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始畢原以為一鼓可下雁門,沒料到兩次攻擊受挫。他發熱的頭腦開始冷靜下來。沒有急促地進行第三次攻擊,而是對第三次進攻精心組織,周密策劃,意在力爭必勝。
雁門關內,隋軍也在抓緊整頓隊伍。經過兩場惡戰,隋軍死傷已達四千人。楊廣心內憂慮,憋在居室悶悶不樂。他明白,始畢四十萬大軍若輪番攻擊,雁們失守只是時間遲早之事。他在想,一旦被俘或成為階下囚,將如何接受那難堪的屈辱。
蕭娘娘旁觀者清,她豈不知形勢的嚴峻與緊迫,上前委婉提醒楊廣:“萬歲,就這樣死守硬拼也不是辦法,應派人突圍出去傳旨,召集就近兵馬勤王才是。”
“對呀,早當派人突圍搬取救兵。”楊廣猛醒,可隨即又沉悶起來,“不妥。”
“萬歲,這卻為何?”蕭娘娘甚為奇怪。
“四十萬敵軍圍得雁門如鐵桶一般,如何突得出去。”
蕭娘娘心內早有定數:“宇文化及勇猛異常,他足以當此重任。”
楊廣復又興奮起來:“梓童之言極是,莫如就著他……”楊廣說著又犯起思忖。
“萬歲又是為何?”蕭娘娘未免語帶責備之意,“身為一國之主,如此優柔寡斷,是萬萬要不得的。”
“豈不聞凡事要三思而後行。”楊廣自有其理,“你想,宇文化及乃朕愛將,突圍九死一生,萬一他……”不吉利的言詞,楊廣不願出口。
其實,這正是蕭娘娘舉薦宇文化及的用心所在。自從她發覺宇文化及偷看自己更衣並殺人滅口,她就感到此人留在身邊早晚是個禍害,便欲藉機將其除掉。因此她堅持己見,“萬歲此言差矣,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今危在旦夕,只有宇文化及有望衝出,猶豫不得。”
楊廣想想也是,便吩咐劉安:“召宇文化及速來進見。”
在宮門侍候的劉安,早把帝後的議論聽在耳中。此刻他免不了要炫耀一番:“萬歲,可是為搬取救兵之事?”
“你且去傳旨就是。”楊廣認為劉安太多嘴了。
劉安卻依然不動身:“萬歲,不必派人涉險突圍,援兵在明日天亮前後將陸續到達。”
“你如何知曉?”蕭娘娘急於要實現自己的計劃,“胡言亂語,誤了援兵,你擔待得起嗎?”
劉安有意賣關子:“請萬歲和娘娘隨奴才到院中一看便知。”
“你搞什麼名堂?”楊廣實覺茫然,滿含疑慮與蕭娘娘同到院中。
劉安用手向西南方天空一指:“萬歲、娘娘請看。”
西南方的山巔,一座烽火台如寶塔高聳,滾滾狼煙直衝霄漢。劉安解釋說:“此狼煙百里之外可見,眼下至少已傳出四座烽火台,很快可到太原,何需再派人突圍報信。”楊廣如大夢初醒:“這烽火報警朕如何便忘記了,可是,業已激戰半日,為何不早將烽火點燃?”
“萬歲有所不知,東突厥在偷襲的同時,派兵侵占了烽火台。守卒未及點燃烽火,即全部被俘。”蕭娘娘不禁問:“那麼此刻是如何舉起烽火呢?”
“大將軍宇文化及,帶一千精兵殺去,才得以舉火報警。”
“好樣的!”楊廣脫口稱讚,“他而今何在?”
“尚未能返回城來。”
楊廣二話不說,飛奔上城。一眼望見宇文化及正向城門衝殺。在他四周,東突厥兵將緊緊包圍著隨之涌動。宇文化及果然銳不可當,手中大刀橫掃過去,便有十數敵人落馬,嚇得東突厥兵將都遠遠不敢靠前。宇文化及手下也已僅剩數十騎相隨。
楊廣見狀在城頭急得大叫:“快,開城門出去接應。”
身旁的李淵有意拖延:“萬歲,若打開城門,萬一敵人乘勢搶入城來,聖駕怎保安全。”
“住口!”楊廣大怒,“宇文愛卿捨死忘生點燃烽火,我們怎能見死不救。朕不惜城破被俘,也要接宇文將軍回城。李淵,立刻領兵出城接應。”
李淵不敢違旨,帶兩千精騎突然殺出城去,宇文化及見狀,奮神威殺開一條血路,與李淵匯合,飛速折返城中。突厥兵蜂擁撲上,將隋軍尾部緊緊咬住,意欲尾隨搶城。楊廣在城頭當機立斷,命令滾木擂石齊下,突厥兵將死傷慘重,後部隋軍數百人,也慘死在自己人手下。
宇文化及來到楊廣面前叩拜:“萬歲,臣得以生還,全賴聖上鴻恩!”
