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糧糙提前就一車車送了過來,雁翎城還派了一支兵馬過來,名義上是友軍,你要清除族中叛逆,人馬不夠了,我這有。但實際上是幹什麼的誰都知道,一為人質二為監視。如果雙方有任何一方毀約了,這批人馬也就回不去了,當然雁翎城中那些將領們的重要家眷,也就危險了。而這一隊駐軍駐守著他們押送來的糧糙,營地上空信鴿肆無忌憚的飛來飛去,光明正大朝雁翎城中匯報著這邊的一舉一動。
犬戎人恨得牙痒痒,卻礙於雙方的協議、對方送來的糧糙、雁翎城中自己或自己上司的家眷,啥都不能幹。偶爾逮兩隻飛暈了頭的灰鴿子,毛一拔燉個鴿子湯泄泄憤。
夏朝人不擅馬戰,即便有精心訓練出來的騎兵,但終究敵不過人家從馬背上長大的功夫。況且夏朝騎兵少,一來是人員難以訓練,你千難萬難的練兵,人家上馬就能作戰,這沒法比;二來是好的戰馬少,馬這玩意本來就是戰略性儲備資源,都是有專門的養馬官的,另外,最讓人揪心的是,你養馬場裡養出來的馬,總是少了幾分野性,比不上大糙原上放牧長大的馬群。
老祖宗有句話說的好,叫我們要揚長避短,既然不擅長馬戰那就不要馬戰,孫子兵法三十六計,至高無上者乃不戰而屈人之兵,於是乎,關門,放王爺!
這麼一個局面弄出來,哪裡還用咱們親自動手去戰什麼呢?有了咱們的糧糙支持,沙恩自己自會把那些不停他話的人給收拾了,讓他們自己人打自己人去吧,不聽話的都殺了,剩下這一撥“聽話”的,正好全部都聚在了一起了。而每次來一個“新人”,就會有一輛馬車載著他的親眷駛向雁翎城。而等沙恩將犬戎里里外外都收拾的差不多了,人大致聚攏起來了,咱就可以扔金錢炮彈了。
沙恩倒是想翻臉不認人,奈何七寸捏在別人手裡,翻身也無力。況且他手底下那些大部族的族長,瞧著觸手可及的衣香鬢影富貴榮華,著實是不願意放手了。
這位年輕的可汗短短几個月間容顏像是蒼老了十歲,帥氣的臉龐變得滄桑起來,氣質倒是沉穩了不少,他這才隱隱反應過來,心裡有了隱約的惶恐,夏朝人,到底安了什麼樣的居心。
你以為別人會和你真刀真槍的硬幹,實際上軟刀子早就捅到了你背後去了。
於是夏朝人收拾收拾騰出了一個城鎮,用於互市交易,消息一放出去,天南海北的商客全部都涌了過來,犬戎部族也不管是大部落小部落,也一窩蜂的帶著自家的皮貨牛羊都擠了過來。
另一邊,戰場上的事情告一段落,沙恩可汗也收拾收拾進京去了,商量長久議和二三事,說白了就是歸降,咱依附與你,你打算給咱弄出個什麼章程出來。
沙恩咬緊底線不放鬆,盡力為自己的部族爭取到了最大的權益——譬如說那個互市的城鎮,月涼城,可以有漢人與犬戎人共同治理;犬戎幾級幾級以上的將領可以在月涼鎮擁有多大的宅子;遇上氣候不好糙場貧乏的年份,夏朝還有義務向犬戎提供一定份額的糧食……
