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張良笑了,真正的真心實意。韓信待他,確實盡心盡力,十分真誠,他不傻,能夠感覺到他的一片赤誠之心。這使得張良在方方面面都不由得多想著韓信一點兒,提點他一些。
想到這,張良就不由得無奈地溫柔道:“我自己會照顧好自己的,要是那邊不好了,我再回來好不好?你別這副不高興的樣子了,要是在送別宴上還這樣,漢王見到內心不知幾多彎彎道道。”語罷,他伸出手,輕柔地給韓信抿了抿鬢邊的碎發,又輕輕拍了拍他的臉頰,道:“好了,來,笑一笑。”
這個動作算得上十分親昵了,張良又是在為他著想,還這麼溫柔,韓信一下子就連耳朵尖都紅了個透底。他伸手捏了捏張良柔軟的掌心,小聲道:“我知道了。”
送別的那天,韓信站在城牆上看著大軍進發,頭一次感覺自己心裡跟空了一樣,仿佛從胸口處牽出了一絲線,跟著那軍中的一個人到了遠方。
第15章壹拾伍
一.
夏侯嬰一手攬住身前的男孩女孩,一手提著韁繩,馭馬飛奔至前方的馬車前。
劉季坐在車內,手小心的拿著帘子,看見夏侯嬰手裡只有兩個孩子,心裡就先涼了半截。他有些失望道:“其他人呢?”
夏侯嬰下馬將孩子放下,跪地請罪道:“臣無能,只找到王子和王女,夫人他們都沒找見。”
劉季有些心不在焉的揮揮手,略有些失望道:“罷了,這麼亂的局勢,也怨不了你。”
語罷,眾人再次開始逃亡,期間幾多驚險。一次,項羽的軍隊離他們不過一里。後方斥候來報時,漢王當即將兩個孩子扔出車外,道:“別怪為父的心狠,你們下去了,這馬車才能跑快一點。”
如是三次。好在滕公一次又一次把他們抱起來,才沒讓這兩個孩子被父王拋棄,落於項羽之手。
見此情景,不知是誰一聲極為輕微的嘆息。
等到了下邑,暫時安全休息一陣,劉季看著風塵僕僕的諸位將領,自己都感到心酸,不由得嘆道:“眼下這個局面真是令人灰心喪氣,孤願意把函谷關以東作為封賞,也不知道誰能夠與孤一起建功立業呢!”
後面那輛稍小一些的馬車的帘子被掀開,張良被何義扶著走出來。他尚在病中,面色慘白,卻看著漢王道:“漢王,依良所見。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卻同項羽有隔閡;彭越與齊王田榮在梁地反楚,這兩個人我們可與他們聯合,立即利用。而漢王的將領中唯有韓信可以託付大事,獨當一面。如若漢王決定捨棄函谷關以東的地方拿來封賞,那何不把它們封賞給這三人,那麼楚國指日可破。”
此時是彭城兵敗,漢王正在逃亡路上。之前的結果同張良猜測無二,項羽同北方田榮纏鬥,彭城兵力空虛,漢王攻下彭城輕而易舉。然而攻下城池容易,守住城池卻難。尤其漢王此刻好大喜功的本性暴露無遺,漢軍將領夜夜置酒高會,防守的士卒們輪番醉得一塌糊塗。張良尚在病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對這惡劣的情況一無所知。等到知曉之時已然晚矣,項羽從西邊進攻,從清晨開始,一路向東推進,到中午時到達彭城,漢軍大敗。
此次戰況異常慘烈,張良病懨懨的坐在馬車中時,都能看到由於楚軍的逼擠,數十萬漢軍士卒都死傷掉進睢水,睢水為之不流。當時屍山屍海,整片水域彌散出流動的腥紅。
一想到這幅場景,張良便忍不住要動容。他再次坐上馬車,跟隨眾人向西逃亡。
二.
