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董氏只好囑咐管事,農忙時派些人手過去幫忙,平日照拂著些,別讓他家給人欺負了。這時節,程啟若在泉州,就會親自去他家幫忙收割。
雖然程啟做活,未必比得上熟練莊戶,他親自去意義,對於雙方都是不同。
雖然自己也有田莊,這還是張歆第一次參與搶收,看見莊裡留守婦人忙碌一團,要給地里勞作人們送飯,心血來潮,指揮穗娘小紅小綠炒飯煮湯,又做了幾款簡單好吃點心,燒了涼茶。
車都被徵用了,只找到一隻瘦小老驢,還好看著很溫順。
張歆一手提著個點心籃子,一手拉著小強。小強手裡牽著驢子。驢子身上馱著飯,湯,和茶。晃晃悠悠,出門給程啟送飯。
穗娘不放心地看著她隆起肚子:“奶奶,還是叫個人跟著吧。”
張歆不在意地擺擺手:“不用。不遠,散散步。你們在家守著,把可能用得著,都預備著,做好後勤。”
小強挺著小胸脯:“我能幹,保護媽媽。”
母子倆慢慢走著,一邊指點田間地里,一問一答,好不逍遙。
田間路窄,前方突然出現一輛馬車。張歆左看右看,不知怎麼避過。
馬車突然停住,車夫吃驚地叫:“大奶奶。”
張歆放開小強,手搭涼棚,努力想要看清來是誰。
馬車上傳來暴喝:“你這是要去做什麼?!”
129 公和婆
張歆嚇了一跳,以為被婆婆抓住,卻是男人聲音。原來是公爹。
不知公爹幾時從台灣回來,又怎麼來了莊子。張歆心中疑惑,不好問,只能解釋自己去向。
程四老爺哼了一聲,從車上跳下來:“我帶小強去,你上車,回去等著。”
她不送飯,程啟也有飯吃。張歆本來就是體驗生活,哪肯半道回去:“請爹先去莊上歇息,媳婦這就去叫阿啟回來。”
四老爺不滿:“大著個肚子亂跑,把我孫子弄丟了,你拿什麼陪?”
四老爺先前拉著小強都叫孫子。小強就以為說是他:“阿公,媽媽拉著我手,不會把我弄丟。”
四老爺愣了下,伸手摸摸他小腦袋,笑著說:“阿公孫子,怎會丟?你娘肚子裡有了小弟弟,總要小心些。”瞧著媳婦沒有要回去意思,也就算了。退到寬敞處,讓車夫趕著馬車回莊院,自己陪著張歆小強去送飯。
一路上,四老爺問小強在莊子上都做些什麼。小強一一答了,多是程啟帶著摸爬滾打,瞎玩。
張歆跟公爹見面次數就不多,更不了解,沒話說,跟在後面慢慢走著。
四老爺突然轉過身:“媳婦,你準備什麼時候給小強啟蒙?”
“回爹話,小強還小,我不想他這麼早上學。我教他姐姐,他跟著學,倒也認得幾個字了。我倒想他多跟著阿啟,先把性情養好定下。”
四老爺本想給點建議,又一想,聽說這媳婦寫得一手好字,畫得一手好畫,弄不好讀過書比他還多,還是別班門弄斧了,當下點點頭,卻說道:“阿啟能教他什麼,早些尋個好先生是正經。”
“阿啟懂東西很多呀,又會陪孩子玩。”
四老爺聽得得意,捻著鬍子,不屑道:“他帶小強玩那些,都是我教他。真正有趣,他還不會呢。”
有些花樣,本想留著兩個兒子再大點,誰想一個家說散就散了。四老爺眼角黯然,低頭摸摸小強肩膀,再悄悄瞥一眼張歆肚子。錯過了兒子們成長,孫子們可不能再錯過了。
張歆忍著笑點頭:“原來,爹才是高人。”
程啟正好從田裡擔了一擔稻糙到曬穀場,老遠看見,連忙趕過來,粗粗招呼老爹一聲,就上前扶住張歆:“這麼遠路,你怎麼來了?”又是擔心,又是歡喜。
農家莊戶眾人見四老爺和大奶奶來了,都趕上來行禮。四老爺和程啟雖說身份高,也不比他們細皮嫩肉,又一向和藹可親,還不覺得怎樣。
這位大奶奶皮膚又白又細,端得美貌,走路加上日曬,面色鮮艷動人。
年紀大紛紛稱讚,恭喜完四老爺,又恭喜程啟。
