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頁
“思予,謝謝你。”她輕輕說。卻是滿心的感動。
謝謝你,陪著我一路走來,無論淒風苦雨,無論磨折辛苦,無論順境逆境……
你都與我攜手以對,不曾放棄,不曾離棄。
永遠,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風雨無阻地陪伴在我的身邊。
安思予懂得商嬌想說什麼,不由心中情動,也伸出手來,將商嬌緊緊抱住。
如同一隻大雁,張開雙翅,將自己的妻兒緊緊環衛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爹,娘——你們看!”
突然,不遠處的諾兒像發現了什麼新大陸一般,哇哇大叫。
商嬌與安思予齊齊向他看去。卻見諾兒手指著帆船船頂,大叫:“你們看,上面有個人,竟然是黃頭髮藍眼睛的哦!”
商嬌與安思予順著諾兒手指的方向齊齊抬頭一看,頓時瞠目結舌。
“溫莎,你怎麼在這裡?”二人齊齊大呼。
(正文完)
伲子有話說 番外一 君臨處,天下慟素縞
大魏福遠公主商嬌,大宋皇帝劉繹欽封的商貴妃,在嫁予宋國皇帝不足半載,便因病謝世。
看著心愛的貴妃死去,大宋皇帝痛不欲生,撫屍慟哭,幾欲暈厥。
不僅如此,劉繹還親自追封商嬌為皇貴妃,一應喪儀,皆比照皇貴妃儀制,整個大宋也一片素縞,民間禁歌舞娛樂、嫁娶百日,極盡哀榮。
整個大宋的文武百官,就連柔然可汗阿那辰聽聞商嬌死訊,也攜妻親至大宋悼念,以致哀思。
大魏皇帝雖因病未能親至,卻也派了大將爾朱禹為致喪禮官,前往致哀。
然而,就在商皇貴妃的靈堂之上,卻發生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事情。
大魏皇帝親派的致喪禮官爾朱禹竟提出,奉大魏英宗皇帝令,乞福遠公主遺骨歸國入葬。
這一來,不僅惹所在場人全部大怔,更惹得宋國國君劉繹大怒。
須知,福遠公主商嬌雖是大魏之人,又被魏帝冊為公主,但現在畢竟已遠嫁宋國,是宋國國主的愛妃。
自然便應該算作宋國之人。
按禮制,商嬌當以宋皇貴妃喪儀出殯,葬入宋明帝的妃陵之中。
魏帝此舉,顯然並不認可福遠公主與宋皇的這段婚姻,甚至有公開侮辱宋皇之嫌。
靈堂之內,當著滿座政要,劉繹一身縞素,當眾拍案怒斥爾朱禹道:“請將軍返魏之時,替朕傳話於大魏皇上,福遠公主商嬌既已遠嫁於朕,便是朕的愛妃,是大宋之人!她的靈柩,自然當葬入我大宋皇陵,與朕永世相伴。我劉宋雖弱,卻也不是好欺之輩。若大魏皇上對此有所異議,盡請兵戎相見。朕非死不讓半步,不退半步!”
爾朱禹不憤,面色鐵青,拂袖而去。
未料及至第二日,爾朱禹出發歸國之時,宋皇已早已等候在都城建康的城門之下。
爾朱禹再是不憤,亦顧忌宋皇身份,只得匆匆下馬,與之作別。
宋皇拉著爾朱禹的手,與之耳語了幾句,便互道珍重,送別了爾朱禹。
只爾朱禹走時,臉色已明顯難看之極,甚至眼中已隱隱有著殺意。
劉繹遙遙望著爾朱禹遠去的背影,不知不覺間,臉上浮出了一絲詭異的笑意。
負在背後的手,緊緊拳握。
他永遠忘不掉,當初他自一路快馬加鞭,乏累已極的劉軒手中,接過商嬌時的那一幕。
那個令他全心愛慕的女子,明明在他放她返回魏國,馳援睿王元濬之時,尚還如此健康頑強,充滿著勃勃生機……
卻在短短數月的時間裡,被元濬摧殘折磨至此!
一把枯骨,滿頭稻草般萎靡無光的短髮,微弱的氣息,幾無生機……
全然拼就一口氣,支撐著她離開大魏,來到宋國。
讓他將她抱在懷裡的那一刻,心都快要碎掉了。
明明以為,放她離開是對她最好的安排與報答,卻不知此舉,竟讓她淪落修羅之手,活活遭受了這麼長一段時日的折磨!
豈能不恨,豈能不怨?
所以,當商嬌告訴了他一個秘密時,他便留了意。
爾朱禹……
現在也算是手握兵權的一代大將了吧?
他劉繹什麼也沒做。
只是在爾朱禹的心裡,埋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總有一日,那顆仇恨的種子,會生根,發芽,再次長成參天的巨樹!