楊廣將他扶起,上下打量一番,見他全身多處帶傷,血跡斑斑,大為動容:“將軍,大英雄也,朕要為你擺酒慶功。”
“萬歲,折殺末將了。此刻尚非暢飲慶功酒之時,為臣還要上城迎敵。”說罷,如飛跑上城樓。楊廣滿含讚許的目光:“臣下若都如宇文化及,朕可高枕無憂矣。”
始畢發覺點燃了烽火,而且宇文化及又回到城中,氣得斬殺了烽火台守將,並當即發起了新的進攻。他親自觀陣,發出鐵令,上前者賞,退後者殺,不拿下雁門關誓不收兵。於是,雙方展開了更加慘烈的血肉橫飛的驚心動魄的搏殺。反覆爭奪的激烈程度,前所罕見,有時東突厥兵將攻上了城頭,隋軍又拚死把敵人壓下。城牆下已是屍積成山,護城河已被死屍填滿。但始畢不顧部下死傷累累,依然不停頓地猛攻,就像大海的波浪,嘩地撲上來,又嘩地退下去,再嘩地撲上來。兩個時辰過去了,雁門關多處業已殘缺,隋軍急劇減員,如今能參戰的僅剩三萬人,且都已疲憊不堪。城頭四面都多次出現險情,劉安不時把戰況報與楊廣,瀕危的防禦態勢,使楊廣再也坐不住了。他離開行宮,奔上城頭,見處處險象環生,為鼓舞士氣,親自執矛參戰。隋軍將士見皇帝親臨戰場,軍威大振,同心合力,又將攻上城頭的突厥兵圍殲一光。所有攻城雲梯都被推倒、掀翻,始畢親自督陣的歷時兩個多時辰的第三次進攻,又以失敗告終。
雁門關內,隋軍也在抓緊整頓隊伍。經過兩場惡戰,隋軍死傷已達四千人。楊廣心內憂慮,憋在居室悶悶不樂。他明白,始畢四十萬大軍若輪番攻擊,雁們失守只是時間遲早之事。他在想,一旦被俘或成為階下囚,將如何接受那難堪的屈辱。
蕭娘娘旁觀者清,她豈不知形勢的嚴峻與緊迫,上前委婉提醒楊廣:“萬歲,就這樣死守硬拼也不是辦法,應派人突圍出去傳旨,召集就近兵馬勤王才是。”
“對呀,早當派人突圍搬取救兵。”楊廣猛醒,可隨即又沉悶起來,“不妥。”
“萬歲,這卻為何?”蕭娘娘甚為奇怪。
“四十萬敵軍圍得雁門如鐵桶一般,如何突得出去。”
蕭娘娘心內早有定數:“宇文化及勇猛異常,他足以當此重任。”
楊廣復又興奮起來:“梓童之言極是,莫如就著他……”楊廣說著又犯起思忖。
“萬歲又是為何?”蕭娘娘未免語帶責備之意,“身為一國之主,如此優柔寡斷,是萬萬要不得的。”
“豈不聞凡事要三思而後行。”楊廣自有其理,“你想,宇文化及乃朕愛將,突圍九死一生,萬一他……”不吉利的言詞,楊廣不願出口。
其實,這正是蕭娘娘舉薦宇文化及的用心所在。自從她發覺宇文化及偷看自己更衣並殺人滅口,她就感到此人留在身邊早晚是個禍害,便欲藉機將其除掉。因此她堅持己見,“萬歲此言差矣,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今危在旦夕,只有宇文化及有望衝出,猶豫不得。”
楊廣想想也是,便吩咐劉安:“召宇文化及速來進見。”
在宮門侍候的劉安,早把帝後的議論聽在耳中。此刻他免不了要炫耀一番:“萬歲,可是為搬取救兵之事?”
