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仁壽宮這裡,楊廣與袁寶兒雲雨歡暢,景華宮中,蕭娘娘孤眠獨宿倍覺淒涼。三更夜半,宮女們都已沉入夢鄉,蕭娘娘也倦意難支合眼睡去。朦朧中,感到有人壓在身上,一隻大手也伸向了下身。蕭娘娘似睡非睡中想起,楊廣是與袁寶兒同眠,不在本宮,不禁猛醒。戶外依然天陰,室內漆黑一片,但可見一男子頭罩黑紗,只露兩隻眼睛,此刻已將她內褲扯下。蕭娘娘大喊一聲:“來人哪!有賊。”
“哼!”那歹徒用雙手狠狠扼住蕭娘娘喉嚨。
宮女和太監聞聲跑來,歹徒惟恐不得脫身,撒手越窗而逃。蕭娘娘掙扎坐起,望見了歹徒背影。覺得這身影好眼熟,急切間一時又想他不起。受了這番驚嚇,蕭娘娘睡意全無,再也不敢自己一人獨處了。十數名宮女太監一起秉燭廝守,一直坐到天明。
楊廣獲悉蕭娘娘昨夜遇險,匆忙用罷早膳即來看望:“梓童受驚了,可認出歹徒,朕定將其九族盡誅。”經過半夜思索,蕭娘娘已理清思路:“萬歲,這禁院深宮,層層把守,便飛賊亦不能進入,定是宮內人所為。”
“這是自然。”
“此人動機並非謀命,意在妾妃之身,這便排除了太監。那麼,定是禁軍大將所為,因為外人也到不了內宮。”
“卻也有理。”楊廣皺眉思索,“能進入內宮者不過十數人,細細查訪,不難揪出真兇。”
“萬歲,妾妃已懷疑到一個人……”蕭娘娘把下半截話硬是咽了回去。
宇文化及匆匆來到:“萬歲,車駕業已齊備,請旨南下巡遊是否起程?”
蕭娘娘有意直視宇文化及,見他目光躲躲閃閃。
宇文化及發覺蕭娘娘目光有異,主動討好說:“娘娘的鳳輦也已準備停當。”
對於南遊江都,楊廣一時委決不下,未免沉吟。蕭娘娘見狀,趕緊加以規勸:“萬歲,當此國家多事之秋,聖駕不宜輕離都城,以免人心浮動。”
劉安煞費苦心安排的美人計,豈甘落空,緊隨著說:“萬歲新納袁寶兒,當從容冊封為貴人後,再議南下出遊不遲。”
楊廣依然拿不定主意,便想聽聽頗為倚重的宇文化及是何見解:“宇文愛卿,依你之見呢?”
“萬歲,請恕臣直言。東都四周變亂頻起,何苦在此困守。江都本人間天堂,且新建迷樓九曲池,正在恭候聖駕,焉能不去。再說,萬歲昨日已傳旨,明令今早起程。一國之君,若自食其言,豈不有損天威。”
楊廣聽著不住點頭:“好,你去傳旨,著越王楊侗留守東都,車駕即刻安排動身,南幸江都。”
宇文化及領旨出宮,待他轉身步出宮門之際,蕭娘娘猛地想起,這背影,這身形,這姿態,與昨夜歹徒一般無二。她不禁拉住楊廣之手:“萬歲,那歹徒已為妾確認。”
“快快奏來,究系何人?”
蕭娘娘一字一頓:“宇文化及!”
