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悠悠琴聲,通透清潤,亦同天地間月華流水,灑落無聲,沁澤萬物。懷仁齋中夜琴之妙,世所罕尋,只可惜大多在夜最深夢正濃時拂響,不足為無心之人得聽。
楊逸飛是在睡夢中聽到悠揚如許的琴音的。
這琴曲自他識音時起,便響在耳畔,未曾間斷,至今也足有快二十年了。即便五年中多在外遊歷,其音在心,也未稍離。如今樂聲入耳,輕柔拂散酒意,一時間卻未能拂醒他的夢裡魂牽。
茫茫然睜眼,無燈有月,月色如霜。皎華之下,垂袖撫琴的身影落在窗前、映在眼底,便更是一場大夢。楊青月背窗端坐,月光本落不到眉間,楊逸飛帶醉的眼朦朧望去,一眉一目、一唇一靨,卻清晰得刻骨銘心,莫忘莫遺。他略撐身子坐起幾分,神思還在醉中,心魂卻遁入琴境之內,一時間如痴似醉,連自己何時下了寢台,移步過去也未得知。
楊青月捻弦慢理,自是察覺了他的靠近。只是兄弟間不羈慣了,私下相處親密,更無什麼俗套,因此指下未有停頓。楊逸飛隨著曠然琴意步步走近,撩衣復在旁坐下聽琴,他舉止中猶帶三分酒後躑躅之色,踞坐不適,索性向前一趴,將琴幾做了憑枕,下頷擱在疊放手臂之上,姿態頑皮如童蒙,歪頭側耳,是聽琴,更是觀人。
被這樣目不轉睛的瞧著,楊青月也終於滋生出幾分不妥。他心中只當楊逸飛醉酒未醒,搖搖頭推開琴,剛要起身,手腕驀的一緊,被突兀拉住了,又頓回几案上。動作間不經意擦刮過琴弦,不成規矩的一聲鈍音,擊得人也是一愣。
楊逸飛沒有發愣,他已經端正坐了起來,一手牢牢把住楊青月手腕,一手撐在几上,眸色幽亮,既像是神清氣朗,又如深墜痴魔之淵,難說分明。兄弟兩人就著這個不太自在的姿勢對視半響,直到楊青月開始懷疑是不是這幾年間未見,自家弟弟添了諸如夢遊之症,楊逸飛忽的開口了。緩緩咬字,一聲一頓,音極哀而憤:“哥,我寧願……當初中毒的是我!”
楊青月一怔,隨後緩緩搖頭:“逸飛,你發什麼癔症……”他垂下眼臉,目光卻正巧落在了緊緊握住自己手腕的那隻手上。
修長白皙有力的一雙妙手,盡善,卻未嘗盡美,獨缺末指。
楊逸飛同樣低頭看著殘缺的右手,咬牙切齒:“若是兄長……哥,若是你……無論琴或劍,都該有長歌門諸先人所未有之成就……而非在這懷仁齋中……夙夜抱琴……如困囹圄……”他聲調愈嘶啞,幾若哭聲,額角青筋凸爆,顯見已是哀怒到了極致。
楊青月起初訝然,但隨著楊逸飛情緒激盪,倒先回了神。自怨自艾之情,自他琴中窺得大道以來,早已泯滅許久,偶爾勾動,也只是遺憾,而非怨懟。如今楊逸飛盡吐不平之聲,他足可淡然以對,將得空的另一隻手覆上去,撫平楊逸飛指骨硬凸的手,直到蓋住最側殘缺處,輕輕揉了揉。
二人至情,彼此恨不得親身以代對方苦楚處的心思,多少年來不言而明。若非籍酒趁夜,怕楊逸飛也難得突兀的一吐心聲。其實他話出了口,便也模糊覺得自己似有唐突,更怕兄長一時將自己情切之語當做同情憐憫,心中正是紛亂。楊青月輕撫緩揉,並未開口言語,倒及時得如同甘露灑心,一掃他無頭亂緒。楊逸飛也緩緩吐出一口氣,眼底憤慨悲哀之色消褪,又是一雙凝著玉潤光澤的星眸,燦爛爛的看向楊青月,拙樸純然如稚子。
