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漢以孝治國,皇帝帶頭以身作則,連過世後諡號都帶了一個“孝”字。

  “人有三尊,君、父、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到了西漢末年,隨著儒家經學大行其道,對於老師的尊重成為了一種人人讚揚的美德。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暗中推波助瀾,市井中總是有人在讚美傳頌雲傾不畏強權,冒死為恩師收斂遺骸的故事。

  這個故事很簡單,不涉及具體事件,相關人物只提到了雲傾和吳章。老百姓對於這種故事總是立場鮮明地站在主角一邊,雲傾是正義、善良和道義的象徵,那麼害得他恩師慘死,讓其他弟子都不敢牽扯師生關係的強權就是被聽故事的人憎惡的對象了。

  仔細一想,這個強權是誰?不就是被萬民敬仰的安漢公王莽嗎?可見在民間大肆宣傳雲傾事跡製造輿論的人便是利用了老百姓這種非黑即白的心理。

  想清楚這其中關節,衛青臉上露出笑容:“這倒是個殺人不見血的好主意,看來這安漢公的好名聲也不是無懈可擊的嘛。”其實他還懷疑這件事是劉徹的手筆,不過這個就不用對眼前的少年提起了。

  張賀腦子也動得很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王莽靠著百姓里積攢的聲望一步步走到現在,也該是他高樓坍塌的時候了,越是受到萬民敬仰的,當百姓發現他和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不符時,跌下來就摔得越慘。”

  按照歷史的軌跡,王莽正式上位成皇帝之後,很快就把國家治理得一團糟,天災、瘟疫、起義四起,到最後被殺時,憤怒的長安百姓甚至分掉了他屍體上的肉,可見對他有多恨之入骨。

  “不管是誰在背後散布雲傾的事跡,我想我們可以再給他添把柴火了。”衛青將手中酒杯一放,微笑著開始算計了起來。

  對於在民間製造輿論這種事,張賀上輩子也算做得順手,他馬上毛遂自薦:“我可以做這件事。”

  衛青一想,自己是穿越來的,吳國是當地人,想來人脈比自己充足,就放心地拍了拍張賀的肩膀:“那就交給你了,張兄尋人之事可以暫且交給我,我一併打聽。”

  “如此正好。”張賀心想,一會把劉據的主要特徵寫在絹帛上交給衛賞。

  深夜,中山王宮裡燈火通明,一匹快馬帶著從京城來的使者飛馳進宮門,帶來了劉徹寫給他們的警示信件。

  “這可如何是好。”衛姬讀完兒子的來信,眼裡已經噙滿淚水,“王莽老賊要殺我們全家。”

  衛姬的兄弟衛玄安撫道:“還好陛下及時來信告知我們,要不我們收拾細軟趕快逃跑吧?”

  “可是天下之大,又能逃到何處去?”衛姬哀嘆道,她懷裡還抱著最小的女兒劉鬲子,今年只有五歲,一臉懵懂無知。

  “要不我們等陛下成年掌權之後,才尋機回來,讓陛下給我們出頭?”衛玄問道。

  這個時候坐在一側開始都沒有發聲的劉成都突然開口道:“大母,舅舅,兒臣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說。”

  劉成都是新任的中山王,因為前任中山王和衛姬只得一個兒子,因此在劉衎入京為帝之後,王莽從劉姓宗室里選了東平王劉宇的孫子劉成都繼任中山王位,封衛姬為中山孝王后,等於是替衛姬再過繼了一個兒子。

  劉成都看起來和劉衎差不多大小,儀表堂堂,小小年紀已經頗有主見,他見衛姬點頭應允,方才大膽地說:“舅舅若是想要等待陛下親政,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此言一出,在場所有人身體均是一震,目瞪口呆地看向劉成都。

  被房間裡這麼多視線注視著,劉成都仍不慌不忙,繼續語出驚人:“如今這天下,與其說是我劉家的天下,不如說大半已經變成了王家天下,像太后這樣陛下的生母,王莽甚至不需要經過有司就可以詔令殺掉太后的家人,我怕陛下小小年紀,鬥不過王莽這樣的奸臣。”

  “那我們該怎麼辦?箕子在長安是不是十分危險?”衛姬癱坐在地,一邊想著自己全家的命運,一邊掛念兒子的安危,不由得垂下淚來,“天下之大,難道竟然沒有我衛家的容身之處?”

  “怎麼沒有?”一個清亮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披掛著一身銀色盔甲的衛寶從殿外大踏步走了進來,夜風帶起了他的黑色披風,發出烈烈的響聲。

  “弟弟。”衛姬喚了一聲。

  那衛寶走到燈下,露出一張稜角分明的冷峻的臉,嘴角帶上了一絲不屑的笑意:“中山王說得沒錯,躲起來早晚會被王莽逮住,還不如我們真的如他所願,‘反’了。”

  作者有話要說:

  太一神:集齊五位英雄就可以毆打王莽,開心嗎?

  王莽:不開心,非常不開心!

  第72章 元始三年07

  衛寶這句話一說出口,衛玄馬上跑去將殿門關閉, 還好他們深夜在此議事到場的人不多。

  “弟弟慎言, 當心隔牆有耳。”衛玄嚇得拍了拍胸脯。

  衛寶卻看不上他這一副怕事的樣子, 冷哼道:“反正我們就算乖乖呆在這中山國,王莽手中估計也已經捏造了一堆衛家謀反的偽證了, 再不起兵等著受死嗎?”

  “起……起兵?!”衛玄嚇得一屁股跌坐在地板上,“弟弟你莫要嚇唬大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