楊廣乍聽一怔,繼而放聲大笑:“梓童,你該不是白晝夢語,宇文化及怎麼可能,斷然不會是他。快收拾一下隨身攜帶物品,也好與朕同行。至於歹徒,且容細細查訪。”說罷,楊廣自顧去了。
蕭娘娘失落地看看劉安:“你的好計,這才應了那句俗話:畫虎不成反類犬。”
劉安也覺悲愴:“萬歲對宇文化及這般言聽計從,奴才又如之奈何。”
楊廣千乘萬騎大隊人馬出宮,車駕浩浩蕩蕩,方到建國門,一大臣站立道間阻住去路。
宇文化及縱馬上前,見是奉信郎崔民象,怒喝一聲:“崔大人,你竟敢攔擋聖駕,須知此乃死罪!”崔民象對他不予理睬:“本官要面聖有本啟奏,你且閃開。”
楊廣掀開車簾:“崔民象,朕急於登舟南幸,有事到江都再奏。”
崔民象跪在龍車前:“萬歲,萬萬不可離開東都呀!”
楊廣不耐煩地訓斥:“快起過一旁,莫讓朕動怒。若再多嘴,定斬不赦。”
崔民象忠心不泯:“萬歲,臣以為南幸有十不宜……”
楊廣哪裡肯聽,怒從心頭起:“這般不識進退,宇文愛卿,將崔民象斬首示眾,再有阻攔南幸者,先斬後奏。”
“遵旨。”宇文化及上前不由分說,老鷹抓小雞一樣將崔民象拉到路邊,手起刀落,人頭滾出。蕭娘娘趕緊放下車簾,不忍再看。還有幾個原本決心要勸諫的大臣,都嚇得緘口不語了。
雷聲隆隆,電閃道道,風時驟時緩,雨時緊時慢,在壓抑的氣氛中,楊廣來到碼頭,棄車登龍舟,迎風冒雨向江都進發。
一路之上,楊廣日夜與袁寶兒廝守在一起,從未召見蕭娘娘,而且嚴令劉安所有表章邊報一律不得奏聞,一切待到江都再奏。這期間,急報如雪片般飛來:冼瑤征在高涼舉兵作亂;趙萬海自桂山起兵,眾至數十萬,寇侵河北高陽;杜海州在東海起兵反,眾達五萬人;歷世雄殺臨涇縣令舉兵反,自號大將軍;鄱陽湖操天成舉兵反,自號元興王;林士弘反軍襲破九江,自號皇帝國號為楚……總之,舉國上下,反亂如火如荼,大有燎原之勢。楊廣一概充耳不聞,整日只沉溺於笙歌宴飲之中,正直之臣都深切感到,大隋江山危矣。
“哼!”那歹徒用雙手狠狠扼住蕭娘娘喉嚨。
宮女和太監聞聲跑來,歹徒惟恐不得脫身,撒手越窗而逃。蕭娘娘掙扎坐起,望見了歹徒背影。覺得這身影好眼熟,急切間一時又想他不起。受了這番驚嚇,蕭娘娘睡意全無,再也不敢自己一人獨處了。十數名宮女太監一起秉燭廝守,一直坐到天明。
楊廣獲悉蕭娘娘昨夜遇險,匆忙用罷早膳即來看望:“梓童受驚了,可認出歹徒,朕定將其九族盡誅。”經過半夜思索,蕭娘娘已理清思路:“萬歲,這禁院深宮,層層把守,便飛賊亦不能進入,定是宮內人所為。”
“這是自然。”
“此人動機並非謀命,意在妾妃之身,這便排除了太監。那麼,定是禁軍大將所為,因為外人也到不了內宮。”
“卻也有理。”楊廣皺眉思索,“能進入內宮者不過十數人,細細查訪,不難揪出真兇。”
“萬歲,妾妃已懷疑到一個人……”蕭娘娘把下半截話硬是咽了回去。
宇文化及匆匆來到:“萬歲,車駕業已齊備,請旨南下巡遊是否起程?”
