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無人擁有王曉靜的技術,無人能替代王曉靜的位置。別人看到的是王曉靜光鮮的榮耀,卻很少有人能理解王曉靜內心的苦。正是因為這種無人能接替的局面,所以王曉靜一年到頭必須奮鬥在介入室。她的身體長期受輻射,久而久之,白細胞總數是所有介入室員工中最低的。許知敏在介入室僅跟了王曉靜幾天,就深刻體會到導師的苦楚。教授上台,尤其是辛教授,即便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冠狀動脈造影,也非指名王曉靜跟台不可,而複雜的介入手術,王曉靜不放心,自己又得跟進。介入室的整套管理,幾乎是王曉靜一個人扛著。江護士長不懂得介入室的具體操作,只負責聽匯報和監督。王曉靜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因此,江護士長也調配了兩個護士幫王曉靜;一名是資歷較高的孫護士,幫王曉靜分擔設備的管理工作;一名是與王曉靜年紀相仿的蕭紅護士,幫王曉靜在技術上輔導新員工。
儘管有這兩名助手,結果仍是不盡如人意。王曉靜每次因休息或公差離開介入室幾天,一回來又得全部自己重新整頓。因而,有人說王曉靜是目中無人、持才傲物。
許知敏深知王曉靜絕不是這種人,卻又不得不承認,王曉靜以嚴格對待自己的那一套去要求別人,及其不討好。王曉靜後來學乖了,對一些小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小問題日積月累,終會釀成大禍。就在許知敏進省醫前一個多月,心內介入室教授、醫生、護理幹部開了一個內部的小會。會議上有人提出讓蕭紅分擔王曉靜的重任,負責介入室的倉庫管理。
倉庫?許知敏好奇地看著綠色牌子上印著的兩個字。病區的倉庫,放的是病人被服和雜物,這介入室的倉庫呢?-
王曉靜掏出一串鑰匙,打開了倉庫的兩道門,裡面放著一排排的架子,數百個格子櫃,都貼了編號。許知敏隨意拿起一個架上的東西,是一條獨立消毒包裝的進口管子。
這些東西我在單獨授課時已經對你講過了。王曉靜對許知敏說,你要儘快熟悉這裡的格局,以及各種物品的類型和編號。尤其要記住,辛教授和他的學生、王教授和他的學生,使用的物品所屬的公司是兩個不同的公司。許知敏恍然大悟。她在外科手術室待過,那邊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瓣膜的供應商不止一家,價格市場自由競爭,最終醫生需要給病人換哪種瓣膜,則是由醫生建議和醫院決定。醫生當然是要為病人著想,只是物品通過市場的自由競爭來到醫院後,必然是要形成壟斷,導致這個壟斷的往往是科室的頭頭。心外那邊,基本是統一了。心內這邊,由於正主任不是搞介入的,介入室由兩位教授各自率領一個團隊,說是美派和日派技術之爭,不如說是利益之爭。爭奪的地盤,就體現在這個小小的倉庫中。
很貴嗎?許知敏突然感到手裡的東西沉甸甸的。
你觀摩了幾天介入手術,沒看報價單嗎?王曉靜反問她。
手術中所用物品的報價單是由跟台的介入室護士負責填寫的,一個冠狀造影術是四千至八千塊不等,而一個PTCA加支架手術以數萬元人民幣計算。這其中,手術者的治療費、其他材料費相差無幾,主要差價來自於這些支架。想到這兒,許知敏心裡一寒,這塊肥肉的價值超出了她的預想。
由此回到那次內部會議,表面上是有人體貼,想要蕭紅替王曉靜排憂解難,然而底下打得算盤,真實原因令人驚心。因為王曉靜是個公私分明的人,從不向美派或是日派靠攏,所以這麼多年來教授們都信任她,把介入室交給她管理。最金貴的倉庫進貨出貨記錄,全是王曉靜自己一個人登記整理。這直接影響到介入室的整個財政收入。如今有人蠢蠢欲動了,意圖打破這個格局。提議蕭紅代替王小靜這一招若成功,蕭紅得益,蕭紅背後支持的人更得利;若不成事,則可以從心理上脅迫王曉靜,保持王曉靜選擇一派。問題是,這個建議是誰提上議程的?