年紀輕些男人,想多看兩眼,又存敬畏,目光就有些偷偷摸摸。女人們一邊看著,一邊羨慕,一邊又怕自家男人看多了。
好在程啟一掀木桶蓋子,食物芳香飄出來,大家注意力都移了。
張歆只算著程啟和他朋友一家份,不意圍上來一大堆人,不夠分,趕著盛出滿滿一碗炒飯遞給老公。
程啟剛要開吃,聽見一串咳嗽,想起老爹在這,只好先將這碗孝敬了他,接過張歆遞過來空碗,擠過去又給自己盛了半碗炒飯。
沒分到佐料豐富,香氣撲鼻,引人垂涎炒飯人,就分海帶排骨湯,個個都叫好吃。一小會兒功夫,飯桶湯桶都是乾乾淨淨。還有些人從田裡上來慢了,沒吃到飯喝到湯,一臉遺憾。張歆忙把點心拿出來,又推薦涼茶。
突然想到什麼,張歆左看看,右看看,慌張起來:“小強呢?小強,小強。”
程啟連忙放下飯碗:“剛才還看見他在這。”
有人告訴:“小少爺爬到糙垛上去了。”
夫妻兩個對著高高糙垛叫喚,沒人回答,隱隱傳來嗚嗚聲音。程啟幾下爬到頂上,只看見兩條小腿在空中蹬啊,蹬啊。
小強人小腦袋大,不小心摔了一跤,頭朝下嵌進fèng隙里,爬不出來,只好拼命蹬腿,嗚嗚呼救。
程啟看得好笑,上前拎著兩條腿把他拉起來,輕輕甩了兩下,才放下扶他站穩。
小強眼角掛著淚珠,咧著嘴笑:“再來,還要。”
程啟敲敲他腦門:“還要?你嚇著你娘了,知道不?”
小強馬馬虎虎地對底下揮揮手:“媽媽,我在這裡。”在糙垛頂上走來走去,想方設法要再摔一次大頭朝下。
程啟沒法子,倒提起來,種下去,再□。
小強樂得咯咯直笑。
四老爺暗暗滿意:“這孩子皮實,倒象我們家種。”
程啟告訴張歆,四老爺不想再給家主幹了,要回泉州。不願意住老宅那邊,董氏一付不待見樣子,四老爺就想跟他們住。正好程啟在蓋新房,四老爺叫兒子給他留個院子。
老公房子,老公爹,沒理由說不。張歆看得出來,他們父子感情很深,四老爺也疼小強。
房子還沒蓋好呢,婆婆找上門問罪了:“你們新房子,給你爹留了院子?”
“嗯。那邊地方大,可以多蓋幾個院子。爹若是喜歡,可以住下。”
“我呢?有沒給我留一個?”
張歆吃驚,張了張嘴,好容易才說:“娘也要跟我們住?”還以為老兩口彆扭,要分開,一個跟一個兒呢。
“住不住是我事,你們留不留吧?”
“留。房子蓋好了,娘先挑。”做媳婦,討好公公不如討好婆婆,何況婆婆還是借貸銀行。
董氏略微滿意,緊接著又問:“這家裡,你和阿啟,跟誰最親?”
公婆黨爭,要求兒子兒媳站隊?這話問兒子去啊,做甚麼問媳婦?她夫唱婦隨,行不行?
張歆小心斟酌,慢慢地說:“這些年,娘支撐這個家,把阿啟他們養大成人,生恩重,養恩更重。阿啟心中,最親莫過於娘了。我跟著阿啟,這家裡最親最在意,是娘。我同爹不熟,可也是一家人。對著外人,當然向著爹。”
“誰是外人?”
“家主啊。爹被他算計著,給他賣了這麼多年命,也該歇歇了。”他們成親時,家主送了一份大禮。上次接見,非常和氣慈祥,又送了兩個孩子厚厚見面禮。可張歆就是看得見他臉上用隱形墨水寫著“陰謀算計,不擇手段”,只想躲著,看準機會再狠敲兩棒。
內外有別,對方是家主,程四就是自己人了。董氏點頭贊同:“這個家主自身有多少分量,也該讓族人們看看。”
“兩位姨娘,雖然也是程家人,到底不是親人。爹是娘,就算娘不愛用,我們做小輩,也要幫忙照看好,不能推出去送給姨娘。”
董氏皺了皺眉,覺得那個“用”字有問題,想教訓兩句,卻見兒媳一派坦然大方,眼神純潔,就沒說出口。哪有敢取笑公婆媳婦?她應該不是那意思。或者,根本是自己聽錯了?
董氏少有地吞吞吐吐:“我們家事,你聽阿啟阿秀說了吧?你爹想回來,你覺著,我要不要搭理他?”
