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殼上,還存有大量的象形文字。有一座金字塔,台階上竟然雕刻著2500個象形文字。經調
查,大約發現了850多個各不相同的字符,3000多個詞彙。而能夠釋讀的瑪雅文字不足三
分之一,這還多半仰仗那位罪魁蘭達的記錄,歷史就是這樣歪打正著,令人氣悶。
釋讀失傳的瑪雅文字,這項誘人的研究,已經動用了各種手段,包括美國科學家的大型
電子計算機,每秒百萬千萬次的運算也莫奈其何,迄今未有驚人進展。前蘇聯科學出版社列
寧格勒分部字1975年出版了著名歷史學家、人類學家和古文字專家尤·瓦·克諾羅佐夫的
新成果《瑪雅象形文字手稿》。這位史學博士還著有《古代瑪雅的文字體系》(1955年版)、
《瑪雅印第安人的文字》(1963年版)等學術專著,提出了解讀瑪雅象形文字的方法和規律,
並作了一些譯解和結論。60年代中,還有一位前蘇聯學者塔吉揚娜·普斯庫里婭科娃也宣
稱她破譯了一些瑪雅碑文,但並無下文,瑪雅象形文字依然謎一樣地擋住我們的視線。
即使我們真的分析出了瑪雅象形文字的圖形結構和譯讀規則,那也是遠遠不夠的。關鍵
是要恢復古代瑪雅語的語法結構,特別是要恢復古瑪雅人的詞彙。也許把問題僅僅看作現代
瑪雅人使用的瑪雅語已經與他們的祖先不同還沒抓住要害,我覺得人類學家應有更深的理
解。瑪雅語古今的差異還不是象形文字難以釋讀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或許在於:瑪雅象形文
字根本就沒有真正記錄瑪雅語言。瑪雅象形文字所組成的碑文、經文,當年是無須直接記錄
語句的,它只是給出一些基本的會意內容,秘傳秘受的祭司集團可以用語句來翻譯、解釋、
表達它。這可比擬於中國古代集地理、醫學、科技、歷史、民俗、礦學、動植物志等為一體
的“奇書”、“巫書”《山海經》。它的文字現存面貌充分反映了它的源本,它極可能是上古的
圖畫符號記錄,並在春秋戰國之世成為文字譯釋、綜合整理版本。從《山海經》可以反推到
瑪雅圖畫般的碑文、經文,《山海經》脫胎的那個更早的形象化藍本與瑪雅象形符號有著近
似的意義,也都是巫師、祭司們秘傳秘受的底本。只不過中國人稍稍幸運些,相傳大禹、伯
益這樣的聖王賢相用文字整理記錄了《山海經》,而瑪雅人則僅僅保留在祭司們的頭腦中。
但再反過來說,我們除了可以理解傳承的文字以外,又不幸沒有瑪雅那種千年不壞的石頭上
的“天書”。瑪雅似圖似畫,奇異瑰麗的象形文字,雖說現在一時還難以理解,但留得青山
依舊在,終有雲開霧散時。未來還有破譯的希望,這又幸耶不幸那?
總之,“秘傳”引出了“秘則不傳”的文化思索。人類文明的發展時時處處存在著風險,
已經獲得的成就也可能喪失,這是否可以啟發我們文化機制上分散風險的靈感。雞蛋不可都
裝在一個籃子裡,瑪雅祭司們就是“不幸摔到地下的籃子”。
出頭鳥·文化基因
今天尤卡坦半島上的瑪雅人似乎是平平淡淡的一群,一點也沒顯示出什麼領導能力上的
天才稟賦。而按理說,要在這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組織起一個輝煌的文明,建造成百上
千的巨大金字塔、石廟壇等工程,那非得具備超常的組織管理能力不可的。難道祖先的天才
品性是“十分天賦全用盡,不留半分遺子孫”?