江戶士長提出的,說是護理部的意思,怕我太累了。王曉靜低著頭搓去手指上的膠布痕,冷冷地輕笑,我說,我早就想辭掉介入室這份工作了,正好,讓蕭護士一併接管我所有的工作吧。
許知敏心想:王曉靜這招先發制人,教授們肯定是不依的了。不過,事情當真這麼簡單?
王曉靜繼續說:辛教授馬上就說,那可不行,新舊交替,也得有個過程啊。
許知敏明白了,人家還沒決定是否新舊交替,這辛教授就一口咬定新舊交替不行,這蕭紅依靠的是誰可想而知了。
伙兒商量了一個多小時,也沒能得出結論,只說先看看吧。
許知敏問,支持蕭紅的人能妥協總是有原因的。
因為我說了,蕭護士要分管倉庫也行,但要全權接管我的工作。其實也不存在什麼新舊交替的問題,就幾把介入室的鑰匙而已嘛。我交了出去,以後呢,教授們要的東西就應該由蕭護士去拿了。教授們一下子全都不說話了。王曉靜對此露出了一抹高深的笑。拍了拍許知敏的肩頭,交給蕭紅,還不如交給你妥當,因為你至少不會經常拿錯東西。
許知敏有點兒糊塗了,道:我的經驗沒有蕭護士豐富
據我所知,全院能趕上我的醫學英語水平的護士,你是第一個。王曉靜道:要知道 ,我們介入室大多數的儀器物品全是進口的,標明的註解是國家通用語言英語。
許知敏一點即通。英語是許多同事的弱項,恐怕蕭紅也不例外。介入室里這麼多外國貨,不可能天天有人幫忙搞中文翻譯。外語成了王曉靜取勝的一大武器,現在又是許知敏的優勢了。
我呢,是對事不對人。真是對了人,就不針對事了。王曉靜依然一副淡漠的表情,說白了,我不想我在這裡花費的心血,毀在一個我認為能力不足以接手的人手裡。蕭紅的為人怎樣我不管,但技術我信不過。同樣的,你做人怎樣我不管,我只管你的技術過不過得了我這關。
許知敏小心翼翼地嗯了一聲。
王曉靜將鑰匙串放進許知敏的掌心,道:介入室一共三套鑰匙,護士長備一套。另外兩套本是這樣安排的;因為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原計劃希望有兩名管理者可以輪班,所以我有一套。但剩下的這一套一直沒有機會給誰,現在你先拿著學習吧。
許知敏把鑰匙放入貼身的口袋,感覺異常沉重。這是個機會,同時是個巨大的考驗。若自己乾的不好,王曉靜醜話說在了前頭,一樣不會給她特殊的對待。
王曉靜走了兩步,回頭道:哦,明天開始,你試著單獨跟台。先跟郭醫生吧,他好說話。
許知敏很久沒與郭燁南說過話了,進省醫後,一次也沒有。
今天上午許知敏負責的一號手術室有兩台連接的冠狀動脈造影。介入室為了減少護士,一般單純的造影檢查只安排一個護士負責台上兼台下。許知敏明顯感到有壓力,自己第一次單獨跟台,卻偏偏撞著了郭燁南操刀。
郭燁南會故意找碴兒嗎?許知敏穿著沉重的鉛衣隔離輻射,給病人的左手滴入一瓶藥液,建立這條靜脈通道,主要是方便術中突然加藥物或者搶救。此時郭燁南已經全副武裝地走了進來。許知敏抬頭,剛好與他匆匆對看一眼。這一眼,許知敏看到了他眼鏡底下埋藏的冷漠。這個整天說著不正經笑話的女子,從她第一次在火車上聽他說絕不做心臟按壓,她就清楚他的笑臉後面是怎樣的鐵石心腸。
郭燁南走到台邊,對面的助手邊遞給他利多卡因注射器準備局部麻醉,邊發牢騷說:今天這護士是新來的,不知道你的習慣,只給了一隻麻醉。我跟她要,她說這是常規,你開口再要才會給。
許知敏不打算和助手辯駁,助手的話不等於主刀的話。何況助手是名跟班的實習醫生。按照術中規矩,她只聽主刀的,於是她靜等著郭燁南開腔決定。
郭燁南推著注射器排氣,對助手說:我說過一支麻藥我搞不定嗎?