當年事,聽說了一些,拼湊了一些,知道概要。單就最早蘇姨娘之事,往重里說,公爹背信棄義,辜負欺騙了婆婆。往輕里說,公爹犯了一回男人都會犯錯誤,也是被人算計了。能一輩子不起賊心男人,恐怕沒有。如果不是自己母親和兄弟在旁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公爹應是沒賊膽。至於那以後——下坡路總是走得快。
事實上,張歆認為當年事,是公公婆婆一起被人算計了。公公中計,難得婆婆高瞻遠矚,適時加以利用,反敗為勝,為自己和孩子爭取到了自由和幸福。前前後後,越想,她越佩服婆婆,五體投地。這些年,公公私生活不經提,事業幹得可是不錯。
想明白這些,張歆再也不敢小看他表面憨厚笨拙老公。
如今,公爹浪子回頭,想要重獲婆婆歡心。婆婆原諒或不原諒,接納或不接納,都有足夠理由。
公婆感情問題,照理,怎麼也輪不到做兒媳關心過問。張歆就算心裡明白,也準備揣糊塗到底,可被婆婆當面問到,就不能不仔細思量。哎,婆婆竟沒有閨中密友麼?這種事竟會拿來問兒媳!
張歆琢磨著:婆婆是個有主意,會這麼問,心裡多半已經鬆動了,軟了,只是面子上還不想放下來,心底還有點氣。
事實正象張歆猜想那樣,董氏在猶豫著要不要重新接納丈夫。
時間是世上最好治癒良藥。二十年,按照自己想法生活,淡泊平靜二十年,使得原本傷害記憶都淡了。對婆婆,早年除了怨氣就是氣憤,如今都能體諒其苦心。孩子們成長和幸福,總在不經意之間提醒她曾經有過好時光。
阿啟很多地方像爹。成親之初,程四也喜歡帶著她到處跑,恨不得把他去過好地方,見過好東西,都放到她眼前,給她看。她若說兩句好話,他便歡喜得象要飛到天上。
家族,大家庭,規矩,生意,兒女,漸漸綁住他們手腳,也將他們拉開。她恨他對婆婆事事順從,氣他總被不懷好意家主騙得團團轉,惱他把總想占便宜兄長看得比自己年幼孩子還重。她有想法,有規劃,需要他配合。他嘴上應付得好好,一轉頭又是老樣子。
雖然程啟做活,未必比得上熟練莊戶,他親自去意義,對於雙方都是不同。
雖然自己也有田莊,這還是張歆第一次參與搶收,看見莊裡留守婦人忙碌一團,要給地里勞作人們送飯,心血來潮,指揮穗娘小紅小綠炒飯煮湯,又做了幾款簡單好吃點心,燒了涼茶。
車都被徵用了,只找到一隻瘦小老驢,還好看著很溫順。
張歆一手提著個點心籃子,一手拉著小強。小強手裡牽著驢子。驢子身上馱著飯,湯,和茶。晃晃悠悠,出門給程啟送飯。
穗娘不放心地看著她隆起肚子:“奶奶,還是叫個人跟著吧。”
張歆不在意地擺擺手:“不用。不遠,散散步。你們在家守著,把可能用得著,都預備著,做好後勤。”
小強挺著小胸脯:“我能幹,保護媽媽。”
母子倆慢慢走著,一邊指點田間地里,一問一答,好不逍遙。
田間路窄,前方突然出現一輛馬車。張歆左看右看,不知怎麼避過。
馬車突然停住,車夫吃驚地叫:“大奶奶。”
張歆放開小強,手搭涼棚,努力想要看清來是誰。
馬車上傳來暴喝:“你這是要去做什麼?!”
129 公和婆
張歆嚇了一跳,以為被婆婆抓住,卻是男人聲音。原來是公爹。
不知公爹幾時從台灣回來,又怎麼來了莊子。張歆心中疑惑,不好問,只能解釋自己去向。
程四老爺哼了一聲,從車上跳下來:“我帶小強去,你上車,回去等著。”
她不送飯,程啟也有飯吃。張歆本來就是體驗生活,哪肯半道回去:“請爹先去莊上歇息,媳婦這就去叫阿啟回來。”
四老爺不滿:“大著個肚子亂跑,把我孫子弄丟了,你拿什麼陪?”
