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馬上接著又說:“不過我會把它們帶到灌木林里去、離莊園遠遠的,把它們丟在那兒死去。”
他沒有親手去殺死貓仔,它們怎樣死就與他無關;如果它們最後死在灌木叢里(那是確
定無疑的結局),那這乃是天神的旨意和行動——不是這位瑪雅小伙子的過錯,他是完全不
相干的人。
這套邏輯在我們看來實在是有點自欺欺人,但卻足以滿足瑪雅人。他們萬眾注目的血腥
人祭儀式的殺人場面,大概也是用這種邏輯解釋的。不是人在殺人,而是神在接人上天堂。
他們使自己擺脫了干係,與己無關。
這種與己無關的集體無意識,可能與全民性的縮頭鳥哲學不無關係,互為因果,甚至有
可能導致了瑪雅文明在16世紀被西班牙征服者摧毀。別的部落受到殖民者侵犯,這與我無
關;別的人受到殖民者殘害,這也與我無關。
奇怪的是,瑪雅人的“無關”又是由群體“共擔相關程度”來表現的。既然人人都受到
了傷害,那麼為何偏偏要我做出頭鳥來反抗呢?(這多麼像蝟瑣的小市民心態)一件事越是
與人人都“有關”,那就與自己最“無關”。沒想到瑪雅社會精心設計的集體主義文化,最後
走向這種不堪的反面!(對集體農莊等集體主義文化弊端親歷耳聞的現代人,對此當有不少
感觸。)
瑪雅人就是用人人分擔那麼一丁點兒“干係”來使得人人“無關”的,偏遠的瑪雅村莊
還保留這樣的習俗,當某人死後要為他舉行洗罪儀式。把屍體放在長條狀木澡盆中洗過,洗
澡水是稀玉米熱湯。洗罷,親屬和眾人一起分頭把熱湯喝光,象徵性地承認分擔死者的罪惡,
使得死者的靈魂可以順利入關進入天堂。他們居然不怕自己的靈魂進不了天堂!原來每人都
分擔了責任,人人有份,連罪惡都“稀釋”了!集體負責制=沒有任何人需要負什麼責任。
文化的表現樣式,比如這洗罪分湯的儀式活動,無非象徵某種深層的文化機制。而對於
一個民族來說,其內心世界有著自己的統一性。許多看似無關的行為表現,卻有著彼此相關
的深層聯繫。貓仔不是我殺,而是神靈殺死的;死後我的罪責不由我,而由別人替我分擔;
別人的罪責轉嫁到大家頭上,而轉到我身上的那點點可以忽略不計,至少我也不那麼突出……
種種各樣,無非都是變“有關”為“無關”的推卸、逃避心態。
那麼,能不能最好連湯都不喝呢?豈不徹底“無關”了嗎?不行。人人“有關”的事情,
我怎麼可以“無關”呢?要是那樣的話,我則突出於眾人,變得最特殊、最與什麼說不清的
東西“有關”了。恥感文化那套機制又起作用了,每個人都非常在乎別人的評價,每個人都
盲目從眾以此獲得個人責任的解脫。
走進瑪雅人茅草蓋頂的村舍,會看到一幅古典畫面:豬呀,狗呀,雞呀在屋裡屋外任意
閒逛,到處留下糞便;院子裡,打碎的碟子、破裂的罐子、損壞的盤子躺在多年前它們扔棄
的老地方。這給大多數瑪雅家庭帶來的絕不是整潔的氛圍。然而,眼見為虛,人言為實。瑪
雅婦女最希望討個“好說法”,她們是理家有方、勤於打掃的內當家。她們不僅“灑掃庭除”,
還專門每天額外地清掃家門外髒亂的街道。真可謂自家門裡屎不鏟,專管人間路不平!
把與己無關變為有關,把“家政家務”變成“公關形象推出”,這還是同一種心理傾向
在作怪。不要里子要面子,在“有關”和“無關”的邊界進進出出,這是一種文化上的“偷
換概念”。瑪雅人藉助這種巧妙隱喻式的概念轉換,把自己的罪與恥、責任與義務、畏懼與
逃避、情願與不情願等等矛盾統一了起來。
成也由斯,敗也由斯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這樣的辯證法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個人如此,民族也如
此。當我們選擇了一種生存策略時,就要同時接受它正面與負面的後果。那種一分為二的“精
華”、“糟粕”觀念,多了些二元論;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念頭又多少有點異想天開。做成
了的大餐無法回爐。
文化,成也由斯,敗也由斯!
