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單傑又帶領民兵在雪雨交加、高寒缺載的羅次公路上安營紮寨,冒著晝夜30攝氏度的溫差苦幹20天,修通了工布江達通向外部世界的生命之路。積壓的木材、山貨連同鄉親們的笑聲源源駛向山外,勞累過度的單傑卻又一次昏倒在工地上,整整被搶救了兩天兩夜……

  1996年,工布江達在西藏18個貧困縣中第一個提前一年甩掉了貧困帽子,人均收入達1235元,財政收入名列全區第三,國民生產總值5年間增長229。88%。

  當來自自治區的政協委員們走進工布江達的村村寨寨,驚喜地發現上述事實的同時,也發現了一個用滿腔赤誠贏得萬千藏胞崇敬愛戴的武裝部部長。

  ●“缺氧的高原不是愛的荒原”

  “單部長要到內地作報告了!”

  工布江達境內數不盡的高山,未能擋住這一消息迅速傳遍全縣。山里山外的藏胞激動地傳遞著這一喜訊,要用藏族的最高禮遇為單傑壯行。單傑只得凌晨悄悄上路,但提著青稞酒,捧著哈達的鄉親們,還是從四面八方湧來了。

  仲沙鄉73歲的阿妞老阿媽顧不得抖去身上的雪,擠到前面,從懷中掏出還帶著體溫的雞蛋塞給單傑,不住地囑咐:“出遠門,要多穿衣服,千萬別喝生水。”為了給單傑送行,老人讓兒子幫吉背著在雪夜裡走了30多里……

  單傑流著淚點點頭,叮囑武裝部的同志“按時去看阿媽!”阿妞老阿媽眼睛也濕潤了。是眼前這位金珠瑪米帶來黨的恩情,溫暖了雪山腳下她那多難的家--

  那是一個飛雪漫天的傍晚,瑟瑟發抖的阿妞老阿媽長嘆著氣,和患痴呆症的兒子幫吉蜷縮在四面透風的柴房裡,為如何度過又一個漫長的冬天發愁。突然,傳來幾聲親切的呼喚:“阿媽,阿媽!”抬頭一看,兩位金珠瑪米已進了門。阿妞吃力地剛要站起來,年長的一位已脫下棉大衣蓋在了她身上。又見他掏出200元錢交給隨行的另一位金珠瑪米:“快回縣城買些米、面,順便把我的被子也拿來!”

  直到金珠瑪米叫來村委會主任,讓村里想法照顧好自己的家時,阿妞才知道這位金珠瑪米叫單傑,是縣武裝部的“大本布拉”(大官)。那年的藏曆年,母子倆吃著單部長送來的羊肉,穿著單部長買來的新衣裳,度過了一個溢滿笑聲的節日。

  第二年剛開春,尼洋河裡還結著冰碴子,單部長又來了。這一次,他在村里住下來,領著民兵下河撈沙子,上山搬石頭,不僅把阿媽家原來的兩間房翻修一新,還加蓋了一間22平方米的新房。新居落成的那晚,阿媽在壩子裡.點起一堆篝火,深情地道著共產黨的思情。前來賀喜的鄉親們載歌載舞,一下子給單傑獻上了17條哈達……

  這件事,對單傑震動很大。在縣常委會和武裝部黨委會上,他真誠地說:“高原缺氧,但不能缺愛啊。黨把我們放在藏區,我們就應把黨交給的擔子挑在肩上,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從此,大家身上多了個記事簿:哪裡的群眾缺米,哪裡的群眾少柴,哪裡的牲畜越冬飼料備得不足,都記得清清楚楚。

  ……

  一個雨後的黃昏,單傑來到縣新華書店售貨員措姆的門前。措姆的丈夫和婆婆相繼去世,她又患有心臟病,一人拉扯著3個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十分艱難。剛要敲門,一陣抽泣聲不由得令他停住了腳步,“卓瑪,不是阿媽狠心不讓你讀書,就算你考上大學,家裡也供不起呀!”接著,是一陣無可奈何的嘆氣。進了門,院裡的一切不由得讓他傷心:淚眼汪汪的女兒推著沉重的石磨,滿面愁容的母親用木勺添著青稞。此情此景,單傑的心也仿佛被石磨碾著。他替下卓瑪,對措姆說:“日子再難也要讓孩子讀書啊。有困難,我們來幫你!”

  在單傑的鼓勵和幫助下,卓瑪第二年終於考上了西藏大學藝術系,成為全縣有史以來第一個大學生。

  雪山的金翅鳥就要飛進藝術殿堂了,阿媽卻犯了難:女兒三年大學,錢從哪裡來?正當措姆一籌莫展的時候,單傑送來了厚厚一疊線:“拿去先用著,今後的事,我再想辦法。”措姆哪裡肯要:“為了卓瑪複習,已經花了你不少錢,說什麼也不能再麻煩你了!”單傑一臉真誠:“卓瑪為咱們縣爭了光,作為縣裡的領導,幫她是應盡的義務。”此後的3年裡,儘管單傑遠在上海的家也經歷著重重困難,母親患癌症、父親癱瘓欠下大筆藥費,妻子張麗華又下崗待業,全家人靠他的工資度日--但供卓瑪上學的定期匯款從未間斷過。他不忍心讓工布江達這顆希望之星隕落。

  1995年7月,卓瑪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從大學畢業。學校按照“優生優分”原則,將她留在拉薩市工作。卓瑪找到自治區教委,堅決要求回工布江達。她要像單傑那樣,為家鄉的文明富裕奉獻青春和才華。

  在工布江達,不忘單傑恩情的又何止阿妞阿媽和卓瑪母女。周圍的戰友粗略地統計過,僅是他用於資助群眾的現金,就達8000多元。9年間,單傑在工布江達的大地上播撒著一個共產黨員對藏族同胞的拳拳愛心和殷殷深情,也收穫著藏族同胞對共產黨和金珠瑪米的信任與熱愛。

  ●“邊疆的穩定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最大的政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