楊青月看透了這雙眼眸,心中一時大動,更在砰動之外,莫名滋生一股疑慮。他一時未推敲出這股疑慮的根本,眼前的楊逸飛卻已驀的揭破。
冠玉般的面龐湊得近來,尚帶著酒香的吐息幽幽吹在耳畔,像是嘆息著喚了一聲:“哥……”
嘆息未盡,唇角驟有濕暖之意蜻蜓點水般一觸即離,迅速得仿佛錯覺。可那觸感到底仍是真實的,楊青月驚訝得猛張大了眼睛,手肘錯亂中磕到瑤琴,琴座在矮几上移位,發出一聲全然不諧的刮拉之聲。
一聲驚破迷離月下。
大變顏色手忙腳亂跳起身的反倒是楊逸飛,像是才後知後覺自己幹了什麼的青年臉色一瞬間凝固,嘴唇闔動數下,到底沒能吐出一個字來,看向楊青月的眼神更是複雜得難以言喻,房中氣氛剎那僵凝。
楊青月似是呆的,只來得及抬手輕觸了觸自己的唇邊,又看向方寸大亂的楊逸飛:“逸飛……”
“呯”的一聲做了他這半句話的了結,臉色半是漲紅半是慘白的青年竟是慌不擇路,一躍身自窗口閃出。眨眼間只餘風吹窗扇空響,亂不可理。
自古逐今,情之一字,最發深省。不知其何起何滅,何生何亡。楊逸飛自幼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落到此處,到底也是一個痴兒。
只是如今他自己也未可知此情發乎何處,似是月下琴中,攸然滋生;又好似有生以來,不變不移。只知那一瞬間,滿心滿眼,再容不得一絲別的考量,意亂情迷,非是自身所能掌控。
未嘗能夠止於禮,便驟變成了眼下失衡的亂局。
慌亂之中奪路而走,亂作一團的腦子裡尚還有思量的餘地。與楊青月同在懷仁齋中的寢房自是回不得,楊逸飛身在半空,驀的扭身,竟是直越過懷仁齋兩道院牆,向北而去。
懷仁齋既是長歌門重地,更是靜地,坐落已在極北。再向北,便無居所人煙,乃是數座零星島嶼,點綴水面,每日裡空惹猿鶴經行、鹿兔奔走,甚為幽靜。楊逸飛心思大亂之下,仍有判斷,身如飛羽,片刻間起落飄縱,已是落身鶴棲島上。
三更過半,四更未至,島上飛禽小獸也正在眠中,除了風聲水響,再沒什麼動靜。楊逸飛飄然落下,是在島邊一塊還算平整的糙坡上,這一帶地理算不得陌生,因與住處相鄰,幼時不止一次偷玩到此,如今輕車熟路,倒成了避愧之地。
只是他孤身至此,未見身前身後再有什麼人來到,驀然便像是泄了氣,倚著一棵老樹樹幹頹然坐了下去。心思千頭萬緒,一時無從梳理,只悶悶的一手攀住了一根老樹枝椏,捏握髮泄。
那樹枝雖說堅韌,又怎當得起習武之人發力攀折,頓時吃不住勁,“咔嚓”一聲斷裂,枝梢帶葉,足有三四尺長短,落在楊逸飛掌中。
楊逸飛力道用老,空握著截殘枝劃落,坐旁糙地上登時多了一道溝痕。翻落的不過是泥土糙葉,他倒覺得如刻心頭,兀的一聲長嘯,躍身而起,仗枝成劍,亂舞相知。
琴如心,劍亦如心,長歌相知劍法,更是扣心知意之劍。此刻楊逸飛心中大亂,招招遞出,哪還存著什麼章法,倒似憑空發泄一般。劍越亂,心中反卻越清楚,一道道劍痕划過糙地,將心底隱晦情意琢刻得一分分清晰起來。但清楚分明了,倒還不如混沌時,一言一笑皆無障礙。自己情迷之下荒唐舉動,只怕此後便是橫亘在兄弟二人之間的天塹裂痕,欲補難修……思緒堵在了死路上,楊逸飛舞劍的勢頭也不由得減弱下來,一刺一划,重愈千斤。而施展開的,也不再是長歌門精妙劍法,而是拙如幼童,簡簡單單,橫劈豎刺。
