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正在這時,西南方海面有黑煙二簇,兩隻輪船向東航來,但不能辨認為何國船隻。這時,日本第一游擊隊司令官坪井航三,下令各艦採取“自由行動。”由“秋津洲”追擊“廣乙”,“浪速”追趕“濟遠”。
正與日艦激戰的“濟遠”,見“高升”、“操江”駛來,立即發出“我已開仗,爾須速回”信旗通知“操江”、“高升”駛避。“操江”接到“濟遠”信號,立即向西方退走。但租用的英籍商船“高升”號繼續向前航行。不久“濟遠”力戰不支,向西敗退。坪井航三下令“秋津洲”追擊“操江”。
“高升”號輪船正沿原定航線向仁川駛去。英國艦長高惠悌站在駕駛台,看見幾艘懸掛太陽旗日本軍艦一面發炮,一面追趕中國軍艦“濟遠”號,不由得感到有幾分擔心。
“浪速”號的前桅升起了發射魚雷的紅色信號旗。隨著東鄉平八郞一聲令下,一枚魚雷呼嘯而出,但剛進入海面就不見了,未能命中“高升”號。
“目標‘高升’號右舷炮齊射!”東鄉平八郞有些惱怒地看著這枚魚雷不爭氣地消失在海面,又發出了炮擊的命令。
12時40分,隨著陣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高升”號的煤庫首先被排炮擊中了。頓時,濃煙烈火騰起,遮天敝日,空氣中滿是飛濺的煤屑、碎片和水珠。
“浪速”號發射了兩陣舷炮之後,濃煙滾滾的“高升”號開始傾斜,船的尾部已浸入海中,甲板上到處是破裂的船板和血肉模糊的仁字軍兵士的屍體。他們有的是被炮彈擊中的,還有的是被擊破的鍋爐所噴出的滾滾蒸氣燙傷的。在危急關頭,高繼善和兩位營官卻仍在甲板上,指揮兵士用步槍向“浪速”號射擊。
下午1
時10分,“高升”號沉沒在豐島西南方向蔚島以南約一海里的海中。海面上到處漂浮著船體的殘片和一具具屍體,活著的人拼命往幾隻已放下的小船上爬,或是往遠處的海岸游去。“高升”號露出海面的兩根桅杆上,也爬滿了人。
但“浪速”號仍不甘心,日本人用艦炮、步槍和哈乞開斯機關槍轟擊漂浮在海面上幾隻救生小船和游水的求生人員。東鄉平八郎下下令:“只救助英國船長和白人高級船員。”他這樣做是為了在事後如果日英關係為此發生問題時,英國船長等人員不會作出不利於日本政府的證詞。直到下午4
時,這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才告結束。
翌日上午7 時,法國遠東艦隊“利安門”號巡洋艦、德國軍艦“伊力達斯”號、英國皇家海軍“播布斯”號共救起252 人,850 人在海戰中殉國。
光緒皇帝振作精神說道:“好吧,從即日起,我大清對日宣戰了。”
但大清的軍隊卻沒有在朝鮮擋住日本人。
李鴻章得知兵敗朝鮮時,正在直隸總督衙門與眾幕僚商討對日戰爭,他幾乎是暴怒了,三下兩下撕碎電文,一腳踢翻茶几,只聽茶杯嘩啦一響,碎了一地。李鴻章氣得面色發紅,鬍子亂抖,大罵道:“真是一群廢物!一群飯桶!與敵人旗鼓相當,都敗得如此迅速,簡直讓我丟盡了臉。”
平壤失守了後,他在給朝廷的奉折中,承認自己調度指揮無方,請旨嚴加議處。同一天,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再次出發尋找北洋海軍決戰。
第三卷 日出東方 第八十二章 海戰(一)
(更新時間:2005-10-17 16:48:00 本章字數:2263)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聯合艦隊終於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場激烈的海戰。
