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望著一堆人眾星捧月似的簇擁著小七離去,梅婉玉暗暗握了握拳頭,眉頭一閃而逝的冷笑,心說拉攏個草包過去有什麼可得意的?十個趙廂綺綁在一塊又有何懼?她根本不在意那個蠢女人投靠誰,甚至連這個正室位子她都不放在眼裡,如果不是他實在對這個吳月君太好,她也不會怎麼樣她!
******
正月初四,李楚離開京城隨晉王南下視察。臨走前交代小七,梅家老太爺來京城後,若對他們家指手畫腳,一律聽之任之,等他回來再處理。
不是李家懼怕梅家,主要是因為趙家突然出事,李宅又搬來京城,秦川許多內部事物一時間無法交託,梅家還算能用得上,只好暫由他們代理,所以短時間內,梅家的地位會有所上升。這都是大局決定的,不會因為個人喜好而改變。李楚怕妻子吃虧,選擇暫時讓她繞道而行。
小七也不傻,自然知道他是為自己好,點頭應下後,並交代他外出一定要小心行事,晉王是儲君,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將來是要在他手下吃飯的,別性子上來不管不顧的。
小兩口躲在內室嘀咕了半天,天快亮了,李楚才整裝出發。
他離開的七八天後,梅家老太爺抵達京城,一行人在東府西南的空院子裡下榻。
沒收到大太太黑氏的指示,小七也就沒過問,只是梅婉玉派了丫頭來問她能否過去拜訪,這種事她自然不會攔著。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時,黑氏在後園辦了幾桌酒宴,除卻自家女眷外,也請了梅家女眷過來,小七在席上認識了梅家嫡系那一脈的幾位夫人,以及兩個嫡出女兒,一個出閣了的叫梅思玉,另一個尚未出閣的叫梅吟玉。梅思玉正是當年想嫁給李楚做正房的那個,如今嫁去了仰川陶家。
酒宴之後,一眾女眷在後頭園子裡賞花燈。
小七和大房、三房跟在黑氏身邊,與梅家幾位太太、奶奶門一起聊天喝茶。
梅家幾個小姊妹則躲在角落的亭子裡說悄悄話。
梅思玉作為梅家正統嫡出的姑娘,心氣兒自然比旁人高,當年若非李楚搶先一步得了李家太爺的話,如今西府就是她的天下,榆州吳家算哪根蔥,敢在他們梅家面前裝蒜?!
“憑她長得再妖嬈多情,也是個小門戶出來的,能有多大本事?你都進門快兩年了,竟連男人的身都沾不著,說出去豈非讓人笑話!”梅思玉望著遠處笑靨如花的小七,恨鐵不成鋼地鄙視一眼梅婉玉。
梅婉玉在閨中時就以“溫婉”著稱,自然不會跟自家堂姐一般見識,倒是她身旁的蘭珍趁著給三位姑娘添茶的功夫接了話,“姑奶奶不知道,她雖是小門戶出來的,聽說是跟在莫家人身邊長大的,理家掌事十分老道,進門早,又慣會在人跟前討巧賣乖,如今又生了兩個哥兒,誰能撼動她?如今我們娘子竟連她那院兒都進不去,爺們的地方也不方便過去,還能如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梅思玉撇撇嘴,“兩個哥兒又能如何,想想當今聖主的頭位皇后,還生了三個呢,最後結局如何?”子以母貴,母親折了,兒子再多也不過是別人的墊腳石,瞧眼下幾位得勢的王子,哪個是初代皇后所生?
梅婉玉瞅了瞅周圍,提醒梅思玉一句,“姐姐喝多了吧?”
梅思玉白她一眼,心道真是個沒用的東西,說兩句就嚇成這樣,指定是個成不了事的。
此時恰巧黑氏派人來尋她們,說是一眾女眷正商量著行酒令,讓她們過去一塊玩樂,三姊妹便沒再繼續剛才的話題。
這一晚,東府後園子一直鬧騰到亥時末才算消停。
隔日又派人來傳話,說是梅家老太太這個月二十要回請黑氏,想著兩家子人往京畿湯泉去玩,問小七可願意隨行,小七親自去見了一趟黑氏,言說軒哥兒太小,身邊離不開人,這回就不去了。
黑氏也不為難她,囑咐她幾句,便答應了下來。
由此,正月二十,李家女眷都去了京畿湯泉——除了西府。
正月二十二,恰逢陸蒼書院的幾位老師來太學開壇講課,一應官學、家學都在受邀之列,李宅自然不在話下。
陸玉峰本打算今日放蒙學的孩子們一天假,李旭覺得機會難得,乾脆讓幾個小的也跟著一道過去,聽不懂無所謂,重要的是感受一下那種氛圍。
於是一大早,小七就起身幫恆哥兒準備一應物品,小傢伙知道要跟族中的大哥哥們一塊上學,興奮地不得了,早飯都沒心思吃,生怕趕不上時辰,別人不帶他去。好不容易在娘親的“關愛”注視中把飯吃完,背著她娘特製的小書包一路飛奔向學堂。
因在外頭沒法控制,小七特意讓周城多帶了兩個人跟著,直等外頭來人說孩子們安全上了馬車才安心——李家那邊的護衛還是值得信任的。
恆哥兒既出去了,中午也不必再安排他的午飯,小七便讓人去庫房裝了幾盒藥材,坐車去了趟吳宅——吳家老太太近來身體不大好。