“你且去傳旨就是。”楊廣認為劉安太多嘴了。
劉安卻依然不動身:“萬歲,不必派人涉險突圍,援兵在明日天亮前後將陸續到達。”
“你如何知曉?”蕭娘娘急於要實現自己的計劃,“胡言亂語,誤了援兵,你擔待得起嗎?”
劉安有意賣關子:“請萬歲和娘娘隨奴才到院中一看便知。”
“你搞什麼名堂?”楊廣實覺茫然,滿含疑慮與蕭娘娘同到院中。
劉安用手向西南方天空一指:“萬歲、娘娘請看。”
西南方的山巔,一座烽火台如寶塔高聳,滾滾狼煙直衝霄漢。劉安解釋說:“此狼煙百里之外可見,眼下至少已傳出四座烽火台,很快可到太原,何需再派人突圍報信。”楊廣如大夢初醒:“這烽火報警朕如何便忘記了,可是,業已激戰半日,為何不早將烽火點燃?”
“萬歲有所不知,東突厥在偷襲的同時,派兵侵占了烽火台。守卒未及點燃烽火,即全部被俘。”蕭娘娘不禁問:“那麼此刻是如何舉起烽火呢?”
“大將軍宇文化及,帶一千精兵殺去,才得以舉火報警。”
“好樣的!”楊廣脫口稱讚,“他而今何在?”
“尚未能返回城來。”
楊廣二話不說,飛奔上城。一眼望見宇文化及正向城門衝殺。在他四周,東突厥兵將緊緊包圍著隨之涌動。宇文化及果然銳不可當,手中大刀橫掃過去,便有十數敵人落馬,嚇得東突厥兵將都遠遠不敢靠前。宇文化及手下也已僅剩數十騎相隨。
楊廣見狀在城頭急得大叫:“快,開城門出去接應。”
身旁的李淵有意拖延:“萬歲,若打開城門,萬一敵人乘勢搶入城來,聖駕怎保安全。”
“住口!”楊廣大怒,“宇文愛卿捨死忘生點燃烽火,我們怎能見死不救。朕不惜城破被俘,也要接宇文將軍回城。李淵,立刻領兵出城接應。”
李淵不敢違旨,帶兩千精騎突然殺出城去,宇文化及見狀,奮神威殺開一條血路,與李淵匯合,飛速折返城中。突厥兵蜂擁撲上,將隋軍尾部緊緊咬住,意欲尾隨搶城。楊廣在城頭當機立斷,命令滾木擂石齊下,突厥兵將死傷慘重,後部隋軍數百人,也慘死在自己人手下。
宇文化及來到楊廣面前叩拜:“萬歲,臣得以生還,全賴聖上鴻恩!”
楊廣將他扶起,上下打量一番,見他全身多處帶傷,血跡斑斑,大為動容:“將軍,大英雄也,朕要為你擺酒慶功。”
“萬歲,折殺末將了。此刻尚非暢飲慶功酒之時,為臣還要上城迎敵。”說罷,如飛跑上城樓。楊廣滿含讚許的目光:“臣下若都如宇文化及,朕可高枕無憂矣。”
始畢發覺點燃了烽火,而且宇文化及又回到城中,氣得斬殺了烽火台守將,並當即發起了新的進攻。他親自觀陣,發出鐵令,上前者賞,退後者殺,不拿下雁門關誓不收兵。於是,雙方展開了更加慘烈的血肉橫飛的驚心動魄的搏殺。反覆爭奪的激烈程度,前所罕見,有時東突厥兵將攻上了城頭,隋軍又拚死把敵人壓下。城牆下已是屍積成山,護城河已被死屍填滿。但始畢不顧部下死傷累累,依然不停頓地猛攻,就像大海的波浪,嘩地撲上來,又嘩地退下去,再嘩地撲上來。兩個時辰過去了,雁門關多處業已殘缺,隋軍急劇減員,如今能參戰的僅剩三萬人,且都已疲憊不堪。城頭四面都多次出現險情,劉安不時把戰況報與楊廣,瀕危的防禦態勢,使楊廣再也坐不住了。他離開行宮,奔上城頭,見處處險象環生,為鼓舞士氣,親自執矛參戰。隋軍將士見皇帝親臨戰場,軍威大振,同心合力,又將攻上城頭的突厥兵圍殲一光。所有攻城雲梯都被推倒、掀翻,始畢親自督陣的歷時兩個多時辰的第三次進攻,又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