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我什麼?”小七不覺得自己做了什麼值得她謝的事情。

  “聽家裡說,過年時,府里送了不少東西過去。”趙家如今被外頭追債追的連秦川的祖居都壓出去了,她父親是旁支,情況就更差了,如今全家靠嫡母的嫁妝過活,入冬後因家裡有人圍門追債,嫡母騙著她生母把父親給的莊子給抵了出去後,乾脆帶著父親和大房幾個兄弟姊妹去了娘家,她生母沒處去,只能帶著弟弟來京城尋她,她用私房錢在城東的小巷子裡給生母和胞弟租了間小院子,昨日讓人去送東西時,才聽說除夕那日,李宅送去了不少衣食用品。

  “這是府里的老例,兩位老姨奶奶的娘家也是一樣的。”她並沒有對誰特殊對待。

  “別人我不知道,我得親自來感謝一句才安心。”自打趙家出事之後,她終於體會到自己早年那些行為多麼愚蠢可笑,她以為父親寵愛她生母,她們姐弟就可以一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殊不知大難來臨時,她們母子三人眨眼間就被捨棄,從呼奴喚婢一下子變成了水中浮萍,頭上連塊瓦片都沒有。到是眼前這個她一直瞧不上、且不相干的女人扶了她一把,其實她原本也可以像外邊那些人一樣,對她落井下石的。

  “隨你吧。”小七並不想收買誰的心,特別是他的這兩個侍妾,“且不管你娘家出了什麼事,府里該守的規矩還是要守,想往外送東西也不是不可以,但要過上房的目才行。”她可以理解她接濟生母和胞弟的心,但是私相授受的事最好不要發生。

  趙廂綺應了聲“是”。

  這時東屋門帘挑開,只見兩個丫頭扶了臉色蒼白的梅婉玉出來。

  小七聳聳眉,心說這苦情戲唱的,還真像那麼回事。

  芳如瞧一眼小七的神色,上前對梅婉玉兩個丫頭道,“你們雖是梅家帶來的人,可也在府里待了不少日子,大冷天把個穿睡袍的人架出來,當是在唱梨山冤吶,還不快扶進去。”

  一旁的趙廂綺主僕聽到“梨山冤”時,差點沒笑出聲,心說罵的好,讓你們裝,大雪天沒事往後園子鑽,不砸你砸誰!

  進了東屋後,小七問請沒請大夫,請了哪位大夫,聽說大夫的名字後,又指示芳如派人去尋唐太醫來,還說那是給黑氏看過病的,跟李家關係好,醫術也好,定會盡心醫治。

  安排完也沒多坐,只在東西屋來迴轉了一圈,並讓人把林媽媽叫來,給了她塊對牌,指名去庫里取幾樣擺件來——二人屋裡的擺設過於簡單,年後有親戚來串門,實在不成體統。

  趙廂綺她可以理解,娘家剛遭橫禍,自己帶來的東西偷偷摸摸壓出去幾樣也算情有可原,梅婉玉就有些過了,屋裡布置的跟庵堂似的,偏她又不是那種真正勤儉的性子,真正勤儉的人會捨得每月花二兩銀子打點前院的下人?

  先是讓林媽媽給趙廂綺屋裡放了一對半人高的彩釉牡丹花瓶,又尋了一卷丁香串珠簾來,換下了原先的夕陽紗掛簾。屋裡立時顯得素淨端莊不少,也合了趙廂綺那花團錦簇的愛好。這趙廂綺為了不讓人察覺屋裡少了東西,也算是煞費苦心,竟不知從哪兒尋了塊夕陽紗來,好好的閨房硬生生被扮出了煙花風,想見那趙家的確是沒人了,這才選了她進來,各方面都沒法跟對門的梅婉玉比,至少人家的庵堂是間飄著書香的庵堂。

  梅婉玉的房間,小七也沒有大肆改頭換面,只讓人用藍紗換下原先那條白紗帳,此外又讓人搬來一塊水墨竹梅圖的紗屏,倒也沒有破壞她的那份“素淨”。

  “新年前後,家裡客人多,沒得讓人以為咱們府里連個門面都不會裝,喜不喜歡的,都先這麼擺著吧,等過了十五,庫房那邊自會有人過來收東西。”小七最後又看了看坐在榻子上的梅婉玉,“將軍明日要陪晉王殿下南下視察水軍,怕是沒空過來看你了,剛在前頭遇上他,讓我囑咐你好生吃藥,說是梅家太爺就快從秦川過來了,老人家一把年紀了,總不能再讓他替後輩擔心。”轉頭吩咐林媽媽,“等唐太醫來了,需用什麼藥材,打發人去庫里尋來,若是家裡沒有,就先往東府借。”

  小七這話是當著蘭草堂所有人的面說得,目的很明顯——就是讓他梅家找不到說詞來為難她,作為正室,她對兩個妾侍已經夠照顧了——至少面子上沒法挑她的理。

  梅婉玉欲起身行禮道謝,小七擺手,“你身上不方便,這些虛禮就免了吧,今日來了幾位羊城故舊,將軍又做主應了五百套春秋軍袍,我事多顧不上,本來還想讓你們倆幫襯一下,你又出了這等事……”

  “夫人,我來。”趙廂綺出聲插話,“她腿不方便,我是沒事的。”

  屋內一時間視線交錯。

  小七好整以暇地望著趙廂綺,心道這位趙大小姐終於是上道了,都知道為她分憂解難了。

  一旁的林媽媽偷眼瞧了瞧小七的臉色,笑道,“先前給羊城的那批冬裝,趙娘子就做得不錯,這回統共就五百套,還是春秋袍子,比冬裝簡單,夫人不妨再放給她試試看。”

  “也好,回頭你到我院裡領對牌去。”小七起身。

  趙廂綺高興地領著蘭草堂一眾丫頭婆子們相送,獨留梅婉玉一人坐在正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