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道詔書反映了清政府推行招撫策略的決心,也顯示出進剿不成,清政府對開展招撫所寄予的厚望。為此清政府還規定有具體細則,凡海上鄭軍武官率眾而降者,不問真偽,照原職補官;單身投降者一般降四級錄用;有立功表現者降二級,武官可以改任文官。同時還下令保護沿海等地與鄭軍有鄉鄰督黨等社會關係之人,不許挾嫌報復陷害。到後來,為進一步加強對鄭軍的分化瓦解力度,清政府在漳州專設處理鄭軍歸降事宜的“修來館”,又稱招來館,對招來的鄭軍文官照原職撥部補官,武官一律保留現職;士兵和平民沒有剃髮的賞銀二

  十兩,已剃髮的賞銀五十兩;願入伍者立即撥在營中領取餉銀,願返鄉者送路費發回原籍安置;對屢次逃走而復來者也一視同仁,照樣給賞,不加追問;甚至對鄭軍間諜,發現後不僅不予追究,反誘以厚利,多方感化,收為己用。這種種措施,表明清政府對招撫策略的高度重視,確實卓有成效地起到了分化瓦解鄭軍的作用。施琅原系鄭成功部將,不僅了解鄭軍,且與鄭軍一些將領關係密切,因此正是對鄭軍進行瓦解工作的理想人選。

  施琅升任總兵。在這一時期,清政府和鄭氏集團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愛新覺羅·玄燁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即位,後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皇帝之一。康熙以聰慧的才智和政治品格,一生為國家民族創建了鼎盛的偉業,是中國歷代帝王中文韜武略最為突出的一位君王,被譽為“千古一帝”。他一生除鰲拜、平三藩、視察黃河、疏通漕運、任用良將、東收台灣、北定疆界、與蒙古諸王結盟、西征噶爾丹、汲取漢文化,發展民族經濟,推行富國強民的政策措施,完成了統一中華、振興中華民族的大業,是中國最終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重要締造者。不過,當時的康熙尚年幼,就連施琅總兵之任,都是由輔政大臣鰲拜決定的。

  台灣島內,鄭成功病逝,諸將公推鄭成功之弟鄭世襲為護理,主持台灣事務,但鄭世襲卻存有野心,與黃昭等部分將領密謀自立,形成與廈門的鄭經相拒的局面。鄭經聞訊,在眾將領的舉戴下,立即宣布繼位,稱為“世藩”,並為鄭成功發喪,之後將囚禁的周全斌放出,任命其為五軍都督,準備進兵台灣,攻打主持台灣事務的鄭成功之弟鄭世襲。

  施琅探知鄭氏的這些情況後,迅速向福建總督李率泰作了匯報。清政府接到施琅的情報,認為“海上人心搖動,紛紛離散,行動不一”,於是加緊了招撫活動。據《台灣外紀》所載,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清福建總督李率泰接獲施琅所呈成功病逝、鄭氏內部不和的消息後,經與靖南王耿繼茂計議,即派遣都司王維明、李振華、總兵林忠前往廈門招撫鄭經,提出的條件是:剃髮、上岸,即保其榮華富貴。鄭經此時因鄭成功病逝,鄭軍內部人心惶惶,正忙於準備前往台灣平定內亂,為便於集中精力解除後顧之憂,密令鄭泰、洪旭等佯與清政府談判,答覆清廷欲行招撫的條件為:照朝鮮例,不剃髮,僅稱臣納貢而已。八月,耿繼茂、李率泰派林忠等人往廈門,要求鄭經送還鄭軍攻占的州縣印信,以示確有談判誠意。鄭經為爭取時間以靖內患,應允了清廷的要求,派人繳還明朝所賜予鄭氏的敕命等,以騙取清政府的信任。十月,鄭經親率五軍周全斌、侍衛馮錫范、咨議參軍陳永華進兵台灣,斬殺了舉兵相抗的鎮將黃昭等人,仍善待鄭世襲。至此,鄭經內亂平息,政權穩定下來,正式繼鄭成功之位,成為鄭軍統領人物。十二月,清廷通知鄭氏負責和談的洪旭:若要接受招撫,必須剃髮、登岸。鄭經此時內亂已靖,遂斷然拒絕,清廷的招撫毫無成效。鄭經平定了台灣內亂之後,分派諸將駐守台灣各個要地,諸事安排妥當,鄭經率大隊舟師回到廈門。

  其實,清廷始終未放棄武力平台的準備,在行招撫之策的同時,也在積極整修兵馬船隻,隨時準備再攻金、廈。清廷總結了進攻廈門海戰失敗的教訓,充分認識到,欲平沿海之亂,必須組建水師。清廷在與鄭軍交戰多年,終未占得上風,其因在於八旗軍隊的鐵騎強弓宜於陸地稱雄,拙於海上作戰。而鄭氏集團為海上世家,其海上武裝力量之強大,在當時尚未有人能夠望其項背。鄭軍攻城掠地,飄忽無定,又以孤懸於海外的金、廈二島為基地,現又擁有澎湖、台灣為根據地,恃此海峽天險,清廷望洋興嘆,對之更是無可奈何,如欲與之抗衡,乃至於消滅之,必須建立一支足能與之匹敵的水師部隊。

  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清政府決定在福建建立水師,設置水師提督一名、總兵兩名,令兵部會同大學士蘇納海、尚書車克就有關事宜速議具奏。蘇納海官居大學士,位高權重,而且他到過福建等東南地區,對沿海形勢及駐防的將領都較為了解,尤其欣賞施琅的才幹,因而蘇納海再次舉薦施琅出任福建水師提督。掌握大權的輔政大臣鰲拜曾任命施琅為同安總兵,對施琅頗有好感,因而當施琅,鰲拜很快同意了蘇納海的再次舉薦。七月,清廷頒令,提升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並徵募漳州所屬各縣水兵組建水師。

  十二月,命水師提督施琅率兵四千駐紮於海澄縣,並在此海防前線指揮訓練新軍,建立海軍基地,其屬下左路水師總兵官帶兵三千駐紮閩安縣,右路水師總兵官帶兵三千駐紮同安縣。至此,清朝第一支水師部隊組建起來,施琅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海軍統率——水師提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