緊趕慢趕,眾人風塵僕僕到了滎陽,與大將軍韓信匯集兵力後,眾人才徹底安心下來。
韓信面色緊繃,不發一言。他指揮諸多士卒加快速度築起前幾日就開工的帶牆的甬道,準備同黃河南岸相連,直達敖倉。此地糧倉富集,如若他們能先一步取得,至少可保證兩年內軍餉無憂。
載著張良的馬車帘子剛被掀起一角,何義便聽得面前銀甲閃爍的大將軍沖他道:“到我院子裡去。”那聲音似是從胸腔中發出來的,音色低沉而克制,仿佛十分壓抑。
何義聽著有些不對,但自家先生生病時都是由這位大將軍親手哺喂,再怎樣也不會錯,便點頭依言照做了。
張良在馬車中昏昏沉沉,連帶著聽著韓信的聲音都仿佛在夢裡似的,十分遙遠,若有若無。待到他走下馬車,進入房間的一路上,已然是身體的本能在支撐著他的一言一行,連日的病痛將他的腦子都累得糊塗,無法思考,偏偏自己修煉的太好,旁的人都只以為張先生雖然面色不佳,但仍然溫文爾雅,一舉一動皆是大家出生的良好禮儀。
張良並不知這是誰的院子,只是渾渾噩噩地習慣性地進了主房。他剛在床上靠坐了好一會兒,緩了一點兒精神過來,房門便被猛地開關。他茫茫然抬頭,還沒看清來者是誰,便感到自己被一具暖烘烘的身體給抱住了。
一個很急切,又帶著點責怪後怕的聲音在他耳邊斷斷續續,語不成調道:“……好在你還是好好的……你不知道聽說你們兵敗,死了那麼多人,我有多害怕。我好害怕其中有個人就是你……生病不要緊,只要你還在,病都可以慢慢養……你也真是的,說了病重了就要回來找我,怎麼一直都不回來呢……”
語速由急到徐,語氣也越來越委屈。張良聽著聽著就想笑,那昏昏沉沉中,他竟悠悠想起許多許多年前,他病中母親抱著他,拍著他入睡,安慰他,告訴他很快就會好起來的情景。
張良真的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他少年時背負國讎家恨,韜光養晦,秘密謀劃,一招出而天下驚,被追殺的日子裡,他才不過十八歲,心內惶惶而無人可依,前方泥濘遍地,而他踽踽獨行。後來為了等待機會,他獨自一人舉目無親到了陌生之地。白日裡他結交朋友,在人間煙火里穿行,談笑風生。而到夜裡,卻只得自己一人在偌大的房屋裡孤獨寂寥,輾轉難眠,不知前路在何方,不知機會在何處。整整十年,除夕夜裡百家燈火,水道里河燈緩行,唯有他,一壺酒,一人影,到天明。
後來他終成氣候,成為別人的左膀右臂,漢王需要他,蕭何需要他,大家都需要他,他也就勝券在握,面不改色,談笑風生,一副十拿九穩的模樣。他被人捧的高,也站的冷。孤獨久了,難免習慣,不過偶爾總是會忍不住想,誰能來陪陪我,哪怕只是陪我坐一會兒,給我點安慰也好啊。
暗暗地渴望很久的東西有朝一日竟然實現,張良病中難得的帶了點孩子氣。他幾乎是毫不猶豫地,雙手雙腳齊上,一把抱住了面前這個暖烘烘的身體,清朗的聲音低低的,帶著點鼻音,有些撒嬌道:“你好暖和,讓我抱一抱……”
懷裡的身體僵了一瞬,不過張良並未察覺,他還在那身體的頸間蹭了蹭,然後連自己也不知道地長長地睡了過去。
三.
