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秋之夜,鄭成功的戰船來到了鼓浪嶼。為了麻痹鄭聯,他先派人給鄭聯送上稻米千石為贄見之禮。鄭聯原本就十分狂傲,此時見鄭成功給他送來了甚為短缺的糧食,且所率的戰船又少,不疑有詐,未加絲毫的防範。

  第二天一大早,鄭成功前去拜見鄭聯,向鄭聯請求道:“師屢敗績,赧顏相見,倘吾兄見憐,以一旅相助,得片土棲身,終不敢忘大德。”聯曰:“吾弟何出此言?軍旅相助,分所當然。”鄭成功謙卑地表示了感激之情,之後便隨鄭聯一同喝酒去了。此時,忙於尋歡作樂的鄭聯完全放鬆了對鄭成功的警惕。鄭成功見鄭聯毫無防備,驕兵之計已經實現,便告辭而出,密令戰船陸續進港,悄悄靠近鄭聯的戰艦,並約定以炮聲為號,搶占鄭聯戰艦。

  當天晚上,鄭成功在虎溪岩設宴,回請鄭聯。鄭聯接到邀請,毫無戒心,當即前來赴宴。在酒宴之上,鄭成功殷勤地向其勸酒,鄭聯也放懷暢飲,至深夜才掌燈而回。行至半途,預先埋伏在路旁的鄭成功部將杜輝等突然沖了出來,鄭聯毫無還手之力,刺殺行動極為順利。杜輝等人殺死鄭聯後,割下其首級並藏匿起來,然後飛報鄭成功。鄭成功得到消息,立即令隨從士卒在岩頂放起號炮,自己則火速領兵進入廈門。一進城內,鄭成功便作悲狀痛哭:“是誰殺了我的兄長,此仇不共戴天!”並大喊捉拿兇手,為鄭聯報仇雪恨。他又派兵守住鄭聯和鄭彩的家門,下令沒有自己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入,名為保護族兄家屬的安全,實則將他們軟禁了起來。隨後張貼告示,懸賞捉拿兇手,有報知兇手消息者,賞銀千兩,同時安撫百姓,派兵維持秩序,因而廈門城內並未出現動盪和騷亂。這時,鄭聯的部下和戰船被施琅等人所困,士卒被繳械,鄭聯的部將陳俸、藍衍、吳豪等人被收編。鄭彩部下將領楊朝棟、王勝、楊權、蔡新等人聽說鄭聯已死,也盡皆歸順鄭成功。

  鄭彩接到鄭聯為鄭成功所殺的消息後,領著戰船百餘艘逃至廣東南海一帶。鄭成功派人前去邀請,鄭彩長嘆一聲:“我已年老氣衰。依我所見,諸子弟中,能成大器者,惟大木。”於是將兵船悉數交給了鄭成功。鄭成功見鄭彩誠懇,再無猜疑,待之甚厚。

  攻取廈門,對鄭成功軍事力量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吞併鄭聯、鄭彩所部後,鄭軍實力大增,廈門從此為鄭成功所據,並成為鄭軍抗清基地。鄭成功在廈門擴充整編軍隊,分為中、左、右、前、後五軍,軍下設鎮,每鎮轄兵一千二百人,尤其注重水師訓練,轄下水師“舳艫陣列,進退以法,將士在驚濤駭浪中,無異平地,跳躑上下,矯捷如飛”。為解決軍隊給養,鄭成功還進一步發展海上貿易,同時派遣洪政招安銅山、南澳、閩安諸島,鄭成功自領中軍,以馮澄世為參謀,縱橫東南海上,結成海上長城。鄭成功以廈門為基地,充分利用其具有海洋與大陸相隔的地理優勢,盡展鄭軍長於海戰的特點,隊伍迅速壯大起來。可以說,奪取廈門為鄭氏集團堅持長期的抗清鬥爭奠定了基礎。

  ---------------

  反正重歸輔佐鄭氏創業(6)

  ---------------

  鄭成功襲取廈門,兵不血刃取鄭聯,在這場奠定抗清基地的重大戰役中,施琅獻計獻策,親身參與,充分顯示出其過人的謀略和膽識,這也是施琅在鄭軍中立下的最為卓著的戰功。

  這一時期,施琅與鄭成功可謂“有魚水之歡”。然而,就在兩人密切合作,不斷取得軍事勝利的時候,這種親密關係逐漸出現了裂痕。

  ---------------

  嫌隙漸生施氏全家被囚(1)

  ---------------

  鄭成功與施琅,由於不同的出身和經歷,在個性、思想以及人生理想方面都差異較大。施琅雖忠心耿耿,但恃才傲物;鄭成功雖謀略超凡,但剛愎自用。因為個性的衝突,嫌隙漸生,施琅被褫奪兵權。即使後來施琅為鄭軍重奪廈門,依然未能官復原職,不滿與怨恨溢於言表,及至怒殺曾德,令鄭成功怒不可遏,密令逮捕了施琅兄弟及其家人,施、鄭關係徹底決裂。

  施琅歸順鄭成功之後,被授予左先鋒鎮之職,頗受重用。他胸懷韜略,智勇兼備,作戰多能獲勝,在鄭軍中以“知兵”著稱,為鄭軍抗擊清軍、壯大隊伍立下了卓著功勳,尤其是為鄭成功襲取廈門獻計,考慮甚為周密,協助鄭成功兵不血刃占據了廈門,吞併了鄭聯的隊伍。此舉不僅使鄭軍建立了抗清根據地,而且大大增強了軍事力量。然而,隨著軍事上不斷取得勝利,施琅與鄭成功之間的裂痕也日漸明顯,而且由於兩人都頗為自負、性格倔強,導致裂痕愈來愈大,衝突愈演愈烈。

  最初的爭執是因施琅對鄭成功籌措糧餉的方法有不同意見,幾次三番進行勸阻,引起了鄭成功的不滿。爾後又相繼發生潮州浮橋事件、陳斌逃亡事件,使鄭成功對施琅漸生怨恨和猜疑。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糧餉供給無疑占有極重要地位,誠如兵書所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鄭成功為抗清所發動的各種大小戰役,在許多情況下都同糧食問題有直接關係。草創時期的鄭軍,由於兵員不多,加上其父鄭芝龍多年從事海外貿易所存蓄的大量金銀珠寶,尚能依靠收購糧食得以維持,但隨著鄭軍的不斷壯大,部屬和家眷也越來越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