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祈舜一個眼刀子飛過去,火力對準楚樓,“聽說前幾日應盛來的時候,你還同他打了一架?”
楚樓萎了,不情願的從鼻孔中飄出一個“恩”字,有氣無力,敷衍極了。
祈舜冷笑,“那你還有臉在後頭偷笑!”
“本王不說話,你們倆就當這事兒和你們沒關係。”祈舜眉毛一挑,第一次從屬下這裡看見了針對他和玄瀾的阻力。
“本王知道你們是替我想。”祈舜喝了一口茶,慢悠悠道,在他這些屬下眼裡,從最開始到現如今,都是他在死心塌地的輔佐小皇帝,輔佐著輔佐著,還輔佐到龍床上去了。
——約莫是替他委屈,替他不平的。
就算知道他是心甘情願,也難免覺得,皇帝喜怒莫測陰晴不定,他得有自己站得住腳的東西才好。官場上的資本能大一些便大一些,民間的聲望能高一些便高一些,所以這麼故意放著應龍衛“闖禍”,說不得還在暗地裡引導了一下。
祈舜嘆了一口氣道,“溫玦,十一年前,在西山居的時候,還記得你問了什麼嗎?又可否記得本王當時如何回答?”
時光回溯,十一年前,他問,“若有朝一日,王爺可願自己登位?”
那個尚且稚嫩的少年聲音堅定且從容,“舜為翊王,絕無二心。”
祈舜低頭看著手裡那封寫了一半的摺子,低低笑起來,嘴角的弧度溫柔無奈,道:“我從小看到大的孩子,總不會看錯。”
第106章 修渠
太極殿之上,伍什手裡拿著一本摺子在念,有些尖銳的聲音清晰的傳到大殿上每一個人的耳朵里“……雁江與麗江相通後,雲貴再無巨旱,杔山不可為擋,雲陝一體,兵力通達,貿易通達……”
“可保我夏朝西南邊境安穩,福樂綿長……恭請君上聖斷。”
玄瀾揮揮手,“皇叔的摺子就是這樣……諸位愛卿有何意見?”
底下人已經炸開了鍋,沸騰之勢堪比滾油,工部尚書連項張了張嘴,目瞪口呆,“王爺還真敢提啊……”
修渠通達麗江和雁江這是前朝就有人提出來的事,前朝末代宰相一力推行,只可惜前朝氣數已盡,本來是造福民生的萬民的工程,卻被底下的人弄的烏煙瘴氣。
朝里已經有老臣跳出來了,開口就是:“萬萬不可!”
“陛下,萬萬不可啊!修渠通山是何等浩大的工程,近年來氣候不穩,天災頻發,國庫若是被這一件事掏空了,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臣附議!”
“臣附議!”
一個個站出來附議了,甚至連六部尚書都不能免俗,賀青山道,“修渠必要再度徵發徭役,雲貴之地本就民生剽悍,已生一次戰亂,若是再度惹得民怨沸騰,豈非有傷國本?”
這麼多人違逆他,玄瀾倒是也沒有生氣,他淡淡開口道,“諸位愛卿的意思是,若能不傷國庫之基,不動雲貴民本,則此事可行?”
“——自然可行!修渠通山本就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大好事,從此雲貴再無旱災之憂!”
承慶帝點點頭,突然轉頭問戶部尚書,“梁舒,年前犬戎前來朝拜後開通的涼城貿易口,盈利幾何?”
犬戎朝拜之後,為加強同西域諸國的聯通往來,特設涼城貿易口,為西域諸國同我朝貿易集散之地。
梁舒沉吟了一會兒,道“回陛下,涼城口開通不及三月,上繳國庫的白銀已有三十萬兩,初開只是交易火爆,日後應當會趨緩,月入應當是九萬兩左右。”
朝堂上只聽得一陣陣倒抽冷氣的聲音——一月的盈利額在九萬兩左右,一年下來那就是一百零八萬兩白銀,少說也有一百萬!要知道承慶十年的全國上下的稅銀加起來也不過三百萬兩左右!
這他媽都趕上三分之一的國庫稅銀了!
皇帝又說,“一同和涼城貿易口定下來的,還有埠城貿易口,通達南洋諸國,五月即開……”
一項決策,剛開始提出來的時候不可能全部大臣都在符合,當時開埠城通南洋的想法剛提出來,玄瀾就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大臣說,“我朝水師不強,若開埠城通南洋,恐有禍患。”
玄瀾當時就怒了,“不強那就變強!整日縮在水港里!等著別人打上門來嗎!”