張良醒來後同漢王及諸位將領進行了一次會談。
漢王不適合帶兵作戰,那麼就留在滎陽守城,同項羽對峙,剛好甬道打通,連接黃河南岸,可取敖倉食。令大將軍韓信出關北上,一路向東挺進。既已聯合九江王黥布和梁地的彭越,可令他們在後方同項羽打游擊,時不時斷截糧道。
張良雖仍在病中,站在地圖前縱觀天下局勢時卻神采奕奕。他一雙眼眸在黑夜燭火中閃閃發亮,道:“如此我們即為三面包抄的形勢,若能在人心上加以指點,項羽眾叛親離,必不會同我們久戰。待到他油燈枯盡之時,我們可尋機將他永絕後患。”
眾人皆以為然。
韓信遠遠地站在後面,看著張良指點江山,瘦弱的身子在一圈高壯的大男人們面前也毫不遜色。他清朗的聲音里滿是勝券在握,秀美的面龐上迸發軒昂英氣,光芒熠熠的眼睛比燭火還亮。
韓信總覺得張良的體內有金戈鐵馬,有奔流洪水。不過他一直夠聰明,夠理智,才會用一座城池,一道閘門封鎖住了這些動人的神采,在平日裡只顯出沉靜安定,與世無爭,溫柔可親的模樣來。每每只有這種時候,譬如宛城門前,鴻門宴上,還有滎陽城裡,他身上那些本該有的尖銳,狠辣,還有一種將眾生玩弄於掌間的隱隱的蔑視才漏了條fèng出來,讓他光彩奪目的令人挪不開視線。
韓信按了按自己的心口,感覺自己心跳的太快,再快,這不夠亮的屋子就要掩飾不住自己的失態了。
臨別的那一天,張良總感覺韓信似乎有很多話要和自己說。然而他最終什麼都沒說,只是十分克制地同他道別,在馬上遠遠的一回頭,用口型和自己說了個詞。
張良眼睛總不如他們這些帶兵打仗的將軍們強,努力望去只覺得隱約是個“再見”。
他不由得淡淡的笑了一下,卻是個眉梢眼角都透出高興的笑容。張良想著之前他沒少調戲這個今年才二十五歲的大將軍,還有韓信那總是一臉委屈的無聲的控訴,不由得也開始捨不得起來。
想到這,張良就不由得無奈地溫柔道:“我自己會照顧好自己的,要是那邊不好了,我再回來好不好?你別這副不高興的樣子了,要是在送別宴上還這樣,漢王見到內心不知幾多彎彎道道。”語罷,他伸出手,輕柔地給韓信抿了抿鬢邊的碎發,又輕輕拍了拍他的臉頰,道:“好了,來,笑一笑。”
這個動作算得上十分親昵了,張良又是在為他著想,還這麼溫柔,韓信一下子就連耳朵尖都紅了個透底。他伸手捏了捏張良柔軟的掌心,小聲道:“我知道了。”
送別的那天,韓信站在城牆上看著大軍進發,頭一次感覺自己心裡跟空了一樣,仿佛從胸口處牽出了一絲線,跟著那軍中的一個人到了遠方。
第15章壹拾伍
一.
夏侯嬰一手攬住身前的男孩女孩,一手提著韁繩,馭馬飛奔至前方的馬車前。
劉季坐在車內,手小心的拿著帘子,看見夏侯嬰手裡只有兩個孩子,心裡就先涼了半截。他有些失望道:“其他人呢?”
夏侯嬰下馬將孩子放下,跪地請罪道:“臣無能,只找到王子和王女,夫人他們都沒找見。”
劉季有些心不在焉的揮揮手,略有些失望道:“罷了,這麼亂的局勢,也怨不了你。”
語罷,眾人再次開始逃亡,期間幾多驚險。一次,項羽的軍隊離他們不過一里。後方斥候來報時,漢王當即將兩個孩子扔出車外,道:“別怪為父的心狠,你們下去了,這馬車才能跑快一點。”
如是三次。好在滕公一次又一次把他們抱起來,才沒讓這兩個孩子被父王拋棄,落於項羽之手。
見此情景,不知是誰一聲極為輕微的嘆息。
等到了下邑,暫時安全休息一陣,劉季看著風塵僕僕的諸位將領,自己都感到心酸,不由得嘆道:“眼下這個局面真是令人灰心喪氣,孤願意把函谷關以東作為封賞,也不知道誰能夠與孤一起建功立業呢!”
