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個時辰後,董氏來回才跑第三趟,一腳跨進院門就聽見程啟在歡呼狂喊:“我當爹了!兒子,兒子,我是你爹啊。”

  董氏一愣,喜悅不可抑制地湧上來,笑容舒展,雙手合十:“謝天謝地!”

  丫環媳婦婆子紛紛上來道喜。

  董氏笑得合不攏嘴:“快去把這好消息告訴老爺。”自己趕進屋裡去看孫子。

  董氏第一回來就把他趕到院子裡,叫人布置產房。程啟一直就在門口轉悠。

  人手本來不多,分不出人看著他,董氏又走開了,程啟聽見那句“看見頭頂了,大奶奶再使把力”,一激動就躥進房門,躲在角落,親眼見證了兒子出生時刻,也在第一時刻抱上了兒子。

  張歆還記得小強出生時情景,支起身體叫:“抱給我看看。”

  穩婆阻止說:“大奶奶,先要給小少爺洗身。哎呀,大爺,你怎麼進來了?快出去!”

  程啟哪裡理她,抱了兒子送上前給老婆看:“阿歆,快看,我們兒子。”

  這小子遠沒小強肯給媽媽面子,眯fèng著眼睛看了看,吐個口水泡,頭一歪,眼一閉,不理人,也不吃奶。

  董氏走進來,對著大兒兩口子又是一頓罵。

  程放聽說嫂子生了,心中一動,走到窗下高聲叫喚妻子閨名:“大嫂已經生了,是個侄兒。娘有親孫了。你這胎生男生女都不要緊。”

  黃氏在痛楚中聽見,問:“真?嫂子給娘生了孫子?”

  “真。我幾時騙過你?”

  黃氏心裡一松。

  又是一個時辰後,“恭喜老爺!恭喜二爺!二奶奶生了位少爺。”

  “好,好!”父子兩個喜極而泣,執手相對,無語凝噎。

  一天之內,得了兩個孫子,還都健健康康,不多什麼,也不少什麼。董氏和四老爺高興得不知說什麼好。

  董氏就開始數落兩個孫子:“一個早早跑出來,一個遲遲不肯出來,都是不讓人省心!”

  有個伶俐管事媳婦笑道:“這是大爺二爺友愛,帶得兩位小少爺在娘肚子裡就知道互相謙讓愛護。一個等著讓哥哥先出來 。另一個怕弟弟等得太久,憋壞了,趕著早早出來。”

  這話四老爺和董氏愛聽。

  四老爺說:“兄友弟恭是好事。就給兩個孩子取名友和恭吧。”

  董氏不同意:“阿友還罷了。阿恭聽著彆扭。小本該是哥哥,來得遲了,成了弟弟,就叫阿遲。叫他記住,省得以後做事也慢騰騰急死人。”

  反正是小名,四老爺無異議。

  當日,程啟娶張歆,不少人嘴上不說,心裡等著看熱鬧。

  不想短短一年,他們家好事頻頻。因不合分居多年老夫妻和好了。兄弟妻妾和和氣氣地分家了。原本不出息老二也撐起了一片生意,財源廣茂。只開花不結果老二媳婦也生出男兒了。兩房媳婦一天之內生下兩個孫子。

  就有人改口說程啟眼力好,相中這麼旺家旺子媳婦。

  尤其張歆給黃氏設計生男菜單一事被黃家人傳開,張歆一出月子就收到好幾張請柬,成為本城育齡婦女和她們婆母親娘最歡迎最仰慕女客。

  眼下,張歆卻煩惱著。

  跟上一次一樣,沒人支持她母辱餵養。董氏覺得沒必要,不合習慣。程啟怕她勞累,多加阻攔。

  小強差不多是黃氏給兒子定榜樣。聽說小強是張歆親自哺辱,一手帶大,黃氏決定效仿,可她難產,生了一天半才生下來,身體虧虛得厲害,根本沒奶水。阿遲餓得哭,黃氏跟著哭。

  董氏惱得不行,抱了阿遲來找張歆:“你要自己奶孩子也使得,小兄弟兩個,你一起奶了。”

  張歆猶記得小強當初多能吃。給兩個男娃娃哺辱?她直接化身奶牛得了!再說她只是想自己養親生兒,不是當奶媽有癮。

  小強吃醋,一點不喜歡新來小弟弟,纏她纏得緊,瞅見沒人對阿友訓話:“你真難看!真笨!什麼也不會。媽媽不會喜歡你。你該自己睡覺,懂不懂?”

