒臣說說。兒臣雖不才,想來還能為父皇分解一二。”

  明宣帝看著眼前的太子,只見太子身著杏黃色袍服,長身玉立,已褪去了青澀的輪廊,氣質沉穩而有度。

  明宣帝覺得很欣慰。

  一直以來,明宣帝最為得意和看重的,莫過於這個嫡長子。如今,太子隨著年歲增長,辦事越來越可靠,明宣帝也樂意與太子說一說自己的煩心事。

  “倘若玉瓶裡頭鑽進了一隻老鼠,打老鼠怕傷著玉瓶,該如何是好?”

  明宣帝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也會面臨這種抉擇。

  “若是兒臣,就想個法子將那老鼠給引出來處理掉。即使此番行為冒險了些,也不可不做。否則,那碩鼠只會越發猖狂,禍害更多的玉瓶。”似是看出了明宣帝眼中的掙扎,太子垂眸道:“遲上一些,整個寶庫,都要因為這隻碩鼠而毀了。”

  “你說得有道理,朕當初就隱約察覺到了這隻碩鼠的存在,卻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動手,這才導致,一次鬧得比一次大。”

  “其實,這隻碩鼠如何,倒在其次。一隻碩鼠,勢單力孤,只要下定了決心,再怎樣也能除去。可若是這隻碩鼠還有朋黨……傷了碩鼠,驚動了鼠群,一個不好,可是要鬧出鼠患來的。除了顧及玉瓶之外,父皇恐怕也是顧慮著那碩鼠的同黨,才遲遲下不了決心吧?”

  太子心知,明宣帝頗念舊情,在處理起某些事時,難免優柔寡斷。這既好,也不好。

  林氏一族功勞頗高,卻沒怎麼受到明宣帝的猜忌和打壓,而同樣的,與明宣帝有舊的李氏一族在明宣帝的優容中不斷做大。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李家在父皇繼位的過程中雖對父皇有恩,可如今的李家,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李家了。淑妃野心勃勃,又育有皇子,李大人如今為兩江總督,在江南經營良久,樹大根深,更有甚者,聽聞李大人與幽王也有所往來……父皇不可不防。”

  “這些年來,李家越發勢大了,柳將軍被撤職那一回,若不是父皇反應快,只怕禁衛軍都要被李氏一族的旁支橫插一手。朱家倒台,不少世家瓜分了朱家的勢力,李家亦是其中之一。彼時,李家隱藏在眾多世家之中,還不是很顯眼。現在看來,李家才是最大的贏家。”

  太子侃侃而談,明宣帝看向太子的眼神既欣慰又複雜:“你早就看出李家不對勁了?”

  “先時只是有所懷疑,畢竟李家很擅長拉人下水,混淆視聽,兒臣也曾迷惑過,自己的判斷究竟是否正確。直到這一次,兒臣方才確定這些都是李家所為,或者說,是李家和李淑妃共同所為。雖然此次之事李家和穆家都有參與,但依照賢妃娘娘的父親穆大人那樣迂腐的性格,是做不出這種事來的。剩下的,唯有李淑妃與李家。”

  “淑妃素來謹慎,又有李家幫著善後,是以能夠一次又一次的逃過制裁,讓人抓不住把柄。可這一次,李家的動作實在大了,怎麼也無法悄無聲息的掩過去。淑妃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迅速的利用三皇妹對她和大皇姐的敵意將三皇妹拉下水,如此一來,賢妃娘娘為了保住三皇妹,不得不出手替三皇妹掩蓋。父皇在探查時,查到的自然是淑妃和賢妃以及依附二妃的低位妃嬪都出過手的痕跡。”

  明宣帝嘆了口氣:“淑妃心計之深,實在出乎了朕的意料,難為她在朕跟前擺了這麼多年賢良淑德的面孔。”

  “不怪父皇,就是母后,也險些被淑妃給騙過去。”太子沒有告訴明宣帝,其實,姜皇后也與榮泰長公主一樣,從莊氏家族沒落時,從李淑妃搶在姜皇后之前懷孕之時,就已經對李淑妃暗生防備。大公主再怎麼討人喜歡,三皇子再怎麼憨厚老實,姜皇后對李淑妃也始終淡淡的,哪怕李淑妃明面兒上安分守己,不下於穆賢妃。

  姜皇后不對李淑妃出手,不過是因為,對付李淑妃這樣的人,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要徹底收拾掉,否則,後患無窮。

  這一次,倒是一個良機。

  想到林嬌怡因為周佩佩的去世而傷心不已的模樣,太子的雙眸漸轉幽深。

  就算沒有機會,他也要創造機會收拾了李淑妃,他不會在給她任何傷害他心愛的女孩的機會。

  “太子,告訴朕,你對此事,是怎麼想的?”

  明宣帝說得沒頭沒腦,但太子畢竟是他一手教出來的,很快便懂了他的意思,據實以告:“兒臣很擔心三皇弟。目前看來,淑妃和李家或許別有想頭,三皇弟卻是不知情的。兒臣擔心,李家因為私心,而害了三皇弟。到時候,就算父皇不想處置三皇弟,礙於物議,也只能將三皇弟趕得遠遠的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