後面那輛稍小一些的馬車的帘子被掀開,張良被何義扶著走出來。他尚在病中,面色慘白,卻看著漢王道:“漢王,依良所見。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卻同項羽有隔閡;彭越與齊王田榮在梁地反楚,這兩個人我們可與他們聯合,立即利用。而漢王的將領中唯有韓信可以託付大事,獨當一面。如若漢王決定捨棄函谷關以東的地方拿來封賞,那何不把它們封賞給這三人,那麼楚國指日可破。”
此時是彭城兵敗,漢王正在逃亡路上。之前的結果同張良猜測無二,項羽同北方田榮纏鬥,彭城兵力空虛,漢王攻下彭城輕而易舉。然而攻下城池容易,守住城池卻難。尤其漢王此刻好大喜功的本性暴露無遺,漢軍將領夜夜置酒高會,防守的士卒們輪番醉得一塌糊塗。張良尚在病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對這惡劣的情況一無所知。等到知曉之時已然晚矣,項羽從西邊進攻,從清晨開始,一路向東推進,到中午時到達彭城,漢軍大敗。
此次戰況異常慘烈,張良病懨懨的坐在馬車中時,都能看到由於楚軍的逼擠,數十萬漢軍士卒都死傷掉進睢水,睢水為之不流。當時屍山屍海,整片水域彌散出流動的腥紅。
一想到這幅場景,張良便忍不住要動容。他再次坐上馬車,跟隨眾人向西逃亡。
二.
緊趕慢趕,眾人風塵僕僕到了滎陽,與大將軍韓信匯集兵力後,眾人才徹底安心下來。
韓信面色緊繃,不發一言。他指揮諸多士卒加快速度築起前幾日就開工的帶牆的甬道,準備同黃河南岸相連,直達敖倉。此地糧倉富集,如若他們能先一步取得,至少可保證兩年內軍餉無憂。
載著張良的馬車帘子剛被掀起一角,何義便聽得面前銀甲閃爍的大將軍沖他道:“到我院子裡去。”那聲音似是從胸腔中發出來的,音色低沉而克制,仿佛十分壓抑。
何義聽著有些不對,但自家先生生病時都是由這位大將軍親手哺喂,再怎樣也不會錯,便點頭依言照做了。
張良在馬車中昏昏沉沉,連帶著聽著韓信的聲音都仿佛在夢裡似的,十分遙遠,若有若無。待到他走下馬車,進入房間的一路上,已然是身體的本能在支撐著他的一言一行,連日的病痛將他的腦子都累得糊塗,無法思考,偏偏自己修煉的太好,旁的人都只以為張先生雖然面色不佳,但仍然溫文爾雅,一舉一動皆是大家出生的良好禮儀。
張良並不知這是誰的院子,只是渾渾噩噩地習慣性地進了主房。他剛在床上靠坐了好一會兒,緩了一點兒精神過來,房門便被猛地開關。他茫茫然抬頭,還沒看清來者是誰,便感到自己被一具暖烘烘的身體給抱住了。
一個很急切,又帶著點責怪後怕的聲音在他耳邊斷斷續續,語不成調道:“……好在你還是好好的……你不知道聽說你們兵敗,死了那麼多人,我有多害怕。我好害怕其中有個人就是你……生病不要緊,只要你還在,病都可以慢慢養……你也真是的,說了病重了就要回來找我,怎麼一直都不回來呢……”
語速由急到徐,語氣也越來越委屈。張良聽著聽著就想笑,那昏昏沉沉中,他竟悠悠想起許多許多年前,他病中母親抱著他,拍著他入睡,安慰他,告訴他很快就會好起來的情景。