助手意想不到地吃了個閉門羹,道:那,那個、、、、
人家新來的怎麼了?你也是新來的。再說,我一樣是從新來的慢慢變為不是新來的。
助手想不通郭燁南為何幫一個新來的護士說話,傻愣在那兒。
許知敏在心裡笑。這個助手是百分之百的新來的,不懂規則。無論是醫生或是護士或是檢驗師,首先彼此維護的肯定是本科室和本院的正是員工,這就好比同一個家庭的人在對付外敵時必是團結一致一樣。儼然,郭燁南把她當成了一家人看待了。
兩台造影手術順利結束。許知敏鬆了口氣,郭燁南出乎意料地體貼。手術中,她不是很明了他說的型號,為此多問了一次,郭燁南仍是平靜地答覆了她,沒有開口責罵。
手術完畢,許知敏清理完手術室。發現郭燁南倚在門口等她。
有紙和筆嗎?他問。
許知敏摸出口袋裡的小筆記本和派克筆,道:你要幾頁?
郭燁南阻止她撕掉筆記本的紙張,說:我念,你記好,王教授和我們這一批人所喜歡用的。
許知敏的手略一頓,繼而機警地記錄。她記好後,他取過她的筆記本幫她查看是否有記錯的地方。許知敏仍有疑問,卻不敢輕易開口。
他翻了翻她前面的筆記,道:你很認真,很刻苦,你在外科手術室博得了所有人的好評,我相信你在這裡會同樣幹得出色。總之,我們對你的期望很高。
對此,許知敏有自己的主張,她道:我不過是王老師的徒弟,以後也是。
郭燁南接話道:我明白。正是看得出你是個重情誼的人,我才會最終同意招你進省醫。上回你生病,我承認自己做的有點兒過火了,順便跟你道個歉。
不用了。
我的話還沒說完。我願意道歉,是因為見你確實在努力化解他們兩人之間的一些誤會。
師兄……自然地叫出口後,許知敏方記起郭燁南是不讓自己稱呼他為師兄的,蹙眉想著如何彌補。
郭燁南則一雙眼睛看向她別在口袋上的派克筆,知道她做出了選擇,正漸漸地向袁和東透露著這個信息。怪不得袁和東近來常常鬱悶,幸好袁和東是個思想開朗尊重他人的人。他自己已經考慮了多天了,以後她畢竟是要協助他們工作的自家人,何必將關係弄僵呢?再說,她將來跟了他的好友,自己得稱呼她一聲嫂子呢。墨深前段日子也是經常敲打他,他若是再難為她,無疑是與墨深和袁和東兩人都過不去。
郭燁南認輸了,笑眯眯地說,我知道你從不在公開場合稱呼我們師兄的,私下叫師兄是可以的。
他允許了?!許知敏驚異之後,立馬識趣地拍拍筆記本,道:郭師兄,謝謝你的提點。
儘管有這兩名助手,結果仍是不盡如人意。王曉靜每次因休息或公差離開介入室幾天,一回來又得全部自己重新整頓。因而,有人說王曉靜是目中無人、持才傲物。
許知敏深知王曉靜絕不是這種人,卻又不得不承認,王曉靜以嚴格對待自己的那一套去要求別人,及其不討好。王曉靜後來學乖了,對一些小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小問題日積月累,終會釀成大禍。就在許知敏進省醫前一個多月,心內介入室教授、醫生、護理幹部開了一個內部的小會。會議上有人提出讓蕭紅分擔王曉靜的重任,負責介入室的倉庫管理。
倉庫?許知敏好奇地看著綠色牌子上印著的兩個字。病區的倉庫,放的是病人被服和雜物,這介入室的倉庫呢?-
王曉靜掏出一串鑰匙,打開了倉庫的兩道門,裡面放著一排排的架子,數百個格子櫃,都貼了編號。許知敏隨意拿起一個架上的東西,是一條獨立消毒包裝的進口管子。
