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嬌怡嘆了口氣,道:“如今,皇帝叔叔的行事,越發讓人看不清了。這樣早早就將有意為大姐姐與李家次子指婚的消息公布出去,倒是可以為大姐姐解一時之憂。但若佩佩的事真是李淑妃或者大姐姐所為,日後,李家情何以堪?”

  “父皇他總是想要儘量保全自己的兒女的。指婚之事既是對大姐姐與李淑妃的試探,同樣也是對大姐姐的一種保護。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想來父皇,一時間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了。”

  作者有話要說:  別急,馬上就出來了。

  其實吧,已經很明顯了……

  謝謝親萌的祝福,麼麼啾~

  第145章

  李淑妃如今的日子不好過,明宣帝的日子也好過不到哪裡去。

  他才剛對外放出風聲有意為李二公子與大公主指婚,榮泰長公主就殺上門來了。

  榮泰長公主與明宣帝一母同胞,素來兄妹感情極好,這一次在書房,卻是吵得天翻地覆。聽說,榮泰長公主憤怒之下,砸了明宣帝不少好東西。明宣帝自知理虧,也未回嘴,只是道:“皇妹難不成就這麼瞧不上朕的女兒麼?”

  “臣妹哪裡敢瞧不上皇兄的女兒?那可是皇兄嫡親的閨女呢!有了閨女,妹妹和外甥自然要靠邊站了。日後,臣妹和臣妹家的小子,可就指著皇兄的親閨女賞口飯吃了。”榮泰長公主砸了一通東西之後,猶自余怒未消。

  明宣帝聽她說得實在不像,皺了皺眉,溫聲道:“皇妹這是說得哪裡話?朕雖疼愛清鈺,可你也是朕嫡親的妹妹,是清鈺嫡親的姑姑。無論如何,清鈺也是越不過你去的。此番為著清鈺的緣故,讓妹妹和二外甥受了些委屈,朕心中是知道的。日後,該怎樣對清鈺,皇姐就怎樣對清鈺吧,不必看在朕的面子上刻意優待她。”

  榮泰長公主定定地看著明宣帝:“皇兄,你就這般篤定,周氏之事不是我那大侄女所為?你可要想好了,周氏那孩子無辜枉死,冤魂還在地底下看著呢。若是得知害了她的人要代替她嫁進府中做臣妹的兒媳,心中指不定多怨呢。皇兄不信因果報應,臣妹卻是信的。臣妹可不希望日後自己的兒子與孫子,不明不白的替人背負了業障!”

  聽榮泰長公主連佛家那一套都扯出來了,明宣帝頓感頭疼:“皇妹放心,此事定不是清鈺所為。若此事是清鈺所為,縱使朕再怎麼疼愛自己的女兒,也沒臉將她嫁入李家。”

  “如此最好。”大約是知道明宣帝主意已定,李家尚主之事再無轉圜的餘地,榮泰長公主驚人的冷靜。縱然她性子再怎麼直爽,也知道,眼前的人不再像從前那樣,只是她的兄長,他已經是一國之君了。

  眼下,榮泰長公主敢對著明宣帝鬧,是因為知道明宣帝心中有愧,鬧一鬧,出口氣,也無妨,可也不能過了。硬要跟明宣帝對著幹,吃虧的,還是李家。榮泰長公主總要為她的駙馬和兒子們多考慮些。

  自打榮泰長公主一母同胞的兄長登上皇位以來,已經很少有人能夠讓榮泰長公主受委屈了。這一次,委屈是明宣帝親自給的,榮泰長公主不受也得受。既然這個委屈是受定了,趁著明宣帝對他們家還心懷愧疚的時候,得趕緊爭取些對李家有利的福利才是。

  榮泰長公主有些悲哀的想,什麼時候,她和皇兄,也走到這樣相互算計的地步了……

  “大公主也算是臣妹打小兒看著長大的,她的品性,臣妹信得過,但李淑妃的品性,臣妹信不過。也是因著李淑妃的緣故,哪怕先前母后三番兩次的跟臣妹提及大公主和臣妹家那不爭氣的小子的事,臣妹也未應允。難道臣妹真是傻了,不想讓兒子得了這尚主的尊榮麼?臣妹是瞧著那李淑妃心思不正,怕跟她做了親,日後被她給帶累!”