四老爺先前拉著小強都叫孫子。小強就以為說是他:“阿公,媽媽拉著我手,不會把我弄丟。”
四老爺愣了下,伸手摸摸他小腦袋,笑著說:“阿公孫子,怎會丟?你娘肚子裡有了小弟弟,總要小心些。”瞧著媳婦沒有要回去意思,也就算了。退到寬敞處,讓車夫趕著馬車回莊院,自己陪著張歆小強去送飯。
一路上,四老爺問小強在莊子上都做些什麼。小強一一答了,多是程啟帶著摸爬滾打,瞎玩。
張歆跟公爹見面次數就不多,更不了解,沒話說,跟在後面慢慢走著。
四老爺突然轉過身:“媳婦,你準備什麼時候給小強啟蒙?”
“回爹話,小強還小,我不想他這麼早上學。我教他姐姐,他跟著學,倒也認得幾個字了。我倒想他多跟著阿啟,先把性情養好定下。”
四老爺本想給點建議,又一想,聽說這媳婦寫得一手好字,畫得一手好畫,弄不好讀過書比他還多,還是別班門弄斧了,當下點點頭,卻說道:“阿啟能教他什麼,早些尋個好先生是正經。”
“阿啟懂東西很多呀,又會陪孩子玩。”
四老爺聽得得意,捻著鬍子,不屑道:“他帶小強玩那些,都是我教他。真正有趣,他還不會呢。”
有些花樣,本想留著兩個兒子再大點,誰想一個家說散就散了。四老爺眼角黯然,低頭摸摸小強肩膀,再悄悄瞥一眼張歆肚子。錯過了兒子們成長,孫子們可不能再錯過了。
張歆忍著笑點頭:“原來,爹才是高人。”
程啟正好從田裡擔了一擔稻糙到曬穀場,老遠看見,連忙趕過來,粗粗招呼老爹一聲,就上前扶住張歆:“這麼遠路,你怎麼來了?”又是擔心,又是歡喜。
農家莊戶眾人見四老爺和大奶奶來了,都趕上來行禮。四老爺和程啟雖說身份高,也不比他們細皮嫩肉,又一向和藹可親,還不覺得怎樣。
這位大奶奶皮膚又白又細,端得美貌,走路加上日曬,面色鮮艷動人。
年紀大紛紛稱讚,恭喜完四老爺,又恭喜程啟。
年紀輕些男人,想多看兩眼,又存敬畏,目光就有些偷偷摸摸。女人們一邊看著,一邊羨慕,一邊又怕自家男人看多了。
好在程啟一掀木桶蓋子,食物芳香飄出來,大家注意力都移了。
張歆只算著程啟和他朋友一家份,不意圍上來一大堆人,不夠分,趕著盛出滿滿一碗炒飯遞給老公。
程啟剛要開吃,聽見一串咳嗽,想起老爹在這,只好先將這碗孝敬了他,接過張歆遞過來空碗,擠過去又給自己盛了半碗炒飯。
沒分到佐料豐富,香氣撲鼻,引人垂涎炒飯人,就分海帶排骨湯,個個都叫好吃。一小會兒功夫,飯桶湯桶都是乾乾淨淨。還有些人從田裡上來慢了,沒吃到飯喝到湯,一臉遺憾。張歆忙把點心拿出來,又推薦涼茶。
突然想到什麼,張歆左看看,右看看,慌張起來:“小強呢?小強,小強。”
程啟連忙放下飯碗:“剛才還看見他在這。”
有人告訴:“小少爺爬到糙垛上去了。”
夫妻兩個對著高高糙垛叫喚,沒人回答,隱隱傳來嗚嗚聲音。程啟幾下爬到頂上,只看見兩條小腿在空中蹬啊,蹬啊。
小強人小腦袋大,不小心摔了一跤,頭朝下嵌進fèng隙里,爬不出來,只好拼命蹬腿,嗚嗚呼救。
程啟看得好笑,上前拎著兩條腿把他拉起來,輕輕甩了兩下,才放下扶他站穩。
小強眼角掛著淚珠,咧著嘴笑:“再來,還要。”
程啟敲敲他腦門:“還要?你嚇著你娘了,知道不?”
小強馬馬虎虎地對底下揮揮手:“媽媽,我在這裡。”在糙垛頂上走來走去,想方設法要再摔一次大頭朝下。
程啟沒法子,倒提起來,種下去,再□。
小強樂得咯咯直笑。
四老爺暗暗滿意:“這孩子皮實,倒象我們家種。”
程啟告訴張歆,四老爺不想再給家主幹了,要回泉州。不願意住老宅那邊,董氏一付不待見樣子,四老爺就想跟他們住。正好程啟在蓋新房,四老爺叫兒子給他留個院子。
老公房子,老公爹,沒理由說不。張歆看得出來,他們父子感情很深,四老爺也疼小強。
房子還沒蓋好呢,婆婆找上門問罪了:“你們新房子,給你爹留了院子?”