他以為他為自己犬戎人爭取到了最大的利益,實際上當他進京的時候,從一個犬戎可汗的身份來說,他就已經輸的一敗塗地了。很多年後當他年華老去,牽著櫻寧的手走在月涼城的大街上,看著犬戎人和漢人漢語犬戎語兩種話一起蹦躂,熟練的討價還價;犬戎的貴族子弟走馬穿巷,肆無忌憚大聲討論著某個漢人女子的容貌;漢人女子也向犬戎女子學來了她們的彪悍,插著腰一口一個老娘罵回去……他才知道,自己輸在了哪裡。
他輸在了眼界上,亦輸在了胸懷上。當年夏朝那位不動聲色的皇帝和總是笑眯眯的王爺肯定知道,只要他答應了互市,就必然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出現——兩個民族無法阻擋的磨合相融。
他不會知道,這種現象,有一個詞,叫做文化滲透,還有一個詞,叫做民族融合。
輸了麼?的確輸了,身為犬戎可汗,他的子民有很多不再到糙原上策馬崩騰,反而被青樓、賭坊、酒肆、戲班、茶樓……種種給留在了這座砌著高牆的城市裡。
可是真的輸了麼?至少他們衣食無憂,部落里每年再也不會餓死那麼多人,不會再因為來夏朝邊關搶奪而戰死諸多勇士……
……他或許會是犬戎歷史上最懦弱無力的首領,也或許會是犬戎歷史上最開放聖明的可汗。
對於夏朝來說,不管是徹底把犬戎人打焉兒了,還是犬戎人前來依附歸降了,那都是好事兒。這兩種無論哪種都是功績,記在史書上好看,這一任的皇帝到下面去見到列祖列宗了說出來也倍有面子。
只是互市這一項決議在朝堂上還是引起了很大的一場風波的,不少大臣極力抵制,說犬戎人就是狼子野心,直接殺光了就好了,開什麼互市,後患無窮。武將嗤之以鼻,文官就是這樣站著說話不腰疼,殺光?歷朝歷代哪位皇帝、哪個戍守邊疆的將軍不想把犬戎人殺光?問題是殺的光嗎,人家往糙原深處一躲,你去哪兒殺去。
文官被武將這麼一嘲諷,氣的吹鬍子瞪眼,可謂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在這件事情上這些紙上談兵的秀才還真沒有發言權,朝堂之上唯一有發言權的就是重新出山了的翊親王,噢,還有一個鎮國候,那個可以無視,侯爺說靠山陛下都被王爺勾勾手指頭就勾走了,本侯爺無話可說。
更多的都察院一脈的官員則言,犬戎人來歸依就歸依好了,應當是他來給咱們朝貢才對,咱為什麼還要給他們開互市,這不是閒得慌嗎?
的確,這種想法才是主流,祈舜只能感嘆玄瀾沒有這樣妄自尊大的想法,他稍一點撥,玄瀾眼睛就亮了起來,敏銳的感覺到了客觀的前景。
視之長遠、視之長遠,祈舜不言,轉過頭看向一整個朝堂,他想看看整個朝堂上還有誰把他這四個字聽進去了,又真正有看得見未來的才能。
結果最後戶部尚書梁舒站了出來,這位起起伏伏最後又坐上戶部尚書之位的可憐牢頭站出來,顫顫巍巍的說,“臣附議!若開互市,則可得暴利,若互市之地一斤鹽可換五塊皮裘,將皮裘運之中原內地,則一塊皮裘可換一斤鹽,利為五倍!吧啦吧啦吧啦……”
祈舜仿佛在那對亮閃閃不像人的眼睛裡看見了無數的元寶,金元寶、銀元寶,還有數不清的銅板……
不過梁舒有一點倒是說在了點子上,“……吾等只需要抬高牛羊的價格,壓低馬匹的價格,牧民為逐利,必然多多飼養牛羊,不養馬匹……長此以往,無戰馬,犬戎不足為患也!”