  明宣帝靜靜地聽著榮泰長公主的話,面上未見怒色,慢慢地轉動著手上的玉扳指道:“皇妹這話怎麼說?朕瞧著,淑妃近些年,雖不及皇后合朕心意,也算是謹守本分,未曾做什麼出格的事。”

  “謹守本分?”榮泰長公主上挑的眼角中滿是嘲諷之意:“若李淑妃謹守本分,那大公主是怎麼來的?當初,皇兄為避免重蹈先帝末年的覆轍,可是打定了主意要與皇嫂先孕育一個嫡長子,再讓宮中的其他妃嬪懷孕的。李淑妃倒好,不聲不響的,竟搶在皇嫂前頭有了身子。幸而生下來的是個丫頭,否則,皇兄又要面臨長子非嫡的境況了。”

  “當初,朕在淑妃的宮中歇過後,也是派人給淑妃送過避孕藥的,淑妃也都喝了。想來,大丫頭之事,也不是淑妃有意為之。”這都多少年的老黃曆了,怎麼榮泰長公主還拿出來提呢?

  因著李淑妃那一胎,明宣帝和太后足足有大半年沒給李淑妃好臉色,後來仔細想想,也不一定是李淑妃的錯。

  “當初,連朱妃那樣桀驁不馴的妃嬪都乖乖聽話了,怎麼唯獨到了李淑妃這兒,就出了岔子呢?皇兄也別怪臣妹多心,若此事只是件小事,臣妹也不稀罕記到現在。可子嗣之事,能是小事麼?皇兄也別覺得李淑妃平日裡從不出差錯,唯獨這件事上除了岔子。在臣妹看來,大事上出一次差錯,可比小事上出一百次差錯都嚴重。且這差錯究竟是意外還是人為,還不好說。”榮泰長公主淡淡地道:“許是臣妹小人之心吧,反正,臣妹是怎麼都不相信,李淑妃是無辜的。皇兄可知,在這件事之前,臣妹就已經對李淑妃心生警惕了?”

  “所為何事?”明宣帝知道,榮泰長公主向來不會無的放矢。

  “原戶部尚書,莊家之事。皇兄可還記得,莊家是怎麼獲的罪?”

  提及莊家,明宣帝一下子便冷淡了很多:“那一家子都是外忠內奸的人,朕委實不想提。”

  “臣妹無意為莊家翻案。不過,在臣妹看來,當年皇兄查出的那些東西,確有蹊蹺之處。聽聞莊家未倒之前,莊修容在後宮的分量,還在於李淑妃之上——哦,那會兒李氏也只是個貴嬪呢,雖是封疆大吏之女,到底只是個庶女,不比莊修容、穆賢妃這些世家大族的嫡女更金貴。那時候,李貴嬪與莊修容最為不睦。莊家倒台前的那段日子,皇兄似乎常宿在李貴嬪的宮中……”

  明宣帝有些尷尬,輕咳了兩聲:“皇妹也說了,那時候,淑妃只是個庶女,位份不及莊氏。皇妹總不會是想說,李氏在陷害莊家吧?”

  榮泰長公主瞅了明宣帝一眼,道:“皇兄別急,臣妹無憑無據,今日來與皇兄剖心置腹一般,也不過是跟皇兄說出臣妹的擔憂罷了。皇兄怎樣決斷,臣妹是干涉不了的。李家與莊家這樣的先朝老臣不一樣,是皇上的心腹,李家人的話在皇上面前,自然也比莊家可信一些,皇兄說,是不是?莊家之事,李家雖不是主審,也曾派人摻和了的。再有那李淑妃,莊家出事之前,想來她嘴中沒什麼好話,莊家出事之後,她倒是一下子‘賢德’起來,還知道勸著皇兄不要遷怒莊修容……真是好人壞人都讓他們家做盡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