日本海軍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軍艦,包括其全都精華,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八艘五千馬力以上的主力艦和巡洋艦。
前面已經提到,文璧是“經遠”號裝甲巡洋艦上的槍炮官。
“經遠”艦管帶林永升。它是一艘裝甲巡洋艦(又稱防護巡洋艦),北洋水師稱其為“水線甲堡之船”。艦長82米,艦寬12米,吃水5米,排水量2900噸。動力裝置為蒸汽機,功率3400匹(《北洋海軍章程》記載為5000匹),航速15.25節。編制人員180名(定員270名)。
武器裝備有火炮:主炮為1門210毫米雙聯裝前主炮(炮塔炮),副炮為2門150毫米側舷炮,2門47毫米哈乞開司5管速射炮,5門37毫米哈乞開斯5管速射炮。魚雷:魚雷發射管3具,每具可配3枚魚雷。
裝甲厚度:艦身吃水線上全部用鋼甲防護,其中水線處,敷設厚度為241毫米側舷裝甲,深入水下約300毫米。機艙上方鋪設平鋼板。軍艦前後側,仍安裝穹甲。船底為雙底層,炮台,令台也用203毫米裝甲圍繞。
自持力:可裝糧食20日,淡水10日;燃煤325噸。
建造廠家:德國伏耳鏗造船廠。
建成時間:1887年建成,1887年9月12日駛離德國,12月1日到達廈門。
“經遠”級裝甲巡洋艦和“致遠”級穹甲巡洋艦原為增強台澎防務所購。然而隨著中法戰爭的結束,台灣的防務的緊迫性就不是很重要了。1885年秋,朝廷決定先建立北洋水師一支,所以在醇親王在那年10月談到購艦時,便透露了“將來船即歸北洋編伍,自以垂詢北洋”的意圖。次日上諭也明確宣布”此項船隻造成,即應歸入北洋水師操練。”當新購軍艦和北洋水師在台灣海峽會師的時候,台灣巡撫劉銘傳不識時務的給李鴻章打電報要辦接收,李鴻章要醇親王表態。1881年1月4日,海軍衙門電告劉銘傳,“所購英德四快船,本署已於上年3月奏明歸北洋海軍應用,自毋庸由台灣具奏。”年底,北洋海軍成軍時,“致遠”等四艦正式被編入北洋水師序列。
正與日艦激戰的“濟遠”,見“高升”、“操江”駛來,立即發出“我已開仗,爾須速回”信旗通知“操江”、“高升”駛避。“操江”接到“濟遠”信號,立即向西方退走。但租用的英籍商船“高升”號繼續向前航行。不久“濟遠”力戰不支,向西敗退。坪井航三下令“秋津洲”追擊“操江”。
“高升”號輪船正沿原定航線向仁川駛去。英國艦長高惠悌站在駕駛台,看見幾艘懸掛太陽旗日本軍艦一面發炮,一面追趕中國軍艦“濟遠”號,不由得感到有幾分擔心。
“浪速”號的前桅升起了發射魚雷的紅色信號旗。隨著東鄉平八郞一聲令下,一枚魚雷呼嘯而出,但剛進入海面就不見了,未能命中“高升”號。
“目標‘高升’號右舷炮齊射!”東鄉平八郞有些惱怒地看著這枚魚雷不爭氣地消失在海面,又發出了炮擊的命令。
12時40分,隨著陣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高升”號的煤庫首先被排炮擊中了。頓時,濃煙烈火騰起,遮天敝日,空氣中滿是飛濺的煤屑、碎片和水珠。
“浪速”號發射了兩陣舷炮之後,濃煙滾滾的“高升”號開始傾斜,船的尾部已浸入海中,甲板上到處是破裂的船板和血肉模糊的仁字軍兵士的屍體。他們有的是被炮彈擊中的,還有的是被擊破的鍋爐所噴出的滾滾蒸氣燙傷的。在危急關頭,高繼善和兩位營官卻仍在甲板上,指揮兵士用步槍向“浪速”號射擊。
下午1
時10分,“高升”號沉沒在豐島西南方向蔚島以南約一海里的海中。海面上到處漂浮著船體的殘片和一具具屍體,活著的人拼命往幾隻已放下的小船上爬,或是往遠處的海岸游去。“高升”號露出海面的兩根桅杆上,也爬滿了人。
