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親人遭戮憤然二次降清(2)

  ---------------

  施琅乘船離開廈門,族叔施福聞知消息,親自駕船前來接應。施福於順治三年隨鄭芝龍降清,旋即被題授為武毅伯原爵,與鄭芝豹率十鎮水師官兵征粵。李成棟反清歸降南明政權後,施福於順治六年曾往見鄭成功,但拒絕擔任職務,不久又歸順清朝。施琅逃亡的時候,施福已經隨了大清,和鄭芝豹一起領兵駐守於安平。在施福的接應下,施琅終於逃離了鄭成功掌控的勢力範圍。

  施琅之所以決定以安平為暫時的棲身之所,是因與鄭芝豹一向交好,還因鄭芝豹是鄭成功的長輩,雖然他同鄭芝龍一同降清,但仍然與鄭成功關係密切,時有書信往來。施琅希望通過鄭芝豹和施福從中斡旋,取得鄭成功的諒解,恢復他和鄭成功之間的主臣關係。鄭芝豹答應了施琅的請求,立即修書一封,派親信關往廈門,並叮囑送信者向鄭成功善言解說施琅之苦衷,得到回信即刻火速回報。

  雖有鄭芝豹等人居中調解,施琅仍憂心如焚,度日如年,每天都在焦急地盼望著消息,希望到得到鄭成功的諒解與寬恕。到了如此境地,施琅依然願意為鄭成功效命,不惜低下他那高傲的頭,請人代為前去求情,一方面說明他還不願意與鄭成功決裂,從而投靠清廷;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父親、弟弟以及家人都被關押,施琅希望能讓親人們得到解救。這一點尤其是他企圖修好鄭成功的主要原因。

  施琅是個崇尚尊宗敬祖、厲行孝道之人,大學士王熙讚揚他“天性孝友,事父母克盡誠敬,雖公務旁午,定省不懈。”施氏兄弟感情至深,他在《都閫安侯施公行述》中不無甜蜜地回憶兒時之事:施顯“方稚齡,與保持同傅,肩隨笑語,天性最相愜。”而施顯也承繼孝悌之家風,對兄長施琅極為尊敬和愛戴,他寧肯自己慨然赴死,也要施琅脫險。多年以後,當施琅在《都閫安侯施公行述》中敘述弟弟為掩護自己脫險而毅然放棄脫身之壯舉時,仍激動不已。

  施琅胞弟施顯手握一鎮重兵,威名赫赫,頗受將士擁戴,軍中有“飛將軍”之譽。施琅在《都閫安侯施公行述》中對施顯有詳盡的介紹。施顯少年時同施琅一起上私塾,後兄弟兩人棄文習武,再後來跟隨施琅加入鄭軍,躍馬揮刀,縱橫敵陣,所向披靡,無人敢攖其鋒。攻打雲霄一役中,揮刀斬落張國柱於馬下,其勇猛可見一斑。施顯因屢立戰功,被提升為援剿左鎮,該鎮亦為鄭軍中的勁旅。施顯治軍恩威並施,賞罰分明,重情重義。施顯手下一將領陳貴被敵軍俘虜,敵方要挾千兩銀子的贖金,施顯立即送去了銀兩。當時其他部將都認為敵人向來不講信用,不必白費銀子去贖陳貴,但施顯說:“受金不歸,背約在賊;求生不救,負義在我。”表示寧受對方欺騙,也不能擔不義之名。不僅鄭軍將士深為感動,連敵方也嘆服其高義。施顯對部下也很理解和寬容。部將林嘉瑞打算私自潛往敵方,事敗被獲,依軍法當斬,部將向施顯哭訴原由:並非叛逃,實為探望患病老母,想歸家相見一面而已。施顯查得屬實,乃釋之,並助銀三十兩。後這名部將奉養老母至壽終後,感念施顯不殺、賜金之恩,又重新回歸鄭軍。施顯體恤下屬難處,常濟人於危困之中。他率兵駐守於潮陽時,一次郝尚久率領部隊突然前來偷襲,部將戴捷因身患重病無法迎戰,遂領兵退卻,防地陷入敵手,依法亦當斬。施顯得知其確因患病,而非怯戰,便親自率兵破敵,而後將功歸於戴捷名下,使其免受處罰。可以說,受過施顯之恩德的部將極多,由此深受將士們的愛戴,其部下將士多願為其效死,因而在施顯落難時有許多人不惜冒死相救,固然說明施琅兄弟在鄭軍中擁有較為深厚的力量,廣為將士愛戴,也是對主帥懲治施琅兄弟的表態。

  後來施琅在《都閫安侯施公行述》中述及,“歲辛卯,余構怨於鄭氏,遭禁舟中。時弟領兵潮、惠間,聞信馳歸省,亦被逮系譙樓上。”平常受過施顯之恩的將校,如林嘉瑞、戴捷、何佑等人,私下商議說:“吾曹稱尚義,何以脫主於厄耶?”於是與林猛、黃安、林揆、陳貴、楊文、林照、張猷、林承、吳壹等十餘人眾,乘夜至施顯被關押之所,賄賂看守之人,打開牢門的鎖。眾將擁著施顯正欲離去,施顯忽然停下腳步,詢問其兄長現在何處,諸將告知還未得到施琅的確切消息。施顯聽後,臉上愁雲密布,低頭不語。眾將恐遲則有變,催其速行。當施顯再仰起頭來時,這位平素只流血不流淚的錚錚鐵骨男兒,竟已是淚流滿面,謂眾將曰:“吾羈此,鄭氏猶未急索吾兄;吾去,則索吾兄必力,將安所逃?且吾幸得一兒,兄尚未有出,倘吾死,而兄得脫吾所願也。爾曹速為吾兄計,勿以吾為念。”在立即就可獲得自由、獲得生機之時,施顯卻為讓兄長有更大的逃生機會,毅然選擇了放棄。直到當施顯得悉施琅脫險後,才額手稱慶道:“吾兄得脫,吾死無憾矣!”

  ---------------

  親人遭戮憤然二次降清(3)

  ---------------

  身在安平的施琅每天坐臥不寧,急切地盼望著廈門來信。這天終於有人送信來,然而書信不是來自鄭成功。施琅閱信後臉色陰沉。在《都閫安侯施公行述》中他敘說道:“當余之初脫難入內地也,鄭氏猶包藏禍心,不忘相賊害,潛遣其帳下吳豐至安平行刺。安平夫人偵知其詐,先期馳息告余。”施琅得悉此消息,不禁悲憤滿腔,鄭成功必欲置自己於死地,竟然一路追殺而來。鄭成功的三叔鄭鴻逵聞知消息,也從白沙來到安平庇護施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