吳家本來早該回榆州,卻因吳家大爺去歲進宮覲見時,老聖主見到他竟想起老縣公在北伐時殺生成仁的氣魄,不知怎地,突然懷念起來,因叫吳家大爺多往宮中走動走動,他老人家既開了這個口,哪有不行的道理,故此吳家至今還沒能返回榆州。
******
正月初四,李楚離開京城隨晉王南下視察。臨走前交代小七,梅家老太爺來京城後,若對他們家指手畫腳,一律聽之任之,等他回來再處理。
不是李家懼怕梅家,主要是因為趙家突然出事,李宅又搬來京城,秦川許多內部事物一時間無法交託,梅家還算能用得上,只好暫由他們代理,所以短時間內,梅家的地位會有所上升。這都是大局決定的,不會因為個人喜好而改變。李楚怕妻子吃虧,選擇暫時讓她繞道而行。
小七也不傻,自然知道他是為自己好,點頭應下後,並交代他外出一定要小心行事,晉王是儲君,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將來是要在他手下吃飯的,別性子上來不管不顧的。
小兩口躲在內室嘀咕了半天,天快亮了,李楚才整裝出發。
他離開的七八天後,梅家老太爺抵達京城,一行人在東府西南的空院子裡下榻。
沒收到大太太黑氏的指示,小七也就沒過問,只是梅婉玉派了丫頭來問她能否過去拜訪,這種事她自然不會攔著。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時,黑氏在後園辦了幾桌酒宴,除卻自家女眷外,也請了梅家女眷過來,小七在席上認識了梅家嫡系那一脈的幾位夫人,以及兩個嫡出女兒,一個出閣了的叫梅思玉,另一個尚未出閣的叫梅吟玉。梅思玉正是當年想嫁給李楚做正房的那個,如今嫁去了仰川陶家。
酒宴之後,一眾女眷在後頭園子裡賞花燈。
小七和大房、三房跟在黑氏身邊,與梅家幾位太太、奶奶門一起聊天喝茶。
梅家幾個小姊妹則躲在角落的亭子裡說悄悄話。
梅思玉作為梅家正統嫡出的姑娘,心氣兒自然比旁人高,當年若非李楚搶先一步得了李家太爺的話,如今西府就是她的天下,榆州吳家算哪根蔥,敢在他們梅家面前裝蒜?!
“憑她長得再妖嬈多情,也是個小門戶出來的,能有多大本事?你都進門快兩年了,竟連男人的身都沾不著,說出去豈非讓人笑話!”梅思玉望著遠處笑靨如花的小七,恨鐵不成鋼地鄙視一眼梅婉玉。
梅婉玉在閨中時就以“溫婉”著稱,自然不會跟自家堂姐一般見識,倒是她身旁的蘭珍趁著給三位姑娘添茶的功夫接了話,“姑奶奶不知道,她雖是小門戶出來的,聽說是跟在莫家人身邊長大的,理家掌事十分老道,進門早,又慣會在人跟前討巧賣乖,如今又生了兩個哥兒,誰能撼動她?如今我們娘子竟連她那院兒都進不去,爺們的地方也不方便過去,還能如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梅思玉撇撇嘴,“兩個哥兒又能如何,想想當今聖主的頭位皇后,還生了三個呢,最後結局如何?”子以母貴,母親折了,兒子再多也不過是別人的墊腳石,瞧眼下幾位得勢的王子,哪個是初代皇后所生?
梅婉玉瞅了瞅周圍,提醒梅思玉一句,“姐姐喝多了吧?”
梅思玉白她一眼,心道真是個沒用的東西,說兩句就嚇成這樣,指定是個成不了事的。
此時恰巧黑氏派人來尋她們,說是一眾女眷正商量著行酒令,讓她們過去一塊玩樂,三姊妹便沒再繼續剛才的話題。
這一晚,東府後園子一直鬧騰到亥時末才算消停。
隔日又派人來傳話,說是梅家老太太這個月二十要回請黑氏,想著兩家子人往京畿湯泉去玩,問小七可願意隨行,小七親自去見了一趟黑氏,言說軒哥兒太小,身邊離不開人,這回就不去了。
黑氏也不為難她,囑咐她幾句,便答應了下來。
由此,正月二十,李家女眷都去了京畿湯泉——除了西府。
正月二十二,恰逢陸蒼書院的幾位老師來太學開壇講課,一應官學、家學都在受邀之列,李宅自然不在話下。
陸玉峰本打算今日放蒙學的孩子們一天假,李旭覺得機會難得,乾脆讓幾個小的也跟著一道過去,聽不懂無所謂,重要的是感受一下那種氛圍。
於是一大早,小七就起身幫恆哥兒準備一應物品,小傢伙知道要跟族中的大哥哥們一塊上學,興奮地不得了,早飯都沒心思吃,生怕趕不上時辰,別人不帶他去。好不容易在娘親的“關愛”注視中把飯吃完,背著她娘特製的小書包一路飛奔向學堂。
因在外頭沒法控制,小七特意讓周城多帶了兩個人跟著,直等外頭來人說孩子們安全上了馬車才安心——李家那邊的護衛還是值得信任的。
恆哥兒既出去了,中午也不必再安排他的午飯,小七便讓人去庫房裝了幾盒藥材,坐車去了趟吳宅——吳家老太太近來身體不大好。
吳家本來早該回榆州,卻因吳家大爺去歲進宮覲見時,老聖主見到他竟想起老縣公在北伐時殺生成仁的氣魄,不知怎地,突然懷念起來,因叫吳家大爺多往宮中走動走動,他老人家既開了這個口,哪有不行的道理,故此吳家至今還沒能返回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