我可不想過多地誇大遺傳二字的影響,這會造成一種脫離大眾的英雄史觀的印象。我也
不想陷入生物學上究竟先天遺傳性重要還是後天習得性重要的難纏爭議中。
或許今天的瑪雅鄉民果真缺少點兒領導能力的遺傳,或許是他們的文化傳統本身發生了
變異,不再鼓勵出人頭地。這兩種可能姑置一旁,因為它們似乎又是糾纏在一起的,不僅學
理上“纏不清”,耐且歷史上也是“理還亂”。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瑪雅遺民們通常不願意承擔行政管理的責任,縮頭縮腦,甘為人後。
對這個奇怪的現象,應作歷史的分析。
前述宏偉的建築工程,實際上是瑪雅祭祀中心、市鎮群落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瑪雅全盛
期古典期以及稍後的後古典期的產物,無一與西班牙統治時期有關。在瑪雅社會體制未遭破
壞的時候,社會等級是十分明確的。領導和管理的職能,嚴格而排他地限定在貴族和祭司們
手中,與平民和奴隸無關。普通瑪雅人只不過是提供糧食的農夫、提供燒柴的樵夫、提供用
水的挑夫、提供各種消費品和宗教設施的工匠。
千真萬確,是由廣大的瑪雅群眾以刻苦和辛勞創造出了金字塔、廟宇和宮殿,但他們卻
始終受到政權、教權的雙重控制。“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中國的聖人早就招供了,
瑪雅的案情也未必更複雜。
於是我們發現了簡單的道理,儘管瑪雅“勞力者”在勞動的過程中不乏具體的勞力技巧
查,大約發現了850多個各不相同的字符,3000多個詞彙。而能夠釋讀的瑪雅文字不足三
分之一,這還多半仰仗那位罪魁蘭達的記錄,歷史就是這樣歪打正著,令人氣悶。
釋讀失傳的瑪雅文字,這項誘人的研究,已經動用了各種手段,包括美國科學家的大型
電子計算機,每秒百萬千萬次的運算也莫奈其何,迄今未有驚人進展。前蘇聯科學出版社列
寧格勒分部字1975年出版了著名歷史學家、人類學家和古文字專家尤·瓦·克諾羅佐夫的
新成果《瑪雅象形文字手稿》。這位史學博士還著有《古代瑪雅的文字體系》(1955年版)、
《瑪雅印第安人的文字》(1963年版)等學術專著,提出了解讀瑪雅象形文字的方法和規律,
並作了一些譯解和結論。60年代中,還有一位前蘇聯學者塔吉揚娜·普斯庫里婭科娃也宣
稱她破譯了一些瑪雅碑文,但並無下文,瑪雅象形文字依然謎一樣地擋住我們的視線。
即使我們真的分析出了瑪雅象形文字的圖形結構和譯讀規則,那也是遠遠不夠的。關鍵
是要恢復古代瑪雅語的語法結構,特別是要恢復古瑪雅人的詞彙。也許把問題僅僅看作現代
瑪雅人使用的瑪雅語已經與他們的祖先不同還沒抓住要害,我覺得人類學家應有更深的理
解。瑪雅語古今的差異還不是象形文字難以釋讀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或許在於:瑪雅象形文
字根本就沒有真正記錄瑪雅語言。瑪雅象形文字所組成的碑文、經文,當年是無須直接記錄
語句的,它只是給出一些基本的會意內容,秘傳秘受的祭司集團可以用語句來翻譯、解釋、
表達它。這可比擬於中國古代集地理、醫學、科技、歷史、民俗、礦學、動植物志等為一體
的“奇書”、“巫書”《山海經》。它的文字現存面貌充分反映了它的源本,它極可能是上古的
圖畫符號記錄,並在春秋戰國之世成為文字譯釋、綜合整理版本。從《山海經》可以反推到
瑪雅圖畫般的碑文、經文,《山海經》脫胎的那個更早的形象化藍本與瑪雅象形符號有著近
似的意義,也都是巫師、祭司們秘傳秘受的底本。只不過中國人稍稍幸運些,相傳大禹、伯
益這樣的聖王賢相用文字整理記錄了《山海經》,而瑪雅人則僅僅保留在祭司們的頭腦中。
但再反過來說,我們除了可以理解傳承的文字以外,又不幸沒有瑪雅那種千年不壞的石頭上
的“天書”。瑪雅似圖似畫,奇異瑰麗的象形文字,雖說現在一時還難以理解,但留得青山
依舊在,終有雲開霧散時。未來還有破譯的希望,這又幸耶不幸那?
總之,“秘傳”引出了“秘則不傳”的文化思索。人類文明的發展時時處處存在著風險,
已經獲得的成就也可能喪失,這是否可以啟發我們文化機制上分散風險的靈感。雞蛋不可都
裝在一個籃子裡,瑪雅祭司們就是“不幸摔到地下的籃子”。
出頭鳥·文化基因
今天尤卡坦半島上的瑪雅人似乎是平平淡淡的一群,一點也沒顯示出什麼領導能力上的
天才稟賦。而按理說,要在這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組織起一個輝煌的文明,建造成百上
千的巨大金字塔、石廟壇等工程,那非得具備超常的組織管理能力不可的。難道祖先的天才
品性是“十分天賦全用盡,不留半分遺子孫”?
我可不想過多地誇大遺傳二字的影響,這會造成一種脫離大眾的英雄史觀的印象。我也
不想陷入生物學上究竟先天遺傳性重要還是後天習得性重要的難纏爭議中。
或許今天的瑪雅鄉民果真缺少點兒領導能力的遺傳,或許是他們的文化傳統本身發生了
變異,不再鼓勵出人頭地。這兩種可能姑置一旁,因為它們似乎又是糾纏在一起的,不僅學
理上“纏不清”,耐且歷史上也是“理還亂”。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瑪雅遺民們通常不願意承擔行政管理的責任,縮頭縮腦,甘為人後。
對這個奇怪的現象,應作歷史的分析。
前述宏偉的建築工程,實際上是瑪雅祭祀中心、市鎮群落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瑪雅全盛
期古典期以及稍後的後古典期的產物,無一與西班牙統治時期有關。在瑪雅社會體制未遭破
壞的時候,社會等級是十分明確的。領導和管理的職能,嚴格而排他地限定在貴族和祭司們
手中,與平民和奴隸無關。普通瑪雅人只不過是提供糧食的農夫、提供燒柴的樵夫、提供用
水的挑夫、提供各種消費品和宗教設施的工匠。
千真萬確,是由廣大的瑪雅群眾以刻苦和辛勞創造出了金字塔、廟宇和宮殿,但他們卻
始終受到政權、教權的雙重控制。“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中國的聖人早就招供了,
瑪雅的案情也未必更複雜。
於是我們發現了簡單的道理,儘管瑪雅“勞力者”在勞動的過程中不乏具體的勞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