或許是這最後一句話打動了諸位大臣,也或許是梁舒道出的美好的、暴利的的願景讓他們感覺到有利可圖,總之最後他們都鬆了口風……最重要的是,最後拍板決定的皇帝站在了王爺這一邊,那他們就更加沒什麼好堅持的了。
互市之事,就這樣通過了。
沙恩收拾收拾,帶上使團,往京城去了,溫玦帶著明里暗裡的天府衛隨行,犬戎可汗都要上京去了,天府衛在邊關的活動也就暫時告一段落了,除了完成任務可以脫身的,更多的人則依然悄無聲息的潛伏在民間。
犬戎人恨得牙痒痒,卻礙於雙方的協議、對方送來的糧糙、雁翎城中自己或自己上司的家眷,啥都不能幹。偶爾逮兩隻飛暈了頭的灰鴿子,毛一拔燉個鴿子湯泄泄憤。
夏朝人不擅馬戰,即便有精心訓練出來的騎兵,但終究敵不過人家從馬背上長大的功夫。況且夏朝騎兵少,一來是人員難以訓練,你千難萬難的練兵,人家上馬就能作戰,這沒法比;二來是好的戰馬少,馬這玩意本來就是戰略性儲備資源,都是有專門的養馬官的,另外,最讓人揪心的是,你養馬場裡養出來的馬,總是少了幾分野性,比不上大糙原上放牧長大的馬群。
老祖宗有句話說的好,叫我們要揚長避短,既然不擅長馬戰那就不要馬戰,孫子兵法三十六計,至高無上者乃不戰而屈人之兵,於是乎,關門,放王爺!
這麼一個局面弄出來,哪裡還用咱們親自動手去戰什麼呢?有了咱們的糧糙支持,沙恩自己自會把那些不停他話的人給收拾了,讓他們自己人打自己人去吧,不聽話的都殺了,剩下這一撥“聽話”的,正好全部都聚在了一起了。而每次來一個“新人”,就會有一輛馬車載著他的親眷駛向雁翎城。而等沙恩將犬戎里里外外都收拾的差不多了,人大致聚攏起來了,咱就可以扔金錢炮彈了。
沙恩倒是想翻臉不認人,奈何七寸捏在別人手裡,翻身也無力。況且他手底下那些大部族的族長,瞧著觸手可及的衣香鬢影富貴榮華,著實是不願意放手了。
這位年輕的可汗短短几個月間容顏像是蒼老了十歲,帥氣的臉龐變得滄桑起來,氣質倒是沉穩了不少,他這才隱隱反應過來,心裡有了隱約的惶恐,夏朝人,到底安了什麼樣的居心。
你以為別人會和你真刀真槍的硬幹,實際上軟刀子早就捅到了你背後去了。
於是夏朝人收拾收拾騰出了一個城鎮,用於互市交易,消息一放出去,天南海北的商客全部都涌了過來,犬戎部族也不管是大部落小部落,也一窩蜂的帶著自家的皮貨牛羊都擠了過來。
另一邊,戰場上的事情告一段落,沙恩可汗也收拾收拾進京去了,商量長久議和二三事,說白了就是歸降,咱依附與你,你打算給咱弄出個什麼章程出來。
沙恩咬緊底線不放鬆,盡力為自己的部族爭取到了最大的權益——譬如說那個互市的城鎮,月涼城,可以有漢人與犬戎人共同治理;犬戎幾級幾級以上的將領可以在月涼鎮擁有多大的宅子;遇上氣候不好糙場貧乏的年份,夏朝還有義務向犬戎提供一定份額的糧食……
他以為他為自己犬戎人爭取到了最大的利益,實際上當他進京的時候,從一個犬戎可汗的身份來說,他就已經輸的一敗塗地了。很多年後當他年華老去,牽著櫻寧的手走在月涼城的大街上,看著犬戎人和漢人漢語犬戎語兩種話一起蹦躂,熟練的討價還價;犬戎的貴族子弟走馬穿巷,肆無忌憚大聲討論著某個漢人女子的容貌;漢人女子也向犬戎女子學來了她們的彪悍,插著腰一口一個老娘罵回去……他才知道,自己輸在了哪裡。