楊逸飛是在睡夢中聽到悠揚如許的琴音的。
這琴曲自他識音時起,便響在耳畔,未曾間斷,至今也足有快二十年了。即便五年中多在外遊歷,其音在心,也未稍離。如今樂聲入耳,輕柔拂散酒意,一時間卻未能拂醒他的夢裡魂牽。
茫茫然睜眼,無燈有月,月色如霜。皎華之下,垂袖撫琴的身影落在窗前、映在眼底,便更是一場大夢。楊青月背窗端坐,月光本落不到眉間,楊逸飛帶醉的眼朦朧望去,一眉一目、一唇一靨,卻清晰得刻骨銘心,莫忘莫遺。他略撐身子坐起幾分,神思還在醉中,心魂卻遁入琴境之內,一時間如痴似醉,連自己何時下了寢台,移步過去也未得知。
楊青月捻弦慢理,自是察覺了他的靠近。只是兄弟間不羈慣了,私下相處親密,更無什麼俗套,因此指下未有停頓。楊逸飛隨著曠然琴意步步走近,撩衣復在旁坐下聽琴,他舉止中猶帶三分酒後躑躅之色,踞坐不適,索性向前一趴,將琴幾做了憑枕,下頷擱在疊放手臂之上,姿態頑皮如童蒙,歪頭側耳,是聽琴,更是觀人。
被這樣目不轉睛的瞧著,楊青月也終於滋生出幾分不妥。他心中只當楊逸飛醉酒未醒,搖搖頭推開琴,剛要起身,手腕驀的一緊,被突兀拉住了,又頓回几案上。動作間不經意擦刮過琴弦,不成規矩的一聲鈍音,擊得人也是一愣。
楊逸飛沒有發愣,他已經端正坐了起來,一手牢牢把住楊青月手腕,一手撐在几上,眸色幽亮,既像是神清氣朗,又如深墜痴魔之淵,難說分明。兄弟兩人就著這個不太自在的姿勢對視半響,直到楊青月開始懷疑是不是這幾年間未見,自家弟弟添了諸如夢遊之症,楊逸飛忽的開口了。緩緩咬字,一聲一頓,音極哀而憤:“哥,我寧願……當初中毒的是我!”
楊青月一怔,隨後緩緩搖頭:“逸飛,你發什麼癔症……”他垂下眼臉,目光卻正巧落在了緊緊握住自己手腕的那隻手上。
修長白皙有力的一雙妙手,盡善,卻未嘗盡美,獨缺末指。
楊逸飛同樣低頭看著殘缺的右手,咬牙切齒:“若是兄長……哥,若是你……無論琴或劍,都該有長歌門諸先人所未有之成就……而非在這懷仁齋中……夙夜抱琴……如困囹圄……”他聲調愈嘶啞,幾若哭聲,額角青筋凸爆,顯見已是哀怒到了極致。
楊青月起初訝然,但隨著楊逸飛情緒激盪,倒先回了神。自怨自艾之情,自他琴中窺得大道以來,早已泯滅許久,偶爾勾動,也只是遺憾,而非怨懟。如今楊逸飛盡吐不平之聲,他足可淡然以對,將得空的另一隻手覆上去,撫平楊逸飛指骨硬凸的手,直到蓋住最側殘缺處,輕輕揉了揉。
二人至情,彼此恨不得親身以代對方苦楚處的心思,多少年來不言而明。若非籍酒趁夜,怕楊逸飛也難得突兀的一吐心聲。其實他話出了口,便也模糊覺得自己似有唐突,更怕兄長一時將自己情切之語當做同情憐憫,心中正是紛亂。楊青月輕撫緩揉,並未開口言語,倒及時得如同甘露灑心,一掃他無頭亂緒。楊逸飛也緩緩吐出一口氣,眼底憤慨悲哀之色消褪,又是一雙凝著玉潤光澤的星眸,燦爛爛的看向楊青月,拙樸純然如稚子。
楊青月看透了這雙眼眸,心中一時大動,更在砰動之外,莫名滋生一股疑慮。他一時未推敲出這股疑慮的根本,眼前的楊逸飛卻已驀的揭破。
冠玉般的面龐湊得近來,尚帶著酒香的吐息幽幽吹在耳畔,像是嘆息著喚了一聲:“哥……”