張良真的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他少年時背負國讎家恨,韜光養晦,秘密謀劃,一招出而天下驚,被追殺的日子裡,他才不過十八歲,心內惶惶而無人可依,前方泥濘遍地,而他踽踽獨行。後來為了等待機會,他獨自一人舉目無親到了陌生之地。白日裡他結交朋友,在人間煙火里穿行,談笑風生。而到夜裡,卻只得自己一人在偌大的房屋裡孤獨寂寥,輾轉難眠,不知前路在何方,不知機會在何處。整整十年,除夕夜裡百家燈火,水道里河燈緩行,唯有他,一壺酒,一人影,到天明。
後來他終成氣候,成為別人的左膀右臂,漢王需要他,蕭何需要他,大家都需要他,他也就勝券在握,面不改色,談笑風生,一副十拿九穩的模樣。他被人捧的高,也站的冷。孤獨久了,難免習慣,不過偶爾總是會忍不住想,誰能來陪陪我,哪怕只是陪我坐一會兒,給我點安慰也好啊。
暗暗地渴望很久的東西有朝一日竟然實現,張良病中難得的帶了點孩子氣。他幾乎是毫不猶豫地,雙手雙腳齊上,一把抱住了面前這個暖烘烘的身體,清朗的聲音低低的,帶著點鼻音,有些撒嬌道:“你好暖和,讓我抱一抱……”
懷裡的身體僵了一瞬,不過張良並未察覺,他還在那身體的頸間蹭了蹭,然後連自己也不知道地長長地睡了過去。
三.
張良醒來後同漢王及諸位將領進行了一次會談。
漢王不適合帶兵作戰,那麼就留在滎陽守城,同項羽對峙,剛好甬道打通,連接黃河南岸,可取敖倉食。令大將軍韓信出關北上,一路向東挺進。既已聯合九江王黥布和梁地的彭越,可令他們在後方同項羽打游擊,時不時斷截糧道。
張良雖仍在病中,站在地圖前縱觀天下局勢時卻神采奕奕。他一雙眼眸在黑夜燭火中閃閃發亮,道:“如此我們即為三面包抄的形勢,若能在人心上加以指點,項羽眾叛親離,必不會同我們久戰。待到他油燈枯盡之時,我們可尋機將他永絕後患。”
眾人皆以為然。
韓信遠遠地站在後面,看著張良指點江山,瘦弱的身子在一圈高壯的大男人們面前也毫不遜色。他清朗的聲音里滿是勝券在握,秀美的面龐上迸發軒昂英氣,光芒熠熠的眼睛比燭火還亮。
韓信總覺得張良的體內有金戈鐵馬,有奔流洪水。不過他一直夠聰明,夠理智,才會用一座城池,一道閘門封鎖住了這些動人的神采,在平日裡只顯出沉靜安定,與世無爭,溫柔可親的模樣來。每每只有這種時候,譬如宛城門前,鴻門宴上,還有滎陽城裡,他身上那些本該有的尖銳,狠辣,還有一種將眾生玩弄於掌間的隱隱的蔑視才漏了條fèng出來,讓他光彩奪目的令人挪不開視線。
韓信按了按自己的心口,感覺自己心跳的太快,再快,這不夠亮的屋子就要掩飾不住自己的失態了。
臨別的那一天,張良總感覺韓信似乎有很多話要和自己說。然而他最終什麼都沒說,只是十分克制地同他道別,在馬上遠遠的一回頭,用口型和自己說了個詞。
張良眼睛總不如他們這些帶兵打仗的將軍們強,努力望去只覺得隱約是個“再見”。
他不由得淡淡的笑了一下,卻是個眉梢眼角都透出高興的笑容。張良想著之前他沒少調戲這個今年才二十五歲的大將軍,還有韓信那總是一臉委屈的無聲的控訴,不由得也開始捨不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