他輸在了眼界上,亦輸在了胸懷上。當年夏朝那位不動聲色的皇帝和總是笑眯眯的王爺肯定知道,只要他答應了互市,就必然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出現——兩個民族無法阻擋的磨合相融。
他不會知道,這種現象,有一個詞,叫做文化滲透,還有一個詞,叫做民族融合。
輸了麼?的確輸了,身為犬戎可汗,他的子民有很多不再到糙原上策馬崩騰,反而被青樓、賭坊、酒肆、戲班、茶樓……種種給留在了這座砌著高牆的城市裡。
可是真的輸了麼?至少他們衣食無憂,部落里每年再也不會餓死那麼多人,不會再因為來夏朝邊關搶奪而戰死諸多勇士……
……他或許會是犬戎歷史上最懦弱無力的首領,也或許會是犬戎歷史上最開放聖明的可汗。
對於夏朝來說,不管是徹底把犬戎人打焉兒了,還是犬戎人前來依附歸降了,那都是好事兒。這兩種無論哪種都是功績,記在史書上好看,這一任的皇帝到下面去見到列祖列宗了說出來也倍有面子。
只是互市這一項決議在朝堂上還是引起了很大的一場風波的,不少大臣極力抵制,說犬戎人就是狼子野心,直接殺光了就好了,開什麼互市,後患無窮。武將嗤之以鼻,文官就是這樣站著說話不腰疼,殺光?歷朝歷代哪位皇帝、哪個戍守邊疆的將軍不想把犬戎人殺光?問題是殺的光嗎,人家往糙原深處一躲,你去哪兒殺去。
文官被武將這麼一嘲諷,氣的吹鬍子瞪眼,可謂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在這件事情上這些紙上談兵的秀才還真沒有發言權,朝堂之上唯一有發言權的就是重新出山了的翊親王,噢,還有一個鎮國候,那個可以無視,侯爺說靠山陛下都被王爺勾勾手指頭就勾走了,本侯爺無話可說。
更多的都察院一脈的官員則言,犬戎人來歸依就歸依好了,應當是他來給咱們朝貢才對,咱為什麼還要給他們開互市,這不是閒得慌嗎?
的確,這種想法才是主流,祈舜只能感嘆玄瀾沒有這樣妄自尊大的想法,他稍一點撥,玄瀾眼睛就亮了起來,敏銳的感覺到了客觀的前景。
視之長遠、視之長遠,祈舜不言,轉過頭看向一整個朝堂,他想看看整個朝堂上還有誰把他這四個字聽進去了,又真正有看得見未來的才能。
結果最後戶部尚書梁舒站了出來,這位起起伏伏最後又坐上戶部尚書之位的可憐牢頭站出來,顫顫巍巍的說,“臣附議!若開互市,則可得暴利,若互市之地一斤鹽可換五塊皮裘,將皮裘運之中原內地,則一塊皮裘可換一斤鹽,利為五倍!吧啦吧啦吧啦……”
祈舜仿佛在那對亮閃閃不像人的眼睛裡看見了無數的元寶,金元寶、銀元寶,還有數不清的銅板……
不過梁舒有一點倒是說在了點子上,“……吾等只需要抬高牛羊的價格,壓低馬匹的價格,牧民為逐利,必然多多飼養牛羊,不養馬匹……長此以往,無戰馬,犬戎不足為患也!”
或許是這最後一句話打動了諸位大臣,也或許是梁舒道出的美好的、暴利的的願景讓他們感覺到有利可圖,總之最後他們都鬆了口風……最重要的是,最後拍板決定的皇帝站在了王爺這一邊,那他們就更加沒什麼好堅持的了。
互市之事,就這樣通過了。
沙恩收拾收拾,帶上使團,往京城去了,溫玦帶著明里暗裡的天府衛隨行,犬戎可汗都要上京去了,天府衛在邊關的活動也就暫時告一段落了,除了完成任務可以脫身的,更多的人則依然悄無聲息的潛伏在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