嘆息未盡,唇角驟有濕暖之意蜻蜓點水般一觸即離,迅速得仿佛錯覺。可那觸感到底仍是真實的,楊青月驚訝得猛張大了眼睛,手肘錯亂中磕到瑤琴,琴座在矮几上移位,發出一聲全然不諧的刮拉之聲。
一聲驚破迷離月下。
大變顏色手忙腳亂跳起身的反倒是楊逸飛,像是才後知後覺自己幹了什麼的青年臉色一瞬間凝固,嘴唇闔動數下,到底沒能吐出一個字來,看向楊青月的眼神更是複雜得難以言喻,房中氣氛剎那僵凝。
楊青月似是呆的,只來得及抬手輕觸了觸自己的唇邊,又看向方寸大亂的楊逸飛:“逸飛……”
“呯”的一聲做了他這半句話的了結,臉色半是漲紅半是慘白的青年竟是慌不擇路,一躍身自窗口閃出。眨眼間只餘風吹窗扇空響,亂不可理。
自古逐今,情之一字,最發深省。不知其何起何滅,何生何亡。楊逸飛自幼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落到此處,到底也是一個痴兒。
只是如今他自己也未可知此情發乎何處,似是月下琴中,攸然滋生;又好似有生以來,不變不移。只知那一瞬間,滿心滿眼,再容不得一絲別的考量,意亂情迷,非是自身所能掌控。
未嘗能夠止於禮,便驟變成了眼下失衡的亂局。
慌亂之中奪路而走,亂作一團的腦子裡尚還有思量的餘地。與楊青月同在懷仁齋中的寢房自是回不得,楊逸飛身在半空,驀的扭身,竟是直越過懷仁齋兩道院牆,向北而去。
懷仁齋既是長歌門重地,更是靜地,坐落已在極北。再向北,便無居所人煙,乃是數座零星島嶼,點綴水面,每日裡空惹猿鶴經行、鹿兔奔走,甚為幽靜。楊逸飛心思大亂之下,仍有判斷,身如飛羽,片刻間起落飄縱,已是落身鶴棲島上。
三更過半,四更未至,島上飛禽小獸也正在眠中,除了風聲水響,再沒什麼動靜。楊逸飛飄然落下,是在島邊一塊還算平整的糙坡上,這一帶地理算不得陌生,因與住處相鄰,幼時不止一次偷玩到此,如今輕車熟路,倒成了避愧之地。
只是他孤身至此,未見身前身後再有什麼人來到,驀然便像是泄了氣,倚著一棵老樹樹幹頹然坐了下去。心思千頭萬緒,一時無從梳理,只悶悶的一手攀住了一根老樹枝椏,捏握髮泄。
那樹枝雖說堅韌,又怎當得起習武之人發力攀折,頓時吃不住勁,“咔嚓”一聲斷裂,枝梢帶葉,足有三四尺長短,落在楊逸飛掌中。
楊逸飛力道用老,空握著截殘枝劃落,坐旁糙地上登時多了一道溝痕。翻落的不過是泥土糙葉,他倒覺得如刻心頭,兀的一聲長嘯,躍身而起,仗枝成劍,亂舞相知。
琴如心,劍亦如心,長歌相知劍法,更是扣心知意之劍。此刻楊逸飛心中大亂,招招遞出,哪還存著什麼章法,倒似憑空發泄一般。劍越亂,心中反卻越清楚,一道道劍痕划過糙地,將心底隱晦情意琢刻得一分分清晰起來。但清楚分明了,倒還不如混沌時,一言一笑皆無障礙。自己情迷之下荒唐舉動,只怕此後便是橫亘在兄弟二人之間的天塹裂痕,欲補難修……思緒堵在了死路上,楊逸飛舞劍的勢頭也不由得減弱下來,一刺一划,重愈千斤。而施展開的,也不再是長歌門精妙劍法,而是拙如幼童,簡簡單單,橫劈豎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