這些東西我在單獨授課時已經對你講過了。王曉靜對許知敏說,你要儘快熟悉這裡的格局,以及各種物品的類型和編號。尤其要記住,辛教授和他的學生、王教授和他的學生,使用的物品所屬的公司是兩個不同的公司。許知敏恍然大悟。她在外科手術室待過,那邊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瓣膜的供應商不止一家,價格市場自由競爭,最終醫生需要給病人換哪種瓣膜,則是由醫生建議和醫院決定。醫生當然是要為病人著想,只是物品通過市場的自由競爭來到醫院後,必然是要形成壟斷,導致這個壟斷的往往是科室的頭頭。心外那邊,基本是統一了。心內這邊,由於正主任不是搞介入的,介入室由兩位教授各自率領一個團隊,說是美派和日派技術之爭,不如說是利益之爭。爭奪的地盤,就體現在這個小小的倉庫中。
很貴嗎?許知敏突然感到手裡的東西沉甸甸的。
你觀摩了幾天介入手術,沒看報價單嗎?王曉靜反問她。
手術中所用物品的報價單是由跟台的介入室護士負責填寫的,一個冠狀造影術是四千至八千塊不等,而一個PTCA加支架手術以數萬元人民幣計算。這其中,手術者的治療費、其他材料費相差無幾,主要差價來自於這些支架。想到這兒,許知敏心裡一寒,這塊肥肉的價值超出了她的預想。
由此回到那次內部會議,表面上是有人體貼,想要蕭紅替王曉靜排憂解難,然而底下打得算盤,真實原因令人驚心。因為王曉靜是個公私分明的人,從不向美派或是日派靠攏,所以這麼多年來教授們都信任她,把介入室交給她管理。最金貴的倉庫進貨出貨記錄,全是王曉靜自己一個人登記整理。這直接影響到介入室的整個財政收入。如今有人蠢蠢欲動了,意圖打破這個格局。提議蕭紅代替王小靜這一招若成功,蕭紅得益,蕭紅背後支持的人更得利;若不成事,則可以從心理上脅迫王曉靜,保持王曉靜選擇一派。問題是,這個建議是誰提上議程的?
江戶士長提出的,說是護理部的意思,怕我太累了。王曉靜低著頭搓去手指上的膠布痕,冷冷地輕笑,我說,我早就想辭掉介入室這份工作了,正好,讓蕭護士一併接管我所有的工作吧。
許知敏心想:王曉靜這招先發制人,教授們肯定是不依的了。不過,事情當真這麼簡單?
王曉靜繼續說:辛教授馬上就說,那可不行,新舊交替,也得有個過程啊。
許知敏明白了,人家還沒決定是否新舊交替,這辛教授就一口咬定新舊交替不行,這蕭紅依靠的是誰可想而知了。
伙兒商量了一個多小時,也沒能得出結論,只說先看看吧。
許知敏問,支持蕭紅的人能妥協總是有原因的。
因為我說了,蕭護士要分管倉庫也行,但要全權接管我的工作。其實也不存在什麼新舊交替的問題,就幾把介入室的鑰匙而已嘛。我交了出去,以後呢,教授們要的東西就應該由蕭護士去拿了。教授們一下子全都不說話了。王曉靜對此露出了一抹高深的笑。拍了拍許知敏的肩頭,交給蕭紅,還不如交給你妥當,因為你至少不會經常拿錯東西。
許知敏有點兒糊塗了,道:我的經驗沒有蕭護士豐富
據我所知,全院能趕上我的醫學英語水平的護士,你是第一個。王曉靜道:要知道 ,我們介入室大多數的儀器物品全是進口的,標明的註解是國家通用語言英語。
許知敏一點即通。英語是許多同事的弱項,恐怕蕭紅也不例外。介入室里這麼多外國貨,不可能天天有人幫忙搞中文翻譯。外語成了王曉靜取勝的一大武器,現在又是許知敏的優勢了。
我呢,是對事不對人。真是對了人,就不針對事了。王曉靜依然一副淡漠的表情,說白了,我不想我在這裡花費的心血,毀在一個我認為能力不足以接手的人手裡。蕭紅的為人怎樣我不管,但技術我信不過。同樣的,你做人怎樣我不管,我只管你的技術過不過得了我這關。
許知敏小心翼翼地嗯了一聲。
王曉靜將鑰匙串放進許知敏的掌心,道:介入室一共三套鑰匙,護士長備一套。另外兩套本是這樣安排的;因為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原計劃希望有兩名管理者可以輪班,所以我有一套。但剩下的這一套一直沒有機會給誰,現在你先拿著學習吧。
許知敏把鑰匙放入貼身的口袋,感覺異常沉重。這是個機會,同時是個巨大的考驗。若自己乾的不好,王曉靜醜話說在了前頭,一樣不會給她特殊的對待。
