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在!”僧人一迭聲地答道。“老衲已經命人將它削圓,並且漆上一層清漆了!”

  李德裕聽了,當時不動聲色。回去之後,感慨惋惜了一整天。

  《桂苑叢談》記載這件事的時候,寥寥數語,但是,似乎暗含著某種隱喻。

  竹子都是圓的,方形的竹杖,一定是非常稀有的吧。

  就如僧人當年,孤傲清高,頭角崢嶸,不同於流俗。在那些面目平庸,拉幫結派的同門之間,是如此的特出。以至於,那些人無法改變他,便想要他的命!

  有一個異類在身邊,不會有人覺得舒服。在某種程度上,或許還是一種危險的存在。

  那麼,就削平他身上的稜角,或者,乾脆除掉。

  因為李德裕的干預,他們的如意算盤沒有實現。

  可是,連刀劍都沒有辦法改變的東西,歲月卻能改變。

  過了這麼多年以後,僧人身上的稜角,早已經磨平了吧。也許,他早已認識到,自己的堅持,不過是以卵擊石。他改變不了什麼,那麼,為什麼不想辦法讓自己好過點兒。

  他在時間與世俗的磨礪下,漸漸變得渾圓。他不再是危險的異類,他漸漸認同了那些人的價值判斷。就如同,竹子都是圓的,那麼,方形的竹杖就不應該存在。

  假如,竹杖是方形的,那麼,就用外力將它削圓。

  現在的僧人,假若遇上當年的自己,還會認識嗎?他會同其他僧人一樣,認為這個同門不合時宜吧!也許,在那些出頭做偽證,一心要置他於死地的僧人當中,也會有他一個!

  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別讓歲月改變你!”

  可是,又有幾人一意堅持當初的理想,不被歲月改變呢!

  李德裕李德裕出鎮浙右日,有甘露寺主事僧,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僧隱用卻常住金若干兩。引證前數輩,皆有遞相交割傳領,文籍分明。眾詞皆指以新得替引隱而用之。且雲,初上之時,交領分兩既明,及交割之日,不見其金,鞠成具獄,伏罪昭然。然未窮破用之所。或以僧人不拘僧行而費之,以無理可伸,甘之死地。一旦引憲之際,公疑其未盡,微以意揣之,人乃具實以聞曰:“居寺者樂於知事,前後主之者,積年已來,空放分兩文書,其實無金矣。群眾以某孤立,不雜洽輩流,欲乘此擠排之。”流涕不勝其冤。公乃憫而惻之曰:“此固非難也。”俯仰之間曰:吾得之矣。乃立促召兜子數乘,命關連僧人對事,咸(咸原作成,據唐語林改)遣坐兜子。下帘子畢,指揮(揮字原闕,據明抄本補)門下(下學原闕,據唐語林補)不令相見,命取黃泥,各令模前後交付下次金樣(樣字原闕,據明抄本補)以憑證據。僧既不知形段,竟模不成。公怒,令劾前數輩等,皆一一伏罪。其所排者,遂獲清雪。(出《桂苑叢談》)

  99、一起投毒案

  公元645年左右,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率兵,征討高麗。在戰爭動員和準備階段,很多人應募從軍,中書舍人郭正一雖然是介個文人,也隨軍出征。大軍攻破平壤時,郭正一看中了一個被俘的高麗女子,班師之際,他將這個女子也帶了回去,讓這她跟在自己身邊做一名侍婢。

  這個高麗女子名叫玉素,相貌異常美麗,說是羞花閉月,沉魚落雁都不為過。個性溫柔、順服,做事細心、穩妥,手腳也很麻利,交待給她的事情從沒出過差錯。

  郭正一對這女子青眼有加,十分信任,後來,索性把家裡存放金銀細軟的倉庫的鑰匙交給她掌管,誰要支領財物,都得經過玉素的手。玉素也不負主人的所託,有關財物出入的事項,一樁一件,都記得清清楚楚,誰也找不出毛病來。

  連郭正一的同僚都說,別看郭正一平時做事不大靠譜,在挑選侍婢這件事上,倒是很有眼光。郭正一聽了,自然是搖頭晃腦,十分高興。

  他有個習慣,每天晚上睡前都要喝上一碗粥,然後才洗漱就寢。這粥必然要出自玉素之手才行,別人做的,他是無論如何也不肯吃的。

  ——一樣的米,一樣的水,玉素熬的粥,就是與別人不一樣,讓你喝了以後,還想再喝。郭正一搖頭晃腦地對別人說,聲音和表情里都透著不加掩飾的得意。

  這天晚上,郭正一坐在書房裡,就著燈光看書,門被推開了,玉素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粥走了進來。放下托盤,把粥端到郭正一面前,柔聲道:

  “老爺,請用!”

  郭正一接過小瓷碗,拿起湯匙,舀了一勺,送入口中:“好……好……”

  他閉上眼睛,心滿意足。

  玉素守在旁邊,伺候他吃完,才收拾了碗筷,輕手輕腳地退了出去。

  飽食之後,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半夜的時候,他忽然覺得腹痛如絞,忍不住大聲呻吟起來。家人都被吵醒了,披上衣服,跑到他的睡房裡。

  只見郭正一額頭上全是冷汗,雙手緊緊地捂著肚子,氣若遊絲地說:

  “玉素……這……這死婢子,她……她害我。那粥里……有毒……”

  救命要緊!家人手忙腳亂地把救急的藥箱子打開,取出甘草,與其他的藥物混在一起煎服,喝下去以後,過了好一陣子,才慢慢恢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