****
大魏宗正五年元月,經過數年休養生息,並與柔然達成和議後,已然兵強馬壯的大魏皇帝元濬突然下令,以當年劉宋聯合柔然陳兵邊境,逼娶福遠公主一事為由,率大魏精兵五十萬南征劉宋,意圖蕩平劉宋,一統中原。
宋國國主亦親自領兵,派出各路精兵強將,雙方於宋魏邊境南安、南平、淮水等地多次發生激烈交戰,傷亡無數,血流成河。
大宋雖兵力上足以與大魏相抗衡,奈何大魏本就起自鮮卑,相對南人體格更加健碩,且如今兵馬強壯,再加上領兵的大魏皇帝元濬更是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幾場戰役下來,反倒大魏占了優勢,接連攻下大宋數座城池。
然而,就在大魏的鐵騎即將踏破中原之時,魏帝元濬卻突然病倒了。
相傳,是當年濟州被圍之時落下的舊傷所引發。
這一病,大魏南征劉宋的步伐,被迫戛然而止。
魏帝被匆匆送回了魏宮之中。
御醫們膽戰心驚,全力醫治。清心殿中,總是燈火通明,通宵達旦。
但御醫們傾盡全力,也沒能阻止一代帝星的殞落。
正值壯年,擁有萬丈雄心與抱負的英宗皇帝,終於還是迎來他生命中最後的時刻。
彌留之際,他的身邊,除了太子元宏的生母常淑妃與太子元宏外,唯一陪伴他的,只有牧流光與劉恕兩個跟隨了他幾十年的老人。
交代完所有後事,英宗皇帝於病榻之間抬起無神的眼,手緩緩抬起,指向不遠處梳妝檯上的一個錦盒。
李恕立刻懂得了皇上的心思,噙著滿眼熱淚,蹣跚起身,捧起那個包漿透亮,不知被細細摩挲過多少遍的錦盒,小心翼翼地奉到皇帝床前。
“皇上……”劉恕將錦盒送到皇帝面前,未開口,已老淚縱橫。
皇帝唇角微動,示意劉恕將錦盒打開。
劉恕打開錦盒,便看見裡面盛放著的兩樣東西。
一束黑漆的,被編成髮辮的頭髮。
發尾處乾淨俐落,可見當時割斷它的人,是如何揮刀堅決,不留半分情意。
一支已然變形的如意金簪。
上面隱隱有著一股香甜的髮油的味道。可見它曾經的主人,是如何喜愛,時時佩戴在發間。
皇帝將兩件東西拿在手中,顫著手細細撫摩,緊緊擁進懷裡。
“朕死後……陵寢內,那處空著的墓穴……”他蹩著眉,喘著粗氣,似乎很痛苦的模樣,卻依舊強撐著,斷斷續續地交代後事。
那處空著的墓穴,始終是他心中最大的遺憾。
謝謝你,陪著我一路走來,無論淒風苦雨,無論磨折辛苦,無論順境逆境……
你都與我攜手以對,不曾放棄,不曾離棄。
永遠,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風雨無阻地陪伴在我的身邊。
安思予懂得商嬌想說什麼,不由心中情動,也伸出手來,將商嬌緊緊抱住。
如同一隻大雁,張開雙翅,將自己的妻兒緊緊環衛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爹,娘——你們看!”
突然,不遠處的諾兒像發現了什麼新大陸一般,哇哇大叫。
商嬌與安思予齊齊向他看去。卻見諾兒手指著帆船船頂,大叫:“你們看,上面有個人,竟然是黃頭髮藍眼睛的哦!”
商嬌與安思予順著諾兒手指的方向齊齊抬頭一看,頓時瞠目結舌。
“溫莎,你怎麼在這裡?”二人齊齊大呼。
(正文完)
伲子有話說 番外一 君臨處,天下慟素縞
大魏福遠公主商嬌,大宋皇帝劉繹欽封的商貴妃,在嫁予宋國皇帝不足半載,便因病謝世。
看著心愛的貴妃死去,大宋皇帝痛不欲生,撫屍慟哭,幾欲暈厥。
不僅如此,劉繹還親自追封商嬌為皇貴妃,一應喪儀,皆比照皇貴妃儀制,整個大宋也一片素縞,民間禁歌舞娛樂、嫁娶百日,極盡哀榮。
整個大宋的文武百官,就連柔然可汗阿那辰聽聞商嬌死訊,也攜妻親至大宋悼念,以致哀思。
大魏皇帝雖因病未能親至,卻也派了大將爾朱禹為致喪禮官,前往致哀。
然而,就在商皇貴妃的靈堂之上,卻發生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事情。
大魏皇帝親派的致喪禮官爾朱禹竟提出,奉大魏英宗皇帝令,乞福遠公主遺骨歸國入葬。
這一來,不僅惹所在場人全部大怔,更惹得宋國國君劉繹大怒。
須知,福遠公主商嬌雖是大魏之人,又被魏帝冊為公主,但現在畢竟已遠嫁宋國,是宋國國主的愛妃。
自然便應該算作宋國之人。
按禮制,商嬌當以宋皇貴妃喪儀出殯,葬入宋明帝的妃陵之中。
魏帝此舉,顯然並不認可福遠公主與宋皇的這段婚姻,甚至有公開侮辱宋皇之嫌。
靈堂之內,當著滿座政要,劉繹一身縞素,當眾拍案怒斥爾朱禹道:“請將軍返魏之時,替朕傳話於大魏皇上,福遠公主商嬌既已遠嫁於朕,便是朕的愛妃,是大宋之人!她的靈柩,自然當葬入我大宋皇陵,與朕永世相伴。我劉宋雖弱,卻也不是好欺之輩。若大魏皇上對此有所異議,盡請兵戎相見。朕非死不讓半步,不退半步!”