蕭娘娘有意直視宇文化及,見他目光躲躲閃閃。
宇文化及發覺蕭娘娘目光有異,主動討好說:“娘娘的鳳輦也已準備停當。”
對於南遊江都,楊廣一時委決不下,未免沉吟。蕭娘娘見狀,趕緊加以規勸:“萬歲,當此國家多事之秋,聖駕不宜輕離都城,以免人心浮動。”
劉安煞費苦心安排的美人計,豈甘落空,緊隨著說:“萬歲新納袁寶兒,當從容冊封為貴人後,再議南下出遊不遲。”
楊廣依然拿不定主意,便想聽聽頗為倚重的宇文化及是何見解:“宇文愛卿,依你之見呢?”
“萬歲,請恕臣直言。東都四周變亂頻起,何苦在此困守。江都本人間天堂,且新建迷樓九曲池,正在恭候聖駕,焉能不去。再說,萬歲昨日已傳旨,明令今早起程。一國之君,若自食其言,豈不有損天威。”
楊廣聽著不住點頭:“好,你去傳旨,著越王楊侗留守東都,車駕即刻安排動身,南幸江都。”
宇文化及領旨出宮,待他轉身步出宮門之際,蕭娘娘猛地想起,這背影,這身形,這姿態,與昨夜歹徒一般無二。她不禁拉住楊廣之手:“萬歲,那歹徒已為妾確認。”
“快快奏來,究系何人?”
蕭娘娘一字一頓:“宇文化及!”
楊廣乍聽一怔,繼而放聲大笑:“梓童,你該不是白晝夢語,宇文化及怎麼可能,斷然不會是他。快收拾一下隨身攜帶物品,也好與朕同行。至於歹徒,且容細細查訪。”說罷,楊廣自顧去了。
蕭娘娘失落地看看劉安:“你的好計,這才應了那句俗話:畫虎不成反類犬。”
劉安也覺悲愴:“萬歲對宇文化及這般言聽計從,奴才又如之奈何。”
楊廣千乘萬騎大隊人馬出宮,車駕浩浩蕩蕩,方到建國門,一大臣站立道間阻住去路。
宇文化及縱馬上前,見是奉信郎崔民象,怒喝一聲:“崔大人,你竟敢攔擋聖駕,須知此乃死罪!”崔民象對他不予理睬:“本官要面聖有本啟奏,你且閃開。”
楊廣掀開車簾:“崔民象,朕急於登舟南幸,有事到江都再奏。”
崔民象跪在龍車前:“萬歲,萬萬不可離開東都呀!”
楊廣不耐煩地訓斥:“快起過一旁,莫讓朕動怒。若再多嘴,定斬不赦。”
崔民象忠心不泯:“萬歲,臣以為南幸有十不宜……”
楊廣哪裡肯聽,怒從心頭起:“這般不識進退,宇文愛卿,將崔民象斬首示眾,再有阻攔南幸者,先斬後奏。”
“遵旨。”宇文化及上前不由分說,老鷹抓小雞一樣將崔民象拉到路邊,手起刀落,人頭滾出。蕭娘娘趕緊放下車簾,不忍再看。還有幾個原本決心要勸諫的大臣,都嚇得緘口不語了。
雷聲隆隆,電閃道道,風時驟時緩,雨時緊時慢,在壓抑的氣氛中,楊廣來到碼頭,棄車登龍舟,迎風冒雨向江都進發。
一路之上,楊廣日夜與袁寶兒廝守在一起,從未召見蕭娘娘,而且嚴令劉安所有表章邊報一律不得奏聞,一切待到江都再奏。這期間,急報如雪片般飛來:冼瑤征在高涼舉兵作亂;趙萬海自桂山起兵,眾至數十萬,寇侵河北高陽;杜海州在東海起兵反,眾達五萬人;歷世雄殺臨涇縣令舉兵反,自號大將軍;鄱陽湖操天成舉兵反,自號元興王;林士弘反軍襲破九江,自號皇帝國號為楚……總之,舉國上下,反亂如火如荼,大有燎原之勢。楊廣一概充耳不聞,整日只沉溺於笙歌宴飲之中,正直之臣都深切感到,大隋江山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