  張歆原本擔心程啟有了親兒,公婆有了親孫,會對小強冷淡起來,看了兩日,見他們歡喜新生兒,卻也沒改變對小強態度,剛剛放心一些,聽見他胡言亂語,很怕被人聽見,產生芥蒂。內憂外患之下,張歆屈服了。

  奶媽,董氏早挑好了幾個候選人,當下又過濾一遍,選了兩個合意,把兩個孫子都抱到了自己院裡,讓兩個兒媳安心調養身體。

  董氏和四老爺每天圍著兩個男孫轉,設想這個,安排那個,什麼事都丟開。

  看這樣子,小兒子是要養在祖父母跟前,抱不回來了。張歆轉念一想,往下程啟要出海,程放要去杭州,她肩上擔子只會比過去重,沒有當日專心帶小強條件,孩子能跟著寶貝他祖父母,也是福氣。

  過了些天,董氏來找張歆商量小羊事:“時光過得快,那孩子眼看就到該留心婆家時候。小強要挑你們張家香火,還是姓張。小羊是女兒,是給別家養。將她改姓程,我帶她出門也便宜,行事也容易。”

  深知董氏好意,張歆連忙答應。一樣是繼女,名正言順程家大小姐,說婚事自然容易得多。

  “小羊名字,小時候叫叫也罷了。大姑娘了,還這麼叫,不好聽。按阿媛阿姝排輩,你給選個字。”

  小羊這名字是倪甲留給女兒唯一了,張歆想要保留:“娘主意極好,只是這麼多年小羊小羊地叫慣了,她也聽慣了,驀然改掉,卻不便宜。媳婦想著換兩個字,還是一個讀音,娘以為如何?”

  “使得。你想換哪兩個字?”

  張歆前世認得一個名叫“曉陽”美女,順手借鑑過來。

  董氏搖頭:“雙日頭,這名字太重,女兒家恐怕受不住。”

  美女曉陽一輩子順風順水,事事如意,運氣好得讓張歆眼紅。然而,這時代有這時代講究,老輩人有老輩人考量,董氏是真心為小羊想。

  張歆想了想:“曉揚如何?”生怕董氏非要把帶日頭“曉”字換掉,補充說:“在北邊,春天,晨光中,楊花柳絮飛飛揚揚,很是漂亮。”

  董氏還是不大喜歡,覺得不如自己想好“娟”字,但也不為難她。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程啟改啟航出海時候,程啟卻兒女情長起來,戀戀不捨,遲遲不願動身。

  張歆悄聲勸他:“我看你守在邊上,熬得也難受,不如出去走一趟。等你回來,我身子也大好了。”

  孕中,張歆覺得安全時候,會開開綠燈,讓程啟一解饑渴。倒是生完孩子,一來需要調養恢復,二來提不起興致,把程啟憋得厲害。

  程啟有些意動,抱緊老婆不說話。看得見吃不著,好歹還能看見。一出海,幾個月見不到老婆。

  張歆推了推他:“噯,你還欠著娘錢呢,不還了?”