王曉靜走了兩步,回頭道:哦,明天開始,你試著單獨跟台。先跟郭醫生吧,他好說話。
許知敏很久沒與郭燁南說過話了,進省醫後,一次也沒有。
今天上午許知敏負責的一號手術室有兩台連接的冠狀動脈造影。介入室為了減少護士,一般單純的造影檢查只安排一個護士負責台上兼台下。許知敏明顯感到有壓力,自己第一次單獨跟台,卻偏偏撞著了郭燁南操刀。
郭燁南會故意找碴兒嗎?許知敏穿著沉重的鉛衣隔離輻射,給病人的左手滴入一瓶藥液,建立這條靜脈通道,主要是方便術中突然加藥物或者搶救。此時郭燁南已經全副武裝地走了進來。許知敏抬頭,剛好與他匆匆對看一眼。這一眼,許知敏看到了他眼鏡底下埋藏的冷漠。這個整天說著不正經笑話的女子,從她第一次在火車上聽他說絕不做心臟按壓,她就清楚他的笑臉後面是怎樣的鐵石心腸。
郭燁南走到台邊,對面的助手邊遞給他利多卡因注射器準備局部麻醉,邊發牢騷說:今天這護士是新來的,不知道你的習慣,只給了一隻麻醉。我跟她要,她說這是常規,你開口再要才會給。
許知敏不打算和助手辯駁,助手的話不等於主刀的話。何況助手是名跟班的實習醫生。按照術中規矩,她只聽主刀的,於是她靜等著郭燁南開腔決定。
郭燁南推著注射器排氣,對助手說:我說過一支麻藥我搞不定嗎?
助手意想不到地吃了個閉門羹,道:那,那個、、、、
人家新來的怎麼了?你也是新來的。再說,我一樣是從新來的慢慢變為不是新來的。
助手想不通郭燁南為何幫一個新來的護士說話,傻愣在那兒。
許知敏在心裡笑。這個助手是百分之百的新來的,不懂規則。無論是醫生或是護士或是檢驗師,首先彼此維護的肯定是本科室和本院的正是員工,這就好比同一個家庭的人在對付外敵時必是團結一致一樣。儼然,郭燁南把她當成了一家人看待了。
兩台造影手術順利結束。許知敏鬆了口氣,郭燁南出乎意料地體貼。手術中,她不是很明了他說的型號,為此多問了一次,郭燁南仍是平靜地答覆了她,沒有開口責罵。
手術完畢,許知敏清理完手術室。發現郭燁南倚在門口等她。
有紙和筆嗎?他問。
許知敏摸出口袋裡的小筆記本和派克筆,道:你要幾頁?
郭燁南阻止她撕掉筆記本的紙張,說:我念,你記好,王教授和我們這一批人所喜歡用的。
許知敏的手略一頓,繼而機警地記錄。她記好後,他取過她的筆記本幫她查看是否有記錯的地方。許知敏仍有疑問,卻不敢輕易開口。
他翻了翻她前面的筆記,道:你很認真,很刻苦,你在外科手術室博得了所有人的好評,我相信你在這裡會同樣幹得出色。總之,我們對你的期望很高。
對此,許知敏有自己的主張,她道:我不過是王老師的徒弟,以後也是。
郭燁南接話道:我明白。正是看得出你是個重情誼的人,我才會最終同意招你進省醫。上回你生病,我承認自己做的有點兒過火了,順便跟你道個歉。
不用了。
我的話還沒說完。我願意道歉,是因為見你確實在努力化解他們兩人之間的一些誤會。
師兄……自然地叫出口後,許知敏方記起郭燁南是不讓自己稱呼他為師兄的,蹙眉想著如何彌補。
郭燁南則一雙眼睛看向她別在口袋上的派克筆,知道她做出了選擇,正漸漸地向袁和東透露著這個信息。怪不得袁和東近來常常鬱悶,幸好袁和東是個思想開朗尊重他人的人。他自己已經考慮了多天了,以後她畢竟是要協助他們工作的自家人,何必將關係弄僵呢?再說,她將來跟了他的好友,自己得稱呼她一聲嫂子呢。墨深前段日子也是經常敲打他,他若是再難為她,無疑是與墨深和袁和東兩人都過不去。
郭燁南認輸了,笑眯眯地說,我知道你從不在公開場合稱呼我們師兄的,私下叫師兄是可以的。
他允許了?!許知敏驚異之後,立馬識趣地拍拍筆記本,道:郭師兄,謝謝你的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