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彎腰的工夫可不簡單,天翌佩服的說。

  還有田間管理,施肥、拔草、防災……等,直到一穗穗的穀粒灌漿,才放水,等田裡的土干,準備收割。穀粒成熟後,用鐮刀兜兜割下,兩手拿著小捆,向禾桶里甩打脫粒,那又是力氣活。然後再曬乾進倉。吃時脫掉穀殼才成米。

  對嗎!這才是結穀子的秧苗,那能是樹啊!天翌不服輸的說。

  那的確是秧苗,沒錯,老同學也這麼說。

  還有一詩詞說種田的辛苦,你肯定能記得,詩詞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容易啊!天翌說。

  真是一粒糧食一滴汗啊!老同學深有感觸的也說。

  這田田真不簡單,既能認真學習書本知識,也能吃苦耐勞學田裡的活。天翌很讚賞的說。

  老同學繼續說,當田田進入中學,到了縣城,見多識廣了,以前在電影裡看到的拖拉機,也看到了真東西在田裡歡快的跑了,田田心想,我們那邊也應有辦法。

  父親思想開拓,雖然不富裕,自田田上縣城讀書後,手扶拖拉機、手扶插秧機、小型脫粒機,一樣樣都添置齊備了。

  田田回家一看,高興得不得了,心想父親就是行。他才想到家裡那邊也應有辦法,東西就全到家了,田田真佩服父親對新鮮事物接受那麼快。他認真向父親學了好幾天,才掌握了。

  田田想,我在縣城上學,縣城離家有四十多里地,回家沒有那麼方便,有了這些半機械化的農具父親就輕鬆多了。但農忙時,尤其是“雙搶”,搶收搶種特別忙時,田田一定回家幹活。

  上大學了,走出了縣城,見識更多,看到大面積的田,有拖拉機耕耘田,走一趟,不只是耕一尺寬,而是一片。插秧機插秧,一插就是一排,秧苗也是用木盒育苗,秧苗長好後,是一板直接往插秧機里放,再不需要秧田育秧、拔秧、捆綁秧了。收割機收割,一走就是幾行,連收割帶脫粒一氣呵成。烘乾機烘乾穀子,再也不靠老天吃飯了。全部機械化了,人的勞動強度大大減輕了。田田看在眼裡,心想,能動腦子發明創造就能改變面貌。

  田田仍然惦記著山溝溝里的父親,雖然有了一些半機械化的農具,減輕了很多勞動強度,但還是很辛苦。他還想大面積田,雖然都機械化了,但梯田可不行,而且種田程序一樣也不能少。種田還是很辛苦,占地面積又大,增產總有限度。所以他想從交配、或嫁接、或者是基因等方面想辦法改變品種,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人的辛苦及增產問題。

  他一頭扎進了研究室工作,在學校他培植幼苗,每年寒假、暑假,後來就是休假,回家都帶有各種各樣的試驗苗,請他父親幫他栽種、看管、記錄。父親相信兒子的知識,所以很細心、耐心的幫兒子栽種、看管。幾年來都是這樣。

  母親每年寒假、暑假、休假只要兒子回家,就忙著給兒子做好吃的,什麼清蒸雞、紅燒肉……只要家裡有條件能辦到,她就一定想辦法去辦。只是母親奇怪,什麼好吃的都引不起兒子的興趣,母親有了思想問題,懷疑自己做的菜不合兒子的口味了。

  她問田田的父親:我做的菜是不是不好吃,不合兒子的口味了?

  田田的父親笑著問:怎麼吶?其實父親知道兒子的心事,也知道田田母親痛兒子的心意。

  田田母親懷疑的說:兒子怎麼對什麼菜都興趣不大。

  田田父親開玩笑的說。兒子有心事。

  田田母親聽了特別高興,滿面笑容湊到父親身邊悄悄的問:是不是要有兒媳婦了?

  田田父親說:比兒媳婦可重要。

  田田母親瞪著眼驚奇的問:那是什麼事?

  田田父親輕鬆的說:後山的樹苗。

  田田母親更奇怪了,樹苗!樹苗能有什麼心事,影響吃飯不香?

  田田父親說:那可是大事,他想要讓我們種田人從辛苦中走出來,而且能多打糧,打好糧。

  田田母親不懂,但她相信丈夫說的是真話,也相信兒子想的一定是大事,她說:是啊!

  田田父親說:是的,你以後不要管他吃飯香不香,你只管做好吃的就是。

  打這以後,田田的母親只顧做好吃的。有時也會去後山看看,她想父子兩在後山一呆就是半天,說得沒完沒了,到底是幹什麼事?也聽聽他們說些什麼?很長時間都這麼過來的。

  突然有一天,父子兩滿面春風的回來了,父親還笑哈哈的對母親說:我說!(這是農家人對妻子說話的習慣,不叫姓名,有時會叫孩子他媽)有酒沒有?

  田田母親摸不著頭腦,今日是什麼日子吶?從來不輕易喝酒的人問這個幹什麼?她光看著笑容滿面的父子倆。不知道應該做什麼好?

  兒子為了讓母親分享他們的高興說:媽!我們的樹結穀子了。

  田田母親一邊小跑到廚房拿了半瓶酒,兩個小杯,一邊說:我說呢!你父子這麼高興,原來是成功了,那是要慶賀!慶賀!

  老同學繼續說,父親雖不懂研究室方面的知識,但在種植方面他更有經驗,一邊栽種、看管,一邊擴大面積,所以就出現了米樹林。明白了嗎?這就是“米樹”的來歷。

  天翌說:我只知道水稻專家袁隆平教授,搞出的雜交水稻世界第一,及獅子山水稻專家蒙帝.瓊斯博士等,從來不知道有米樹這一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