  “還!等我回來就還。”

  其實,董氏對他交過底,預備將來把城裡這處住宅留給程放,本來也要另外買個宅院給他,所以,那些錢就算提前給他了,不用還。程啟想是將來怎麼分是娘事,他借錢時說是借,有借就該有還。

  老婆面前,要給娘爭氣。娘面前,也要給老婆爭氣。

  帶著滿腔志氣,滿腹思念,程啟揚帆遠行。

  132 數年後(上)

  泉州城外,程府。

  程啟滿面紅光地從車上下來,甩開小廝攙扶,哼著小曲往裡走,一路上心滿意足還帶著幾分得意地望著兩旁花木建築。

  幾年時間,這片荒地已經建成他們一家安樂窩。

  地盤雖大,程啟和張歆都不喜歡宅院深深,進了家門還要騎馬坐車才能到住處,故而將日常居住房子都蓋在靠近街地方,自家人院子都離得不遠。

  山上原有大樹全都保留,又種了些果樹藥材,零星蓋了幾處竹樓糙堂石屋,也有精緻亭子館閣。興致起來,可以換著花樣住。也可以接待客人。

  程啟習武,也要兒子們能夠防身,家裡請了南少林武師,還有教習弓馬師傅。父子三人各有一匹從北方尋來高頭大馬。饒著山坡修了馬道。

  這程家是親戚朋友鄰居家孩子眼中樂園,個個都愛來做客。女孩兒最愛是山腳蔦蘿居,裡面奇花異糙,四季繽紛,清涼避暑,最惹眼是大樹上垂下幾個鳥巢狀鞦韆,被綠藤覆蓋,點綴著淡雅小花。小僅容一人坐進去,大可讓兩三個身量未足女孩躺在裡面聊天午睡。

  男孩兒最愛是山頂樹屋。攀到樹頂,可以看得很遠。兩棵大樹上零落地搭著幾間小木屋,以繩梯連接。兩樹之間更以纜繩結成天梯,是精力過旺小子們冒險撒野好地方。

  程啟只有兩兒兩女,加上侄兒侄女,也不過八個。可這園子裡整日充滿孩子歡聲笑語。廣闊有趣園子,美味特別吃食,和藹可親有問必答主母,興致起來打頭帶他們玩鬧得主人,只要來過一次,沒有哪個孩子不吵著鬧著想要再來,個個想跟程家孩子做朋友。

  古板男人可能有看法。女人們很少能抗拒孩子們強烈意願。再說,能在程家多認識同齡孩子是好事,小孩子們一處玩耍,大人也可以交際,說不定就有助益,將來說親也可不盲婚啞嫁。

  程啟喜歡朋友愛熱鬧。只苦了性子清冷張歆,還是程秀指點,教她藉口事多,顧不過來,把大姑姐請來,專門負責外交。

  二房兒子比老子娘還會折騰,瞞著父母拿老宅他們房子去抵押借錢,還不起。人家上門趕人,要占房子。事情鬧大,最後大房出面贖回了房子,卻也不讓他們繼續住下去了。

  二房沒了田產沒了房子,只能靠打秋風過日子。

  唐氏是誥命夫人,自有威嚴,一向不愛理她。董氏厲害,又被她得罪很多次。劉氏覺得分出來單過程啟張歆好欺負。程啟缺心眼。張歆再怎麼能幹旺家,出身不好是事實。

  二房徹底垮了。大姑姐也就跟他們分開,帶了庶女和家當,自去找住處,還怕給她爹娘弟弟纏上。

  阿兔阿雲都嫁了。阿松阿興都在城裡各自買了個小宅子,搬了出去。張歆當初自己蓋宅子空出來,就將主院低價租給大姑姐,客院留著給陳家親戚進城歇腳。

  大概這個女兒真是她天敵,自從大姑姐來到,劉氏再沒來騷擾過程啟和張歆。

  張歆起初心裡有些打鼓,生怕大姑姐這尊佛請進來送不走,不想相處起來,竟異常容易。

  先祖母是士族大家出來小姐,大姑姐跟著她長大,完全是按照大戶人家當家主母培養,學識眼光氣度都不差,待人接物很知拿捏分寸。只可惜有個不著調娘,議親不順,最後更攤上那麼個夫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