“嗯。那邊地方大,可以多蓋幾個院子。爹若是喜歡,可以住下。”
“我呢?有沒給我留一個?”
張歆吃驚,張了張嘴,好容易才說:“娘也要跟我們住?”還以為老兩口彆扭,要分開,一個跟一個兒呢。
“住不住是我事,你們留不留吧?”
“留。房子蓋好了,娘先挑。”做媳婦,討好公公不如討好婆婆,何況婆婆還是借貸銀行。
董氏略微滿意,緊接著又問:“這家裡,你和阿啟,跟誰最親?”
公婆黨爭,要求兒子兒媳站隊?這話問兒子去啊,做甚麼問媳婦?她夫唱婦隨,行不行?
張歆小心斟酌,慢慢地說:“這些年,娘支撐這個家,把阿啟他們養大成人,生恩重,養恩更重。阿啟心中,最親莫過於娘了。我跟著阿啟,這家裡最親最在意,是娘。我同爹不熟,可也是一家人。對著外人,當然向著爹。”
“誰是外人?”
“家主啊。爹被他算計著,給他賣了這麼多年命,也該歇歇了。”他們成親時,家主送了一份大禮。上次接見,非常和氣慈祥,又送了兩個孩子厚厚見面禮。可張歆就是看得見他臉上用隱形墨水寫著“陰謀算計,不擇手段”,只想躲著,看準機會再狠敲兩棒。
內外有別,對方是家主,程四就是自己人了。董氏點頭贊同:“這個家主自身有多少分量,也該讓族人們看看。”
“兩位姨娘,雖然也是程家人,到底不是親人。爹是娘,就算娘不愛用,我們做小輩,也要幫忙照看好,不能推出去送給姨娘。”
董氏皺了皺眉,覺得那個“用”字有問題,想教訓兩句,卻見兒媳一派坦然大方,眼神純潔,就沒說出口。哪有敢取笑公婆媳婦?她應該不是那意思。或者,根本是自己聽錯了?
董氏少有地吞吞吐吐:“我們家事,你聽阿啟阿秀說了吧?你爹想回來,你覺著,我要不要搭理他?”
當年事,聽說了一些,拼湊了一些,知道概要。單就最早蘇姨娘之事,往重里說,公爹背信棄義,辜負欺騙了婆婆。往輕里說,公爹犯了一回男人都會犯錯誤,也是被人算計了。能一輩子不起賊心男人,恐怕沒有。如果不是自己母親和兄弟在旁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公爹應是沒賊膽。至於那以後——下坡路總是走得快。
事實上,張歆認為當年事,是公公婆婆一起被人算計了。公公中計,難得婆婆高瞻遠矚,適時加以利用,反敗為勝,為自己和孩子爭取到了自由和幸福。前前後後,越想,她越佩服婆婆,五體投地。這些年,公公私生活不經提,事業幹得可是不錯。
想明白這些,張歆再也不敢小看他表面憨厚笨拙老公。
如今,公爹浪子回頭,想要重獲婆婆歡心。婆婆原諒或不原諒,接納或不接納,都有足夠理由。
公婆感情問題,照理,怎麼也輪不到做兒媳關心過問。張歆就算心裡明白,也準備揣糊塗到底,可被婆婆當面問到,就不能不仔細思量。哎,婆婆竟沒有閨中密友麼?這種事竟會拿來問兒媳!
張歆琢磨著:婆婆是個有主意,會這麼問,心裡多半已經鬆動了,軟了,只是面子上還不想放下來,心底還有點氣。
事實正象張歆猜想那樣,董氏在猶豫著要不要重新接納丈夫。
時間是世上最好治癒良藥。二十年,按照自己想法生活,淡泊平靜二十年,使得原本傷害記憶都淡了。對婆婆,早年除了怨氣就是氣憤,如今都能體諒其苦心。孩子們成長和幸福,總在不經意之間提醒她曾經有過好時光。
阿啟很多地方像爹。成親之初,程四也喜歡帶著她到處跑,恨不得把他去過好地方,見過好東西,都放到她眼前,給她看。她若說兩句好話,他便歡喜得象要飛到天上。
家族,大家庭,規矩,生意,兒女,漸漸綁住他們手腳,也將他們拉開。她恨他對婆婆事事順從,氣他總被不懷好意家主騙得團團轉,惱他把總想占便宜兄長看得比自己年幼孩子還重。她有想法,有規劃,需要他配合。他嘴上應付得好好,一轉頭又是老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