爾朱禹不憤,面色鐵青,拂袖而去。
未料及至第二日,爾朱禹出發歸國之時,宋皇已早已等候在都城建康的城門之下。
爾朱禹再是不憤,亦顧忌宋皇身份,只得匆匆下馬,與之作別。
宋皇拉著爾朱禹的手,與之耳語了幾句,便互道珍重,送別了爾朱禹。
只爾朱禹走時,臉色已明顯難看之極,甚至眼中已隱隱有著殺意。
劉繹遙遙望著爾朱禹遠去的背影,不知不覺間,臉上浮出了一絲詭異的笑意。
負在背後的手,緊緊拳握。
他永遠忘不掉,當初他自一路快馬加鞭,乏累已極的劉軒手中,接過商嬌時的那一幕。
那個令他全心愛慕的女子,明明在他放她返回魏國,馳援睿王元濬之時,尚還如此健康頑強,充滿著勃勃生機……
卻在短短數月的時間裡,被元濬摧殘折磨至此!
一把枯骨,滿頭稻草般萎靡無光的短髮,微弱的氣息,幾無生機……
全然拼就一口氣,支撐著她離開大魏,來到宋國。
讓他將她抱在懷裡的那一刻,心都快要碎掉了。
明明以為,放她離開是對她最好的安排與報答,卻不知此舉,竟讓她淪落修羅之手,活活遭受了這麼長一段時日的折磨!
豈能不恨,豈能不怨?
所以,當商嬌告訴了他一個秘密時,他便留了意。
爾朱禹……
現在也算是手握兵權的一代大將了吧?
他劉繹什麼也沒做。
只是在爾朱禹的心裡,埋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總有一日,那顆仇恨的種子,會生根,發芽,再次長成參天的巨樹!
****
大魏宗正五年元月,經過數年休養生息,並與柔然達成和議後,已然兵強馬壯的大魏皇帝元濬突然下令,以當年劉宋聯合柔然陳兵邊境,逼娶福遠公主一事為由,率大魏精兵五十萬南征劉宋,意圖蕩平劉宋,一統中原。
宋國國主亦親自領兵,派出各路精兵強將,雙方於宋魏邊境南安、南平、淮水等地多次發生激烈交戰,傷亡無數,血流成河。
大宋雖兵力上足以與大魏相抗衡,奈何大魏本就起自鮮卑,相對南人體格更加健碩,且如今兵馬強壯,再加上領兵的大魏皇帝元濬更是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幾場戰役下來,反倒大魏占了優勢,接連攻下大宋數座城池。
然而,就在大魏的鐵騎即將踏破中原之時,魏帝元濬卻突然病倒了。
相傳,是當年濟州被圍之時落下的舊傷所引發。
這一病,大魏南征劉宋的步伐,被迫戛然而止。
魏帝被匆匆送回了魏宮之中。
御醫們膽戰心驚,全力醫治。清心殿中,總是燈火通明,通宵達旦。
但御醫們傾盡全力,也沒能阻止一代帝星的殞落。
正值壯年,擁有萬丈雄心與抱負的英宗皇帝,終於還是迎來他生命中最後的時刻。
彌留之際,他的身邊,除了太子元宏的生母常淑妃與太子元宏外,唯一陪伴他的,只有牧流光與劉恕兩個跟隨了他幾十年的老人。
交代完所有後事,英宗皇帝於病榻之間抬起無神的眼,手緩緩抬起,指向不遠處梳妝檯上的一個錦盒。
李恕立刻懂得了皇上的心思,噙著滿眼熱淚,蹣跚起身,捧起那個包漿透亮,不知被細細摩挲過多少遍的錦盒,小心翼翼地奉到皇帝床前。
“皇上……”劉恕將錦盒送到皇帝面前,未開口,已老淚縱橫。
皇帝唇角微動,示意劉恕將錦盒打開。
劉恕打開錦盒,便看見裡面盛放著的兩樣東西。
一束黑漆的,被編成髮辮的頭髮。
發尾處乾淨俐落,可見當時割斷它的人,是如何揮刀堅決,不留半分情意。
一支已然變形的如意金簪。
上面隱隱有著一股香甜的髮油的味道。可見它曾經的主人,是如何喜愛,時時佩戴在發間。
皇帝將兩件東西拿在手中,顫著手細細撫摩,緊緊擁進懷裡。
“朕死後……陵寢內,那處空著的墓穴……”他蹩著眉,喘著粗氣,似乎很痛苦的模樣,卻依舊強撐著,斷斷續續地交代後事。
那處空著的墓穴,始終是他心中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