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眼看陷陣營就將來到魚鱗陣後方進行致命一擊,諸葛亮當即下令,變陣!

  前方統軍的三位將軍得令,三萬兵馬組成的魚鱗陣立即又是全軍行動,一眼望去會覺得很混亂,實際上只在片刻之間,魚鱗陣便形成了圓陣,這樣,陷陣營便沒有了突破口,倘若要硬沖,則會被圓陣在不斷行動之中形成局部優勢剿殺陷陣營。

  高順眼看敵軍變陣,剛要喝令陷陣營止步,卻聽後方傳來金聲,這是暫退的信號,正如高順所願,陷陣營則在金聲響起後第一瞬間便向後撤退。

  郭嘉忽然眯起眼睛,露出幾分凝重的神色,前方敵軍從魚鱗陣變為圓陣後,在陷陣營撤退之際,又變幻陣型,只在眨眼間,呈現出了一個新的陣型。

  關羽張飛陳到三將仍舊在大軍中後,有重兵保護,陣型前方伸展出兩翼,猶如左右伸開的一對翅膀。

  “鶴翼陣!”

  郭燁滿目震驚,不是震驚這個陣,陣型不難,難的是軍隊在眨眼之間三度變陣,從容不亂。

  郭嘉則扭頭望向同樣滿目不可思議的龐統,問:“士元,你可知道諸葛孔明擺出的是什麼?”

  剛才郭燁已經說出陣法之名,沒道理郭嘉明知故問。

  龐統怔怔地望著郭嘉,只聽郭嘉語氣中透露著一股難以抑制的興奮,緩緩道。

  “諸葛孔明,八陣圖!”

  第八十七章 生不逢時

  軍隊之所以強大,將士的個人能力是基本的,或驍勇善戰,或能騎善射等等,掌握兵器使用方法,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這都是個人層面上的基本要求。

  真正強大是的是在軍隊紀律,戰術素養等方面。

  聞鼓而進,聞金而退,聚散有致,服從軍令等則是戰術紀律的執行能力,這一條是強軍勁旅必備的要素。

  更深一層要求則是統軍指揮者的戰術修養,在不同環境下,面對不同敵人時,如何最有效率地克敵制勝,則是對將帥的要求,能在這一條上做到出色,就是名將!

  再加上一個執行能力完美的軍隊來把主帥的戰術思想付諸行動實現出來,那麼這樣的軍隊,則絕對是軍隊中的佼佼者。

  一支軍隊只知衝殺,只能通過客觀因素去獲得戰爭勝利,實際上只能算是烏合之眾。

  楚漢相爭實際上就是烏合之眾你來我往,最終劉邦贏了。

  為何?因為中國地廣人多,一場有名的戰役超過數萬,對主帥而言,他們最先考慮的是戰略,戰役層面,戰術反而是其次。

  只有那些兵馬不多,想要克敵制勝難以從戰略大方向壓倒性擊敗對手,便只能絞盡腦汁從戰術方面獲得勝利的戰役,才會將冷兵器時代戰場上的戰術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也就是為什麼春秋戰國湧現出了大批赫赫有名的軍事家,以及流傳給後代派別分明的兵書。

  兵貴精不貴多,曹操用兵如神,則也是他戰術上技高一籌,因為他養不起更多的兵,只能從戰術上入手擊潰敵人,袁紹之敗,除了烏巢一把遮天火外,也是他軍事能力完敗曹操的一方面導致。

  赤壁為何曹操會全軍覆沒?因為荊州兵這烏合之眾加入了曹軍,人數上增多了,可在戰力上,實際上是一個負增長,因此孫劉聯軍殺來,一戰而下。

  漢朝獨尊儒術,重文輕武,導致了戰術層面修養的匱乏。

  曹操能地處中原從夾縫中一步一步從弱小走向強大,政治舞台上是挾天子令諸侯,軍事上則是他勝過其他對手的戰術修養。

  有勇無謀的兵再多也是烏合之眾,只有真正凝合在一起形成合力的軍隊才稱得上精銳。

  能讓郭嘉打起精神高看一眼現在的敵人,諸葛亮的確做到了讓他大吃一驚。

  諸葛亮接手劉備的軍隊不會超過一年時間,而就這短短時間裡,諸葛亮能指揮著軍隊從容變陣,則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

  誰也不知道,如果給諸葛亮更多的兵馬,給他更多的時間,這個文武全才的諸葛亮能做出怎樣驚人的成就!

  或許在另一個時空,如若不是秦嶺天塹難以逾越,北伐關中要克天險,東出荊州又要面對盟友孫吳,諸葛亮最終病故五丈原,如果,他能有一個不是那麼艱難的環境,或許,結局會截然不同。

  八陣圖對郭嘉而言可謂如雷貫耳,這被傳的神乎其神的陣法在他看來,絕不可能具有神鬼莫測的威力,軍陣就是軍陣,不可能帶著逆天的能力。

  所謂八陣圖,在郭嘉看來,最大可能便是一支軍隊對軍陣演變貫徹瞭然,能在指揮之下迅速變陣來對付敵人。

  沒有最強的戰術,只有最強的軍事指揮家!

  沒有一成不變無懈可擊的戰術,是戰術,則必然有其威力的一面,與其軟弱的一面,但是融會貫通了各種陣法後靈活運用,不同環境之下用最佳的軍陣禦敵,則就能達到所向披靡的效果。

  “果然是天下奇才!”

  郭燁望著鶴翼陣,對諸葛亮不吝溢美之詞。

  “真給他十年,恐怕他要成妖。”

  郭嘉眯著眼睛輕聲說道。

  面對諸葛亮這般化腐朽為神奇的能耐,不敬佩是虛偽,就個人能力而言,郭嘉自問給他一年時間,未必能把一直軍隊訓練地成諸葛亮手中的這般。

  不過,郭嘉並不擔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