從此南洋水師就遭遇了非人的折磨,以往好吃好喝好調戲姑娘的日子一去就特麼的不復返了。務必要在來年五月開通埠城口之前成為東海海上一霸。
打一棒子,再給顆甜棗,皇上允諾了諸位大臣,“朝廷屆時會派遣船隊下南洋,諸位愛卿可派出船隻隨行,船隻數量隨官位品階而定。”
憑這一手拉攏了大部分的大臣,玄瀾高坐黃金台,看透了權勢博弈下利益交換的真象。
涼城西域貿易口已開,埠城南洋貿易口即開,銀子不是問題,國庫很有實力,所以修渠就只剩一個問題了——徭役。
或者說,民夫。
玄瀾冷笑一聲,“此次莊王叛亂,叛民者三萬餘眾——別的幹不了,修個渠總是夠了。”
眾人眼睛一亮,“陛下聖明!”
==========================================
明都的茶館裡,說書先生正有聲有色的描繪著安山原上的最後一戰,“只見翊王長劍一划,捲起萬千塵土,喝到,‘五哥!放下屠刀,為時未晚!’……”
祈舜當然不可能說這句話,安山原上的最後一戰,還是實實在在廝殺了一場的,未免將士傷亡過多,他在開戰之初就朝著對方的主帥之地策馬趕去,段祈嘉與深知自己不會是這個弟弟的對手,看見他衝過來就朝身邊的人厲喝:“攔住他!給本王殺了他!”
在戰場上的祈舜和平日裡那個懶散悠閒的王爺根本就像是換了一個人,冷峻森嚴,千軍萬馬毫無畏懼。這些素質參差不齊的叛軍自然不是天狼衛的對手,最後逃至無可逃,戰至無可戰,段祈嘉站在山腳下,長劍橫頸,看著祈舜冷笑一聲,好像輕輕的說了一聲什麼,自刎而亡。
祈舜僵立在原地,他不敢動,身後的人自然也跟著他一動不動。
風吹散了亡人最後一句遺言,祈舜聽見那兩個字是“……二哥。”
莊王戰死,主將潰逃,那剩下來的三萬叛民就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了。
百姓可以造反,玄瀾可不能真把這三萬人全都斬了。充作徭役,修渠去,算是“戴罪立功”,做足三月後再發些工錢,還怕他們有怨言?
人就是這麼犯賤的動物,直接徵發徭役必要惹的民怨沸騰,“戴罪立功”反而讓這些罪民感恩戴德了。
修渠通山之後,雲貴之地直接與川陝連通,雲貴素來多山珍,還有聞名天下的蜀繡,互通之後必然能改善雲貴兩地貧瘠的境況。
既解決了當下叛民的問題,還一次性讓雲貴再無天旱之憂,順帶還能改善兩地民生經濟——雄才偉略不過如此。
楚樓萎了,不情願的從鼻孔中飄出一個“恩”字,有氣無力,敷衍極了。
祈舜冷笑,“那你還有臉在後頭偷笑!”
“本王不說話,你們倆就當這事兒和你們沒關係。”祈舜眉毛一挑,第一次從屬下這裡看見了針對他和玄瀾的阻力。
“本王知道你們是替我想。”祈舜喝了一口茶,慢悠悠道,在他這些屬下眼裡,從最開始到現如今,都是他在死心塌地的輔佐小皇帝,輔佐著輔佐著,還輔佐到龍床上去了。
——約莫是替他委屈,替他不平的。
就算知道他是心甘情願,也難免覺得,皇帝喜怒莫測陰晴不定,他得有自己站得住腳的東西才好。官場上的資本能大一些便大一些,民間的聲望能高一些便高一些,所以這麼故意放著應龍衛“闖禍”,說不得還在暗地裡引導了一下。
祈舜嘆了一口氣道,“溫玦,十一年前,在西山居的時候,還記得你問了什麼嗎?又可否記得本王當時如何回答?”
時光回溯,十一年前,他問,“若有朝一日,王爺可願自己登位?”
那個尚且稚嫩的少年聲音堅定且從容,“舜為翊王,絕無二心。”
祈舜低頭看著手裡那封寫了一半的摺子,低低笑起來,嘴角的弧度溫柔無奈,道:“我從小看到大的孩子,總不會看錯。”
第106章 修渠
太極殿之上,伍什手裡拿著一本摺子在念,有些尖銳的聲音清晰的傳到大殿上每一個人的耳朵里“……雁江與麗江相通後,雲貴再無巨旱,杔山不可為擋,雲陝一體,兵力通達,貿易通達……”
“可保我夏朝西南邊境安穩,福樂綿長……恭請君上聖斷。”
玄瀾揮揮手,“皇叔的摺子就是這樣……諸位愛卿有何意見?”
底下人已經炸開了鍋,沸騰之勢堪比滾油,工部尚書連項張了張嘴,目瞪口呆,“王爺還真敢提啊……”
修渠通達麗江和雁江這是前朝就有人提出來的事,前朝末代宰相一力推行,只可惜前朝氣數已盡,本來是造福民生的萬民的工程,卻被底下的人弄的烏煙瘴氣。
朝里已經有老臣跳出來了,開口就是:“萬萬不可!”