但“浪速”號仍不甘心,日本人用艦炮、步槍和哈乞開斯機關槍轟擊漂浮在海面上幾隻救生小船和游水的求生人員。東鄉平八郎下下令:“只救助英國船長和白人高級船員。”他這樣做是為了在事後如果日英關係為此發生問題時,英國船長等人員不會作出不利於日本政府的證詞。直到下午4
時,這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才告結束。
翌日上午7 時,法國遠東艦隊“利安門”號巡洋艦、德國軍艦“伊力達斯”號、英國皇家海軍“播布斯”號共救起252 人,850 人在海戰中殉國。
光緒皇帝振作精神說道:“好吧,從即日起,我大清對日宣戰了。”
但大清的軍隊卻沒有在朝鮮擋住日本人。
李鴻章得知兵敗朝鮮時,正在直隸總督衙門與眾幕僚商討對日戰爭,他幾乎是暴怒了,三下兩下撕碎電文,一腳踢翻茶几,只聽茶杯嘩啦一響,碎了一地。李鴻章氣得面色發紅,鬍子亂抖,大罵道:“真是一群廢物!一群飯桶!與敵人旗鼓相當,都敗得如此迅速,簡直讓我丟盡了臉。”
平壤失守了後,他在給朝廷的奉折中,承認自己調度指揮無方,請旨嚴加議處。同一天,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再次出發尋找北洋海軍決戰。
第三卷 日出東方 第八十二章 海戰(一)
(更新時間:2005-10-17 16:48:00 本章字數:2263)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聯合艦隊終於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場激烈的海戰。
日本海軍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軍艦,包括其全都精華,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八艘五千馬力以上的主力艦和巡洋艦。
前面已經提到,文璧是“經遠”號裝甲巡洋艦上的槍炮官。
“經遠”艦管帶林永升。它是一艘裝甲巡洋艦(又稱防護巡洋艦),北洋水師稱其為“水線甲堡之船”。艦長82米,艦寬12米,吃水5米,排水量2900噸。動力裝置為蒸汽機,功率3400匹(《北洋海軍章程》記載為5000匹),航速15.25節。編制人員180名(定員270名)。
武器裝備有火炮:主炮為1門210毫米雙聯裝前主炮(炮塔炮),副炮為2門150毫米側舷炮,2門47毫米哈乞開司5管速射炮,5門37毫米哈乞開斯5管速射炮。魚雷:魚雷發射管3具,每具可配3枚魚雷。
裝甲厚度:艦身吃水線上全部用鋼甲防護,其中水線處,敷設厚度為241毫米側舷裝甲,深入水下約300毫米。機艙上方鋪設平鋼板。軍艦前後側,仍安裝穹甲。船底為雙底層,炮台,令台也用203毫米裝甲圍繞。
自持力:可裝糧食20日,淡水10日;燃煤325噸。
建造廠家:德國伏耳鏗造船廠。
建成時間:1887年建成,1887年9月12日駛離德國,12月1日到達廈門。
“經遠”級裝甲巡洋艦和“致遠”級穹甲巡洋艦原為增強台澎防務所購。然而隨著中法戰爭的結束,台灣的防務的緊迫性就不是很重要了。1885年秋,朝廷決定先建立北洋水師一支,所以在醇親王在那年10月談到購艦時,便透露了“將來船即歸北洋編伍,自以垂詢北洋”的意圖。次日上諭也明確宣布”此項船隻造成,即應歸入北洋水師操練。”當新購軍艦和北洋水師在台灣海峽會師的時候,台灣巡撫劉銘傳不識時務的給李鴻章打電報要辦接收,李鴻章要醇親王表態。1881年1月4日,海軍衙門電告劉銘傳,“所購英德四快船,本署已於上年3月奏明歸北洋海軍應用,自毋庸由台灣具奏。”年底,北洋海軍成軍時,“致遠”等四艦正式被編入北洋水師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