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隨著曹魏在黃河以南的戰爭失利以及戰略性撤退,中原一時間完全失控,兗州,豫州陷入大亂,士族豪族紛紛卷著家產向河北逃命,對此,郭嘉僅僅是讓甘寧與張燕帶著五萬兵馬在龐統法正隨軍,接管兗州,豫州。

  而後,甘寧率軍三萬進駐小沛,兵鋒所指,自然是徐州。

  在這十日內,郭嘉在襄陽等來了他想要見的人。

  已經表示了願意投降的司馬懿在嘗盡失敗苦果之後迅速振作起來,效忠曹家之前,司馬懿對曹家的所作所為就嗤之以鼻,如若不是曹操三番兩次逼迫,他恐怕根本不會出仕,既然是這樣,他也沒必要為曹家守節。

  司馬懿現在有恃無恐,多半是因他的地位與身份,論地位,他是曹丕器重的重臣,論身份,他司馬家在士族中威望不低,只不過門閥勢力並不強大而已,司馬懿料定他投降郭嘉,即便排除他的才華不論,郭嘉也要善待他,因為這是打擊曹魏士氣的一記重拳,也是郭嘉一向喜歡分化士族逐個擊破的策略所需。

  只是被馬超押送前去襄陽,司馬懿不明白,為何馬超還帶著張頜與高覽的屍體。

  當司馬懿與馬超來到襄陽後,答案揭曉。

  峴山之上,秋風蕭瑟,漫山遍野的太平軍夾道而立,在山腰平地上,這裡修建了一座規模不小的墳冢。

  郭嘉佇立墳冢之前,神情肅穆,而得知馬超到來之後,便命人將張頜與高覽的屍體都帶上來,安葬在墳冢之內。

  司馬懿緩步走近郭嘉,認真打量郭嘉的背影,修長挺拔,絕不泯然眾人。

  “司馬仲達,你知道這裡安葬的都是誰嗎?”

  郭嘉背朝司馬懿,輕聲問道。

  司馬懿聯想到剛剛下葬的張頜與高覽,細細一想便得出了答案。

  “吳王與天子的猛將。”

  吳王孫權,天子曹丕。

  郭嘉聽在耳中,不屑冷笑一聲。

  在天下梟雄中,即便把劉皇叔算上,郭嘉也是職位最低的一人,甚至他現在的官職都無處可論,那是漢朝的官職,可漢室亡了。

  郭嘉轉過身,司馬懿先打量了他成熟斯文的面孔,而後視線越過郭嘉,看到了那墓碑上的字:英雄冢。

  郭嘉緩緩走到山腰邊,俯視山下樹林,悠悠道:“差不多二十年前,有一位名震天下的英雄在此隕落,遙想關東軍會師,唯獨一人斬華雄,破呂布,直搗洛陽,把敢竊據龍庭的董太師逼得狼狽遷都,但他卻死在了這裡,死在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黃祖手上。”

  “江東猛虎,孫文台!”

  儘管那時司馬懿還是懵懂無知的孩子,但他卻對天下發生過的事情一清二楚。

  郭嘉再次轉過身,視線望向那莊嚴的墳冢,道:“周公瑾,黃,程,韓三位老將,呂子明,曹子孝,張雋乂等等在我眼中視之為英雄的人物都葬在了裡面,司馬仲達,你認為,你夠不夠資格進去?”

  司馬懿頓時瞳孔猛縮,如芒在背。

  這句話讓他如何回答?

  而郭嘉收回視線後,朝著下山的方向走去。

  司馬懿剛要邁步跟上,但是蕭仁走了過來,亮劍一揮。

  鮮血如瀑,司馬懿到死,都想問一問郭嘉為什麼。

  衣著光鮮的屍體在太平軍前後抬起後來到山腰邊,晃蕩兩下後鬆手甩出,從山上滾落而下

  第八十一章 吳王殞命

  太平軍浩浩蕩蕩的戰船行駛在長江上,乘風破浪,所向無阻。

  過了江夏郡後,郭燁命魏延帶兵兩萬在長江北岸登陸,攻占廬江郡後北上占據合肥。

  又讓典滿率軍三萬在南岸丹陽郡登陸,掃平長江以南包括吳郡,會稽郡,建安郡等地,而郭燁自己帶著最後的三萬兵馬繼續順江東去,目的地:建業!

  秋風蕭瑟,天氣轉寒,建業城內雞飛狗跳,四面城門大開,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兵荒馬亂的景色,所有秩序都亂了,而這一切的起源,是江東十萬大軍在夷陵全軍覆沒,以及郭燁率軍八萬正氣焰滔天地殺來。

  建業所在是丹陽郡北端,而丹陽郡南部各大城縣淪陷的消息每隔幾個時辰便會傳開,典滿率軍勢如破竹,或者說光憑一些負責城內治安的衙役根本抵擋不了正規軍,太平軍所過縣城,幾乎全部都是舉城投降。

  江水滔滔,波瀾壯闊的長江上傳來聲震四方的戰鼓聲,插滿幡旗的戰船緩緩映入眼帘,不一陣,戰船靠岸,精神抖擻的太平軍將士登陸。

  郭燁落地之後,張翼牽來一匹馬給他,郭燁翻身而上,命令三萬大軍列好陣勢,向建業推進。

  建業城外,一眾江東文臣躬身站在城外,為首的張昭手中捧著一份降表,這是吳王孫權親筆所書,到了這一刻,孫權也已經放棄了所有無謂抵抗。

  三萬大軍在郭燁率領下兵臨建業,秋日的光輝讓人略顯愜意,郭燁騎在馬上俯視張昭,這個時候,他有資格居高臨下,可他想了想,還是翻身下馬,緩步走到張昭面前,伸手拿過那份降表打開閱讀。

  向一個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投降,絕對是一件顏面盡失的醜事,即便張昭這個被孫策指定的託孤重臣都有些掛不住顏面,閉著眼睛的他猶如入定一般,實際上已經做好準備等待郭燁的羞辱。

  成王敗寇,孫權敗了,郭嘉勝了,如此簡單明了的事實,卻宣告了數百萬人命運的轉折。




章節目錄