面對生存與發展的種種挑戰,一些種族敗亡了,一些種族反而日益發達起來。興盛起來
的文明,即是進化史上優選的智慧基因。瑪雅人在中美洲土地上贏得了“選民”的榮譽。然
而,他們又被無情地拋棄了。他們曾經取得巨大成功的文化策略,沒能應付變化了的挑戰。
儘管他們躲過了公元9世紀那場突如其來的文化崩坍,離他們生活了幾千年的基地而在尤卡
坦北部重新開創了一個文化繁榮期(儘管多多少少有些失去水準),但是,當歐洲人徹底改
變他們的文化生態,給他們的生存與發展提出嚴峻挑戰之時,他們沒能倖免災難的結局。土
他沒有親手去殺死貓仔,它們怎樣死就與他無關;如果它們最後死在灌木叢里(那是確
定無疑的結局),那這乃是天神的旨意和行動——不是這位瑪雅小伙子的過錯,他是完全不
相干的人。
這套邏輯在我們看來實在是有點自欺欺人,但卻足以滿足瑪雅人。他們萬眾注目的血腥
人祭儀式的殺人場面,大概也是用這種邏輯解釋的。不是人在殺人,而是神在接人上天堂。
他們使自己擺脫了干係,與己無關。
這種與己無關的集體無意識,可能與全民性的縮頭鳥哲學不無關係,互為因果,甚至有
可能導致了瑪雅文明在16世紀被西班牙征服者摧毀。別的部落受到殖民者侵犯,這與我無
關;別的人受到殖民者殘害,這也與我無關。
奇怪的是,瑪雅人的“無關”又是由群體“共擔相關程度”來表現的。既然人人都受到
了傷害,那麼為何偏偏要我做出頭鳥來反抗呢?(這多麼像蝟瑣的小市民心態)一件事越是
與人人都“有關”,那就與自己最“無關”。沒想到瑪雅社會精心設計的集體主義文化,最後
走向這種不堪的反面!(對集體農莊等集體主義文化弊端親歷耳聞的現代人,對此當有不少
感觸。)
瑪雅人就是用人人分擔那麼一丁點兒“干係”來使得人人“無關”的,偏遠的瑪雅村莊
還保留這樣的習俗,當某人死後要為他舉行洗罪儀式。把屍體放在長條狀木澡盆中洗過,洗
澡水是稀玉米熱湯。洗罷,親屬和眾人一起分頭把熱湯喝光,象徵性地承認分擔死者的罪惡,
使得死者的靈魂可以順利入關進入天堂。他們居然不怕自己的靈魂進不了天堂!原來每人都
分擔了責任,人人有份,連罪惡都“稀釋”了!集體負責制=沒有任何人需要負什麼責任。
文化的表現樣式,比如這洗罪分湯的儀式活動,無非象徵某種深層的文化機制。而對於
一個民族來說,其內心世界有著自己的統一性。許多看似無關的行為表現,卻有著彼此相關
的深層聯繫。貓仔不是我殺,而是神靈殺死的;死後我的罪責不由我,而由別人替我分擔;
別人的罪責轉嫁到大家頭上,而轉到我身上的那點點可以忽略不計,至少我也不那麼突出……
種種各樣,無非都是變“有關”為“無關”的推卸、逃避心態。
那麼,能不能最好連湯都不喝呢?豈不徹底“無關”了嗎?不行。人人“有關”的事情,
我怎麼可以“無關”呢?要是那樣的話,我則突出於眾人,變得最特殊、最與什麼說不清的
東西“有關”了。恥感文化那套機制又起作用了,每個人都非常在乎別人的評價,每個人都
盲目從眾以此獲得個人責任的解脫。
走進瑪雅人茅草蓋頂的村舍,會看到一幅古典畫面:豬呀,狗呀,雞呀在屋裡屋外任意
閒逛,到處留下糞便;院子裡,打碎的碟子、破裂的罐子、損壞的盤子躺在多年前它們扔棄
的老地方。這給大多數瑪雅家庭帶來的絕不是整潔的氛圍。然而,眼見為虛,人言為實。瑪
雅婦女最希望討個“好說法”,她們是理家有方、勤於打掃的內當家。她們不僅“灑掃庭除”,
還專門每天額外地清掃家門外髒亂的街道。真可謂自家門裡屎不鏟,專管人間路不平!
把與己無關變為有關,把“家政家務”變成“公關形象推出”,這還是同一種心理傾向
在作怪。不要里子要面子,在“有關”和“無關”的邊界進進出出,這是一種文化上的“偷
換概念”。瑪雅人藉助這種巧妙隱喻式的概念轉換,把自己的罪與恥、責任與義務、畏懼與
逃避、情願與不情願等等矛盾統一了起來。
成也由斯,敗也由斯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這樣的辯證法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個人如此,民族也如
此。當我們選擇了一種生存策略時,就要同時接受它正面與負面的後果。那種一分為二的“精
華”、“糟粕”觀念,多了些二元論;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念頭又多少有點異想天開。做成
了的大餐無法回爐。
文化,成也由斯,敗也由斯!
面對生存與發展的種種挑戰,一些種族敗亡了,一些種族反而日益發達起來。興盛起來
的文明,即是進化史上優選的智慧基因。瑪雅人在中美洲土地上贏得了“選民”的榮譽。然
而,他們又被無情地拋棄了。他們曾經取得巨大成功的文化策略,沒能應付變化了的挑戰。
儘管他們躲過了公元9世紀那場突如其來的文化崩坍,離他們生活了幾千年的基地而在尤卡
坦北部重新開創了一個文化繁榮期(儘管多多少少有些失去水準),但是,當歐洲人徹底改
變他們的文化生態,給他們的生存與發展提出嚴峻挑戰之時,他們沒能倖免災難的結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