“陛下,萬萬不可啊!修渠通山是何等浩大的工程,近年來氣候不穩,天災頻發,國庫若是被這一件事掏空了,可是大大的不妙啊!”
“臣附議!”
“臣附議!”
一個個站出來附議了,甚至連六部尚書都不能免俗,賀青山道,“修渠必要再度徵發徭役,雲貴之地本就民生剽悍,已生一次戰亂,若是再度惹得民怨沸騰,豈非有傷國本?”
這麼多人違逆他,玄瀾倒是也沒有生氣,他淡淡開口道,“諸位愛卿的意思是,若能不傷國庫之基,不動雲貴民本,則此事可行?”
“——自然可行!修渠通山本就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大好事,從此雲貴再無旱災之憂!”
承慶帝點點頭,突然轉頭問戶部尚書,“梁舒,年前犬戎前來朝拜後開通的涼城貿易口,盈利幾何?”
犬戎朝拜之後,為加強同西域諸國的聯通往來,特設涼城貿易口,為西域諸國同我朝貿易集散之地。
梁舒沉吟了一會兒,道“回陛下,涼城口開通不及三月,上繳國庫的白銀已有三十萬兩,初開只是交易火爆,日後應當會趨緩,月入應當是九萬兩左右。”
朝堂上只聽得一陣陣倒抽冷氣的聲音——一月的盈利額在九萬兩左右,一年下來那就是一百零八萬兩白銀,少說也有一百萬!要知道承慶十年的全國上下的稅銀加起來也不過三百萬兩左右!
這他媽都趕上三分之一的國庫稅銀了!
皇帝又說,“一同和涼城貿易口定下來的,還有埠城貿易口,通達南洋諸國,五月即開……”
一項決策,剛開始提出來的時候不可能全部大臣都在符合,當時開埠城通南洋的想法剛提出來,玄瀾就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大臣說,“我朝水師不強,若開埠城通南洋,恐有禍患。”
玄瀾當時就怒了,“不強那就變強!整日縮在水港里!等著別人打上門來嗎!”
從此南洋水師就遭遇了非人的折磨,以往好吃好喝好調戲姑娘的日子一去就特麼的不復返了。務必要在來年五月開通埠城口之前成為東海海上一霸。
打一棒子,再給顆甜棗,皇上允諾了諸位大臣,“朝廷屆時會派遣船隊下南洋,諸位愛卿可派出船隻隨行,船隻數量隨官位品階而定。”
憑這一手拉攏了大部分的大臣,玄瀾高坐黃金台,看透了權勢博弈下利益交換的真象。
涼城西域貿易口已開,埠城南洋貿易口即開,銀子不是問題,國庫很有實力,所以修渠就只剩一個問題了——徭役。
或者說,民夫。
玄瀾冷笑一聲,“此次莊王叛亂,叛民者三萬餘眾——別的幹不了,修個渠總是夠了。”
眾人眼睛一亮,“陛下聖明!”
==========================================
明都的茶館裡,說書先生正有聲有色的描繪著安山原上的最後一戰,“只見翊王長劍一划,捲起萬千塵土,喝到,‘五哥!放下屠刀,為時未晚!’……”
祈舜當然不可能說這句話,安山原上的最後一戰,還是實實在在廝殺了一場的,未免將士傷亡過多,他在開戰之初就朝著對方的主帥之地策馬趕去,段祈嘉與深知自己不會是這個弟弟的對手,看見他衝過來就朝身邊的人厲喝:“攔住他!給本王殺了他!”
在戰場上的祈舜和平日裡那個懶散悠閒的王爺根本就像是換了一個人,冷峻森嚴,千軍萬馬毫無畏懼。這些素質參差不齊的叛軍自然不是天狼衛的對手,最後逃至無可逃,戰至無可戰,段祈嘉站在山腳下,長劍橫頸,看著祈舜冷笑一聲,好像輕輕的說了一聲什麼,自刎而亡。
祈舜僵立在原地,他不敢動,身後的人自然也跟著他一動不動。
風吹散了亡人最後一句遺言,祈舜聽見那兩個字是“……二哥。”
莊王戰死,主將潰逃,那剩下來的三萬叛民就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了。
百姓可以造反,玄瀾可不能真把這三萬人全都斬了。充作徭役,修渠去,算是“戴罪立功”,做足三月後再發些工錢,還怕他們有怨言?
人就是這麼犯賤的動物,直接徵發徭役必要惹的民怨沸騰,“戴罪立功”反而讓這些罪民感恩戴德了。
修渠通山之後,雲貴之地直接與川陝連通,雲貴素來多山珍,還有聞名天下的蜀繡,互通之後必然能改善雲貴兩地貧瘠的境況。
既解決了當下叛民的問題,還一次性讓雲貴再無天旱之憂,順帶還能改善兩地民生經濟——雄才偉略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