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的猜測皇帝借孝武皇帝來向王莽示威的,有的覺得皇帝是感慨自己深宮無法作為的,有些覺得皇帝是最近跟著孔光學書後的無聊之舉,其實並沒有任何深意。

  包括王莽都對劉徹這個行為有所警惕,晝食的時候話里話外說了幾句,卻被劉徹攔了回去:“朕最近在學歷代皇帝的作品,安漢公覺得朕寫得如何?過幾天我再寫一副黃鵠歌送給安漢公。”

  《黃鵠歌》是漢昭帝所八歲時候寫的一首歌,劉徹也是藉此示弱,打消王莽的疑慮。

  對此王莽回到府上對心腹感嘆:“這小皇帝可是長了顆七竅玲瓏心,以後翅膀硬了恐怕不好對付。”並沒有採取其他的措施,畢竟明天廷議時他就要剪除劉衎的羽翼了,對於皇帝,還是得留著供自己作秀。

  果然第二天在眾位大臣面前羅列中山衛家的幾條罪狀的時候,坐在御座上的皇帝只是表情悲戚,並沒有阻止王莽。

  經過王莽手下幾個心腹大臣的象徵性商議,很快就定了下衛家滿門誅殺,只留衛姬一人流放合浦的決議。然後王莽假惺惺地垂淚,請求劉徹定奪。

  “朕不忍心處置……”劉徹發揮了精湛的演技,似是哀求地看向王莽,“請教安漢公,此時可有轉圜餘地?”

  “陛下~~~~”王莽故意拖長聲音假惺惺地說道,“臣也非常為陛下哀痛,但祖宗自有法度,此事關係到陛下親母,莽不敢妄言,如若陛下無法決斷,臣等願白太后。”

  因為天子年幼,偶有大事,太皇太后王政君也一同臨朝,可以通過太后發出詔令。

  王政君已經非常年邁昏庸了,王莽平時很懂得討好她,所以她對於王莽的行為幾乎都是默許,對於衛姬,因為之前有過哀帝重用自己生母一系的丁、傅,這件事上王政君和王莽是一個立場,都不希望現在的皇帝再次重用衛姬一家。

  因此聽到大臣誣告衛姬一家謀逆,欲危害社稷,王政君心裡也是除之以後快,但她不方便直接表現出來,而是詢問了一個問題:“安漢公的長子王宇,先前是怎麼處理的?”

  “回稟太后,王宇被呂寬等人所牽累,誤入歧途,散布流言迷惑眾人,犯下與管叔、蔡叔同等的罪行,臣不敢隱瞞,已經按照漢律將其誅殺。”

  甄邯趁機上前奏報:“唐堯有個兒子丹朱,周文王有兒子管叔、蔡叔,這都是德才智慧高超的人對最笨的兒子無可奈何的例子,因為他們本性難移。安漢公居於周公的地位,輔佐像成王那樣的幼主,實行像周公對管叔、蔡叔那樣的處罰,不因為愛兒子而妨害尊重朝廷,這是仿效周公,以警示世人不敢觸犯刑法,我大漢的法令不會因為私情而廢止的最好示範。”

  王莽早就派一批言官還有儒生,在朝野和民間進行最大化宣傳,以“大義滅親、奉公忘私”為主旨,洋洋灑灑寫了八篇“誡書”讚揚此事,並且將其提高到《孝經》的高度,分發到各地,要求官員和百姓進行背誦。

  如此一來,朝廷上就有幾個素來愛拍王莽馬屁的官員,將八篇“誡書”里的內容,抑揚頓挫地背誦了大半,聽得所有人都為王莽大義滅親的精神所感動。

  孔光在人群中朝劉徹微微搖頭,示意他不可再和王莽作對。王莽都這麼誇張地包裝自己了,作為天子若是反對,非但那些王莽的狂熱信徒會對天子有非議,覺得天子因私廢公,更加襯託了王莽的“美德”,而且還會觸怒志在必得的王莽,招來殺身之禍。

  劉徹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輕舉妄動,所以朝議就在一種詭異的打了雞血般的洗腦式宣傳中以太后下達詔令落下了帷幕:

  “……朕很讚賞安漢公的做法,以往周公誅減三監及淮夷四國的後代,完成了深遠的教化,達到了無人犯法刑罰擱置不用的程度,公應當專心輔佐朝政,希望實現太平,衛姬等人,罪孽深重,難辭其咎,請有司按照法律處置。”

  作者有話要說:

  《漢書·王莽傳》記載:大司馬護軍褒奏言:“安漢公遭子宇陷於管、蔡之辜,子受至重,為帝室故不敢顧私。惟宇遭罪,喟然憤發作書八篇,以戒子孫。宜班郡國,令學官以教授。”事下群公,請令天下吏能誦公戒者,以著官簿,比《孝經》。

  王莽的封聖運動真的很浮誇

  第74章 元始三年09

  “衛兄,你猜我在酒肆上發現了什麼?”張賀從外面走進庭院, 手裡拿著一份帛書。

  “什麼?”衛青好奇地詢問。

  “最近長安東西市各處熱鬧的酒肆牆上都出現了這樣的字跡。”張賀將帛書攤在案上, 鋪開, “據說是今上親筆所寫的《秋風辭》,我發現和衛兄家中收藏的那副字畫很是相似, 所以著人對著牆臨摹了一遍。”

  衛青看向帛書,臉上的表情明顯一愣,這活脫脫就是陛下的字跡啊。

  張賀還沒反應過來, 猶自問道:“你看是不是很像?說起來衛兄收藏的那副字畫是何人所作?我倒覺得有幾分眼熟。”

  衛賞家裡那副……是從衛青手上流傳下來的, 劉徹親筆題寫的《秋風辭》真跡。元封二年, 衛青偶爾說起喜歡這首詩的時候,劉徹寫下來贈送給他的。

  “那是孝武皇帝的真跡。”衛青回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