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欽差隋大人和穆峻到了漢州,欲要招安。秦闌的妻子梅氏,也隨穆峻到了漢州。

  秦闌聽說妻兒都在,便放下刀劍,接受了招安。漢州和茂州兩地民亂平息,綿州雖然有些波及,倒沒有出大事。

  梅氏摟著孩兒,感激不盡。當日走投無路之時,差點去找那賊人,想著先救出夫君,再跟那賊人同歸於盡。幸而在去往綿州的路上遇到了定郡王。穆峻聽得她訴說冤情,便應允查明真相,帶她來漢州。一路上,梅氏聽說丈夫帶著亂民造反,心急如焚。

  這下見丈夫過來,夫妻父子相見,俱是抱頭痛哭。

  一家人感激不盡,再三拜謝過後,離開府衙回家。

  院中的隋大人見了秦闌等人離去的身影,笑道,“多虧了王爺在此,熟悉此地民情。不然兩廂爭鬥,不光官軍有損失,百姓也會有更多死傷。”

  穆峻道,“我看那秦闌,為人仗義,頗有才幹,如果能投效朝廷,將來也是一名大將。”笑著對隋大人說道,“還請隋大人美言幾句,也是施恩於此人。”

  隋大人道,“王爺言之有理。若非薛琛處事太過,漢州也不至於發生如此事情。”撫了撫鬍鬚,“等此間事平息,我便上奏朝廷。只是,薛琛貪下的銀子至今沒有找到,恐怕……”

  “你我皆知是何人所為,只不過現在沒有證據,也無可奈何。”穆峻輕嘲一笑。

  隋大人背手嘆息,“凌家在這地,實非一日之功。”

  *

  顧音這邊,因局勢已定,打算回別院去。

  這些日子府里的氣氛很是壓抑,岳姨娘躺在自己的小院裡養胎,雲氏跟顧謙在房裡幾次吵鬧,聲音頗大。顧月也陰沉沉的,見著自己擠出幾分微笑,瞧著甚是彆扭。

  這日小侯爺過來拜訪,兩人正說著話。

  小侯爺在西南溜達,適逢其會,遇到此事,不能插手,心裡有些痒痒,酸溜溜道,“可惜我沒能去跟郡王爺一起,不然,不管是北戎武士,還是亂民賊子,都是手到擒來。”

  見顧音沒有搭話,又道,“你別看我們家現在沒有人有軍職,當年我們寧遠侯府也是名傳四方,不然寧遠的名頭是從哪裡來的。”於是開始回顧祖父的榮耀,心嚮往之。

  顧音邊整理以前的畫稿,邊跟他說,“你可別躺在先祖的戰績上吹噓。看看自己整日裡遊手好閒,做了什麼。”

  小侯爺生氣道,“怎麼叫做遊手好閒了?我這叫做遊歷,走遍天下!倒是你,每天窩在這小小別院,難道你還想在這一輩子不成?”

  顧音被他一堵,可不是,自己真要在別院和顧府一直呆著嗎?以後又仰仗著小舅舅,去京城?然後談婚事?嫁人?可是自己真正想做些什麼呢?

  小侯爺見她不說話,“顧丫頭,你怎麼了?”見她臉色有些不好,便說,“你別聽我瞎說,你好不容易擺脫了繼母的魔爪,不如就跟我出去玩吧!”

  “去去去......不跟你說了。”顧音把他趕走。

  過了幾天,方茵的回信到了。

  信里說道,她和父親方大夫以及許師兄已經從連陽準備回京了,方大夫整理了這次疫亂的大部分資料,準備著述記錄,她在一旁協助,上兩個月在西南各地奔波,所以沒及時收到顧音的信。路上會路過武樂,再看看顧音。又提到定郡王邀方大夫他們一道回京,定郡王已經前往通平府,聽說民亂已經平息,亂軍的幾個首領都到了通平。

  第22章 荊家

  這日,顧謙休沐在家。他手上賞玩著上次荊家送來的童子騎牛黃楊木雕,心情很不錯。何知府那邊傳來的消息,看來回京的事情是八九不離十了。

  見顧泉帶著小山在園子裡玩,他鄒鄒眉頭,放下木雕,讓東泰把顧泉叫進來,考量他的進度。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人而不仁……”顧泉吞吞吐吐,背不上來。

  顧謙見其連論語都背不上幾篇,怒道,“看來平日實在是太縱容你了。從今日開始,每天再增加一個時辰的學習,晚上把先生批好的字交上來給我看。”

  雲氏在一旁不敢插話,顧謙掃了一眼,又道,“泉兒進學的事情,你以後不必再插手,我會對他嚴加管教。”

  雲氏諾諾。

  待用過午膳,雲氏道,“老爺,昨日荊家小娘子送來帖子,邀阿音和阿月後日去荊家賞荷宴。您看?”

  顧謙不以為意,“這些事情,你做主就是。”

  雲氏應了,又道,“荊家的老太太是何夫人的表姨,下個月是老太太的壽辰,我想著雖然不是整壽,也得準備一份厚禮。”

  顧謙點點頭,想起榮陽庫房已經交給了顧音,又有些心煩,道,“你去帳面上支三百兩銀子。”

  *

  顧月手上拿著個青布荷包,面色沉沉。

  “姑娘,奴婢不敢啊。”茗秋聽了她的話,嚇得面無人色,“上次穆家舅老爺就已經懷疑了,這次再做,他不會放過姑娘您的。”

  “他遠在北地,如何能得知。只要手腳乾淨地做完,顧音就閉了嘴,還有誰會知道?”顧月挑眉道,“你讓劉文把它送去給荊小娘子。她會謝謝我這個大禮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